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

时间:2022-10-06 06:20:49

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

2010年4月参加了2009年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终审工作。本届参评论文共1288篇,其中基础教育组参评论文1186篇,高等教育组参评论文102篇。终审工作由杨瑞持,评委在学习《论文评审工作守则》、《评审原则和评奖标准、获奖比例》等项规定后迅速投入工作。此次终审评选入围论文是在初审基础上进行的。初审、终审评委分为两组互不见面,参评论文作者、单位、职务是遮蔽的,从而坚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护了评审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最终本届音乐教育论文评选,基础教育组获奖论文共368篇,其中一等奖57篇、二等奖125篇,三等奖186篇;高等教育组获奖论文共31篇,其中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6篇。从获奖论文的覆盖面来看,高等教育组获奖论文作者所在院校有27所之多,其中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有数篇论文获奖。基础教育组获奖论文分布地域十分广泛,全国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有论文获奖,其中上海市、浙江省较为突出,均有多篇论文获奖。而新疆、青海、宁夏等边远地区亦有数篇论文获奖。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农村乡镇学校或教研室亦有论文获奖。

通过阅读、评审、复读乃至精读论文,终审评委议论总结,一致认为:千余篇论文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和新课改以来的学校艺术教育”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无论是高等教育组还是基础教育组总体来说较之前五届在质量上有明显的提高,获奖的优秀论文令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笔者在评审过程中仿佛听到了一首四季之歌,那些论文既让我欣赏到春华秋实、充满生机和收获希望的旋律,又让我感受到参赛者冬藏夏养、勤耕不辍、努力学习、积蓄力量的动人交响。概括起来,参与这届论文评审工作,留下了以下几点印象。

印象之一:折射出音乐教育研究的新进展

其一,与形势结合,音乐教育研究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教改实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整个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一翼。音乐教育研究正是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而纳入了正确发展的轨道。例如获奖论文《略论近三十年来我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目标研究》、《谈中国近代中小学音乐课发展及其借鉴意义》、《当前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等都是紧紧围绕本届参评论文的主题进行研究和论述的。可以说论文选题好,立意新,有独到见解,学术含量较高,正是获奖论文从众多论文中脱颖而出所具备的共同特征。例如基础教育组获一等奖的论文《创设情境,以情带声――小学音乐课发声训练学习策略研究》,作者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应用传统成人化发声训练方法、形式单调、内容单一,只重视单纯封闭式的技术训练,忽视儿童年龄、心理特征及音乐审美需求,以致教学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流于形式等问题,结合作者扎实的声乐基础及多年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优化发声训练的教学策略”,“移植并总结了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实体情境、模拟情境、想象情境等培养学生音乐技能、开展音乐体验活动的策略”,进而又深入研究了创设“练声的情境”的策略。全文列举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发声训练方法,且每条每款都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与可行性。

其二,与实践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上说明问题。由于参评论文作者大部分是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省市县音乐教研员、高校教师等密切接触音乐教学实践的群体,选取当前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是理所当然的。同时,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与进步。有的获奖论文视角独特,不落俗套,别具一格,令人称赞。如《音乐唤醒了沉睡的意识――一个弱智女孩的成长》论文,作者系普通小学音乐教师。她应用个案研究方法,描述了音乐与一个小女孩之间的故事。她遇到了一个女生,是个特殊儿童,这个又高又胖的女孩多年“蹲班”(留级),受到同学的歧视与排斥。但是音乐老师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给予这位同学以特殊关注。从敲击一只铃鼓、参与音乐伴奏人手,逐步参与其他表演。当这位女生从音乐中获得鼓励、获取信心后,终于爆发出爱与智慧的火花。这个学生开始好好上音乐课,喊老师妈妈,要求亲亲老师,并主动认歌词上的字。作者在论文中提出的“音乐教师要做人格之师”,“学会和你一起飞”,“享受教学的快乐,就要不断学习、研究、创新”等体会,无不令人感动。

其三,多元文化相结合,推进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及本国各民族文化的结合。从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多元文化的互相融合已成为21世纪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共同趋势。本届参评论文在这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也是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与进步。如获奖论文《牵上“奥尔夫”的手,快乐地享受音乐――谈奥尔夫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音乐课程标准”理念之比较研究》,可见对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已经从学习引进,转而应用创新,进而进行比较研究了c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有些教师、教育工作者敏感地关注到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传承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加以研究。如本届获奖论文《以中国打击乐教学为载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多元”视角下的音乐剧教学尝试》、《扬学生个性特长,创艺术教育特色――_/J、学民族器乐教学新探索》、《畲族山歌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等都在进行有益的探讨。

