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的课改:困境与抉择

时间:2022-10-06 06:11:43

【前言】行进中的课改:困境与抉择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我们宁可放慢脚步。但坚决不能停下脚步 在课改浪潮席卷神州大地时,反思和否定新课改的话语也逐渐浮出水面:先是有专家以“轻视知识”为由批判新课程,然后又有两院院士炮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极力呼吁废止现行数学课程标准,前不久又有媒体以“专家叫好,教师叫...

当前进行的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已取得巨大的成绩,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别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当代思想家查尔顿曾说:“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我们这个时代一样被理论充斥。”信手翻阅报刊杂志,铺天盖地的新名词层出不穷。一会儿是“自主、合作、探究”,一会儿又是“建构、生成、后现代主义”。专家乐此不疲地炒来炒去,一线教师沉没其中,云里雾里,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教育研究跟着经验走,跟着专家转,久而久之,人们的思维能力便萎缩、僵化,只能屈从在别人的世界里搞研究、讨生活,心甘情愿地成为别人思维的奴隶,让别人的话语左右了我们的视野和判断,最终导致我们精神气质的消亡和个性的丢失。教育理论思维的缺失,一线教师话语的缺失,对于新时期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不利,也会使我们的课改难以成熟。

拿最近教育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公开课为例,舆论大谈特谈公开课的功利色彩,将公开课视为“表演、作秀、造假”的嫌疑。事实上果真如此吗?对这种思想,不能否定他积极的一面,公开课确实应该是常态的研究课,而不是功利的课。但是,公开课对于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提供了鲜活的教学参照,传递了崭新的课程理念,唤醒了强烈的成长意识。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它,更没有理由指责它。尽管公开课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遗憾,可我们更应该感谢它,因为是它磨练了我们的慧眼,是它唤醒了我们的批判精神。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公开课,评价公开课,参与公开课。这样,教师通过公开课,会在新课程的征途中、在成长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走得更潇洒。

而另一不容忽视的方面是:现在我们的课程改革受“尊奉西方”思想的影响,缺乏中国特色,缺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归宿,外来话语方式风靡无阻,甚至逐渐内化为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一种习惯。这些现象不能不令人忧虑,被专家看好而移植过来的“新理念”能在本土开花、结果吗?但愿我们在种别人的地的同时别荒了自己的园,别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我们宁可放慢脚步。但坚决不能停下脚步

在课改浪潮席卷神州大地时,反思和否定新课改的话语也逐渐浮出水面:先是有专家以“轻视知识”为由批判新课程,然后又有两院院士炮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极力呼吁废止现行数学课程标准,前不久又有媒体以“专家叫好,教师叫苦、学生喊冤”为题对课改中的一些问题造势渲染……种种迹象似乎表明,我们的课改已进入了一个停滞期。

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课改好像是一个挺进的旅程,而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蓝图。面对课改中的争论、不同的声音,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不同的声音并不意味否定,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遇到来自旧体制、旧观念的遏制,是必然遇到的问题,不可避免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决不能因此否定新课程,因噎废食是不足取的。课程改革,我们可以放慢脚步,但坚决不能停下脚步。

从思想到文化有多远。课改就得走多远

一个民族要置身于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如今,教师不读书、无书可读成为一种怪现象,这是学校文化缺失的表现,这是制约我们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从思想到文化有多远,课改就得走多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全面发展及丰富的精神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爱读书和冷漠地对待书,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课改的成败取决于人的因素。人的境界,行为研究的能力,决定了他的视野,当人们学习的能力愈强,那么活动延伸的半径就越长,完善自己的能动性就越大。在课改的旅途上,谁要是停止了学习,那么离被淘汰之日也就不远了。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新课程的成功。教师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无疑是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增强课程意识,提升教学能力。新课程勾勒了一个全新的课程文化图景,挑战着人们长期形成的深信不疑的教育价值观和信念,迫使人们改变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这实质上意味着要改变与学校文化相关的态度、规范、信念和价值观,意味着学校文化的变革。没有学校文化的变革,新课程就不可能真正成功。

共同的期待:让新课程走得更好

新课程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离目标的达成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新课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特别是专业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当教育领域乃至于整个社会为新课程的推进做出巨大努力时,当我们努力走好新课程实施的每一步时,这一美好的未来就将水到渠成。因此,我们期待,课程改革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特别是政府决策者、学校、教师和专业研究者,能为课程改革做好自己应做和能做的每一件事。

教育是最应该有理想的事业。假如教育失却理想,我们还能有什么?假如没有了对理想的追寻、与现实的斗争,我们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不过是在制造一个偏狭的社会,复制一堆偏狭的人而已。

现实的脚步虽然沉重,却是在一步步地走,一点点地辟出路来。

课改是通向未来的路,而不是回家的路。后退是没有出路的,因为,过去为你赢得成功的方程式,可能给你的明天带来失败。只愿改革者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沉淀。“旁观”者少一些功利评价,多一些清醒的批判,更多一些宽容和有效的建设。对于参与改革者,我们希望多一份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多一点作为教育者的责任与良知。

上一篇:莎士比亚故乡行 下一篇:谈谈学校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