提升数学课堂高效的“开放式提问”三做法

时间:2022-10-06 07:05:04

提升数学课堂高效的“开放式提问”三做法

数学课是小学教学的主要科目。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是事关小学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开放式的提问更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好: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好的教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更有利于给课堂带来高效率。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阐述: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好“开放式提问”呢?笔者在此例举三法,以飨读者。

一法:精心设计好利于让学生动脑的开放式提问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打开课堂思维之窗,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以知识点为起跳板,让学生到想象的太空翱翔,开动脑筋思考回答问题。如以教学“认识梯形”为例,可把梯形置于四边形的系统中来类比,引出梯形的概念。首先给出一组图形,其中含有两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一般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梯形,提出如下问题:①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是什么?②我们已经认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是什么?③最后一个图形与我们认识的图形对边不平行的本质是什么?教师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这样不仅突破了难点,更有利于弄清同类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更加透彻,学生的课堂生成也显得自然流畅。

二法:科学的设计好利于让学生动手的开放式提问

数学教学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在概率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从事试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消除错误感觉。比如:虎虎和兔兔星期天去公园游玩,被公园门口的一种游戏所吸引,其游戏规则是:如图,是一个转盘,交一元钱玩十次,在转转盘之前,自己先决定按正数还是反数,然后转一下,转盘停下后,找到指针所指的数,从这个数开始,数到与该数相同个数的位置,凡数到17这个位置的交摊主3元钱,数到其他位置的得相应钱数,请你从概率的角度,并结合实际图形,说明虎虎和兔兔玩这各游戏能赢吗?不能赢。因为若转出9和17,不论正数还是反数,必输,若转出其他数,输赢概率各为50%。但输时交3元钱,而赢时只得一元钱,其他钱数无论转出的数是多少都得不到。因此,转的次数越多,输的钱越多,有的学生很可能认为只要运气好,就能赢,要消除学生的错误感觉,“转盘”能有效的让大家体会概率的意义,在“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开放设计方案”(不是每个问题都必须进行所有的这些程序)这些有趣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的特点。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地快乐。这样,我们的教育才可能真正地没有负担,学习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大的快乐。

三法:巧妙的设计好利于让学生心动的开放式提问

古诗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知识点的本质,引入古诗来创设题目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我们可以引入古诗《池葭(jia)出水》“湖静风平六月天,荷花半尺出水面,忽来南风吹倒莲,荷花恰在水中淹,入秋农夫始发现,落花距根二尺整,试问水深尺若干?这是数学中的一道趣题,说的是:有一个正方形的池子,池中心一株荷花,露出水面半尺,当南风吹来时,荷花倒在池边,它的末端刚好与水面一样平,当荷花落下距根二尺,试问水有多深?巧设诸如此类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巧设问题情境,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的渊博知识和不断的探索,才能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

在实施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领会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把握好“开放式提问”这一重要环节。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思考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对数学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

上一篇:初中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下一篇:母亲致女儿电子信(20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