印象之二:透视出音乐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

这届参选论文涉及面极广几乎涵盖了音乐教育的方方面面。从教学对象看,有幼儿音乐教育、小学初中音乐教育、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艺术(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师教育、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特殊音乐教育中智障儿童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农村留守儿童与音乐教育、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等。从教学领域看,几乎涉及音乐学习领域表演、欣赏、创作、音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诸方面。仅以涉及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学方面的研究为例,可以看出音乐教育研究发展的一些趋势。

一是教学目标的研究日趋全面化。仅从一些获奖论文的标题,就可以看出研究者是怎样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如《论音乐教学目标的预设与动态生成》、《理清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别让“教学目标”与“课堂气氛”本末倒置》、《有效、实效、高效――论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建立》等等。以《略论近三十年来我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目标研究》为例,该论文按“音乐课程目标的含义”、“30年我国音乐课程目标研究回顾”、“关于几个问题的思考”划分为三大部分。论文不仅对已有研究成果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而且尖锐地提出了现存“概念模糊”,使用存在“随意性”、“不确定性”问题,提出“建立符合国情具有可行性目标体系,的建议,是一篇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意义的论文。

二是教学内容的研究日趋综合化。如《浅析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的内容与方法――以“标题响曲的诞生”课前教学设计为例》、《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大文化视野中的比较与综合――聆听中的音乐鉴赏》、《乡音乡韵几多情――开发本土音乐资源的做法与思考》等。这些获奖论文论述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而正是教学目标的综合性要求,决定了教学内容研究应具有综合化特征。

三是教学方法的研究日趋整体优化。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最有效地解决相应任务的组织学习,这就是教学方法研究整体优化的含义。本届参评论文在教学策略上无论是研究有效教学、合作学习,还是研究范例教学、探究性学习,在选择教学方法上都要考虑整体优化问题,这是由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复杂性和整体性决定的。这方面获奖论文篇目不另赘述。

四是教学手段研究日益现代化。如《电脑音乐软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音乐学科教学探索》、《网络环境下高中欣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浅谈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运用校园网络培养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等等参评论文,研究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进行音乐教学。

五是教学评价研究日趋科学化。如《音乐课堂评价的导向型――小学音乐课堂评价的实践研究》、《小学音乐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策略研究》、《完善音乐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等获奖论文,都把论述指向音乐教学评价要科学、完善上。

印象之三:音乐教学研究任重道远

加强音乐教育研究,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理论水平,以指导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促进并推动音乐教育改革在健康的轨道上深化发展,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的。全国性音乐教育论文评选始于1993年,当时国家教委艺术委员会主持了“全国音乐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这一活动一经展开,影响十分广泛,呈迅速上升趋势,反映出我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空前活跃。2009年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参评论文1288篇,是第一届参选论文(887篇)的1.45倍,而且参评论文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音乐教育研究,也是有起伏的,走向未来的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第一,发展不平衡有待解决。就地区来说,基础教育组获奖论文,浙江地区有69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18.6%;上海地区获奖论文有40篇,占获奖论文10.8%。这两个地区获一等奖的论文加起来占获一等奖论文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也有少数省、市、自治区没有获奖论文。此外,城乡比重也是失调的,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探究的获奖论文总计17篇,只占获奖论文总数的4.6%。形成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当地有关部门领导重视音乐教育程度、重视音乐师资队伍建设程度息息相关。

第二,学风、文风有待端正。任何一篇好的论文都是厚积薄发的科研成果,对参评中极个别论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以倡导健康的音乐教育研究风气,杜绝抄袭现象。

第三,文本规范性有待加强。一些论文对引文注释、参考书目等项要求多有忽略。文本不规范,应引起重视,予以改进。

总之,面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总目标尚有差距,音乐教育研究仍需努力。只有如此,才能扭转音乐教育科研相对滞后的局面。

记得2003年教师节,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教师代表时曾说:“教育工作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通过参与论文评选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年轻有为、能文能武,既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又有较强科研能力,忠诚于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音乐教育家正在茁壮成长。对于这些同行,我们敬礼,再敬礼!盼望优秀论文早日汇编成册,与更多同行分享之。

曹 理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下一篇:让音乐创作浸润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