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之城锦绣江苏

时间:2022-10-06 06:20:14

慈善之城锦绣江苏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独特,处处显现出“锦绣江南”的水乡风貌和吴风汉韵的博大精深。江苏慈善更是锦上添花,增添了江苏的人文魅力。本文仅以江苏省慈善总会、南京市慈善总会、南通市慈善总会、常州市慈善总会为例,浅析江苏慈善宣方式,了解江苏省市慈善会大力宣传慈善文化,营造公益慈善的良好氛围,以及人人可慈善的现代公益理念,感受江苏人民关注和参与慈善的热情。

江苏省慈善总会

江苏省慈善总会成立于2005年,其宗旨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倡导符合时代特征的社会道德风尚,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筹募慈善资金,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推进国际间、境内外合作,发展江苏省慈善事业,构建和谐江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服务。江苏省慈善总会在慈善工作方面,紧贴地气,深入了解全省慈善工作新动态,加快步伐建设基层慈善组织、积极探索募捐新形势、精心设计慈善项目、着力打造慈善经济实体、大力推行“公益创投”模式、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并壮大慈善志愿者服务。

在慈善宣传工作方面,江苏省慈善总会多方参与,努力搭建慈善宣传新平台。

第一,巩固自身宣传阵地,放大慈善传播效果。江苏省慈善总会继续办好《江苏慈善》杂志、“江苏慈善”网站,登载全省各地优秀稿件,共同放大慈善正能量。对江苏有线电视云媒体“爱心慈善”栏目等宣传载体进行升级改版,使之更加契合时代精神,形成一个覆盖全省的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平台,凸显慈善传播效果。

第二,加大与主流媒体合作力度。江苏省慈善总会与《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省广电总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联合策划活动、开设专版等形式,加大了慈善宣传力度,提升了宣传效应。加大重大节日、新学年开始、慈善周等时间节点的慈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慈善氛围,扩大宣传效果。

第三,注重慈善理论和业务研究。江苏省慈善总会始终重视慈善理论研究工作,分别与省委研究室、南京大学河仁慈善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先后完成了《江苏慈善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老年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社区慈善超市发展和运营机制研究》《传统慈善的现代转型》等研究课题,为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知识支撑。

第四,培育慈善宣传志愿者队伍。江苏省慈善总会一方面指导全省各级慈善总会建立慈善宣传志愿者队伍,一方面积极在省级机关公务员、高校师生和媒体记者等人群中招募服务于慈善宣传工作的志愿者,填补了志愿服务领域的一项空白。

第五,开展慈善宣传评奖活动。自2013年起,江苏省慈善总会与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联合开展了“福彩杯”公益慈善宣传奖的评选活动,对省内慈善通讯员、媒体记者、大专院校师生、机关事业单位、先进集体和个人及其所创作的慈善文学、文艺和新闻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在鼓励慈善文学创作、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慈善宣传、提高慈善宣传工作者的能力素质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南京市慈善总会

南京市慈善总会成立于1997年12月26日,其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组织和团结社会各界力量,联系国内外慈善组织和知名人士,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广纳义举,广播善心,救助社会上最困难的人群,在社会保障中发挥重要补充作用,为推动社会公平、文明、进步服务。慈善宣传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借助媒体广泛宣传。南京市慈善总会积极拓展各种宣传渠道,做到报纸上有文、电台有声音、电视有报道、互联网有点击。在《南京日报》《扬子晚报》《江南时报》等报刊推出13个慈善专版,增强慈善影响力。南京电台《慈善之声》、十八频道《公益南京》全年各推出48档节目,及时报道南京慈善动态,全方位做好慈善宣传。此外,江苏公共、江苏教育、城市频道《零距离》、新华网、南报网等主流媒体也都对慈善动态给予了关注。

第二,加强自有媒体宣传。南京市慈善总会努力做好自媒体的宣传维护,打造以《南京慈善》杂志、南京慈善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为一体的自媒体平台,每年推出6期慈善杂志,基本做到每期有亮点;通过南京慈善网站动态新闻,较好地发挥了与社会各界联系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此外,还与媒体合作开发了“码上公益”微信平台,融募捐、救助、宣传功能于一体,成为探索“互联网+慈善”的有益尝试。

第三,加强基层慈善文化宣传。以南京慈善艺术团为主力,深入基层社区宣传慈善文化,开展“扶贫济困”“敬老助残”“慈善进校园”等各类慈善慰问演出。

第四,以总会20周年为契机,启动系列纪念活动。南京市慈善总会紧紧围绕“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的慈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2017年是南京市慈善会成立二十周年,将启动系列纪念活动,把活动办成一个展示南京市二十年来慈善发展历程、宣扬爱心事迹、普及慈善文化、规划发展蓝图的窗口平台,为南京市慈善事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常州市慈善总会

常州市慈善总会成立于12月28日,其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倡导符合时代特征的社会道德风尚,宣传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组织和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筹募慈善资金,扶助困难群体,推进国际间、境内外合作,发展常州市的慈善事业,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常州,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服务。

常州市慈善总会的慈善宣传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立体化,多渠道。加强与省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联系,做到了报刊有文,电视有影,电台有声。二是持续化,长坚持。为民服务的事天天做,慈善宣传的源泉绵绵不断,在各类媒体上刊发播出慈善信息,与《常州晚报》合作专版。三是勤策划,强影响。加强宣传策划,单一报道与系列报道、专题报道与综合报道相结合,提高宣传的影响力。慈善宣传成为媒体的“热门版块”和“焦点话题”,深入人心,形成慈善公益的舆论氛围。

同时,常州市慈善总会坚持“三个阵地”――慈善广场、爱心广场、爱心公园不放松,开展慈善文化宣传活动。慈善广场:常州慈善广场建立于2008年11月,这是全省第一家慈善广场。慈善广场设立在常州市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南大街步行街。慈善广场常年开展慈善活动,不定期开展慈善宣传活动,以摆放图片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标语等形式向市民传播慈善文化。爱心广场:爱心广场于2014年4月设立于莱蒙都会商业街中心,与南大街商业步行街隔街相望,同属整个常州最热闹、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地方。设立“爱心广场”意在扩大“慈善广场”的辐射范围,拓展“慈善广场”的影响力。爱心公园:2008年竣工的爱心公园占地两公顷,是全国第一家以慈善为主题的公园。这里是市民茶余饭后休闲漫步的理想场所,更是慈善宣传教育的窗口阵地,镌刻着为常州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爱心人士名字及爱心事迹的爱心纪念碑可以让百姓于休闲中接受爱心教育,从而实现“奉献爱心、践行义举”的爱心接力。

南通市慈善总会

南通市慈善总会成立于1997年,其宗旨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发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弘扬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气,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项目,组织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南通慈善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建设。

南通市慈善总会积极营造慈善宣传氛围,增强慈善社会认同。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常态化宣传工作,努力提升慈善感召力,继承中华民族“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慈善事业蕴含的博爱思维、互助观念和利他精神,形成“慈爱包容、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社会风尚。

第一,组织开展学习贯彻《慈善法》培训班。《慈善法》的颁布是我国慈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对引领、规范、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慈善法》颁布以来,南通市慈善总会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专题宣传;会同市人大、政协、教育、司法、民政等单位召开专题座谈、组织专题学习、发放《慈善法》解读资料等方式展开学习;通过慈善网站向社会大众展开《慈善法》的学习宣传,并动员市“两报两台”参与相关宣传,为宣传慈善法、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

第二,着力加强慈善宣传工作。南通市慈善总会认真利用已有的宣传阵地,及时报道南通市慈善总会重要活动、重大信息,积极参与媒体慈善公益栏目,报道困难群体的期盼、慈善救助典型事迹,让社各界和相关方面了解、理解、支持、参与慈善事业,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南通市慈善总会重新设计优化慈善网站,建立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慈善公益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慈善宣传工作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慈善的热情,吸引了更多社会大众对慈善事业的关注。

江苏慈善一直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江苏省市各级慈善会,秉承“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人人可慈善”的良好理念,与热心的社会各界人士一起,献出了挚爱之心,伸出了友爱之手,用真情和行动为特困群体送上了一份温暖,让亲情、友情、慈善情充满了江苏大地。

上一篇:一朵璀璨的慈善花 下一篇:慈心暖三湘善举行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