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环青海湖旅游圈旅游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06 06:03:07

基于SWOT分析的环青海湖旅游圈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针对环青海湖旅游圈旅游发展的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环青海湖旅游圈今后旅游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青海湖;旅游圈;SWOT分析;对策

一、环青海湖旅游圈发展的SWOT分析

1.环青海湖旅游圈发展的优势

(1)资源优势。环青海湖旅游圈是以高原湖泊风光、绮丽的草原、雪山、沙漠景区和浓郁的多民族风俗风情为景观特色的旅游区,是一个旅游资源总量大、类型多、组合优良、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极具富科研价值的旅游区;同时,其许多资源都具有垄断性,是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品牌。青海湖作为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地处号称“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之上。位于青海湖西北角、布哈河入湖处的鸟岛,作为部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被列合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最佳的观鸟基地之一。青海湖地区汇聚了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的古老宗教文化,其中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蜚声国内外。环青海湖旅游圈生活着汉、藏、回、蒙古等众多民族,是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地方。这里有被列为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西海郡城(丝绸之路中道南线重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伏侯城、尕海古城等遗址。青海湖流域历史悠久,卡约文化、诺木洪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支脉,这里又是古代中原地区对外通商要道(包括南丝绸之路)。

(2)区位优势。环湖旅游圈虽然地处高原腹地,远离东部,但在青藏高原的区位优势依然比较明显。处于青藏、兰新两个新兴旅游区的交汇处,滇青(云南--青海),陕青(西安-兰州-青海),青川(成都-九寨沟-青海)等跨省旅游枢纽干线上,是连接东部农业区和青南牧区的交通要道,又是联系全省几大旅游的必经之地。以青海湖为中心,西可辐射和带动玉树、果洛藏族风情游览区、东与西宁、海东景区联为一体,沿环湖公路可达海北鸟岛、原子城、金银滩、沙岛旅游区,向西经过昆仑文化游览区、祁连山旅游区直达敦煌。

2.环青海湖旅游圈发展的劣势

(1)国民经济总量偏低,旅游资源难以有效开发。青海省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方。2006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641.05亿元,仅占全国GDP的0.36%;旅游业总收入为35.69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5.5%,仅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0.4%。目前,以青海湖为中心的旅游圈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投资不足导致许多景点的配套设施标准低、缺乏卫生、取暖、娱乐、给排水等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多种需要,缩短了游客在景点停留的的时间。

(2)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旅游开发观念落后。青海湖地区隶属三州一市及部队管辖,相关旅游企业又分别隶属于省级有关厅局或有关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旅游市场不规范,使得同一的旅游市场支离破碎,严重影响了旅游行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联动的进程。在青海湖旅游资源开发上,观念落后,宣传力度不够,缺少旅游业发展的规划与政策,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旅游业大发展、大策划、大投入的氛围远远没有形成,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3.环青海湖旅游圈发展的机遇

(1)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迅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为青海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6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8850亿元,青海省旅游业总收入达35.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在这个大趋势下,未来十几年,以青海湖为中心的环湖旅游圈作为我省王牌景区,旅游发展的前景将会更好。从“九五”计划开始,全省就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力培植和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十一五” 期间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特色产业来发展,尽快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2)体育经济的推动。众所周知,环湖赛被称为青海对外宣传的一个金点子。经过连续六届环湖赛的成功举办,可以说,环湖赛初步达到了展示青海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地方民族特色,树立青海新形象,拉动青海经济及其他产业发展的效果。借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之势,打好环湖旅游圈的康体旅游这张牌,针对国外观光者对旅游和奥运双重需求可以开发“吉祥路线图”;突出奥运吉祥物的影响和团结亲和力打造“奥运吉祥车”……以体育产业推动环湖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

4.环青海湖旅游圈发展的挑战

(1)周边竞争压力与区域协作。青海与周边同属青藏高原地域范围的省(区)比,旅游资源共性突出;而周边多数省(区) 在旅游资源开发上捷足先登,青海旅游资源的特色淹没其中。西北五省区、青甘藏等省区区域旅游协作的筹划与开展,为青海旅游业借助区域协作这个平台,迅速低成本地提升自身旅游资源价值或其知名度提供了契机。

(2)外来文化等带来的挑战。环青海湖旅游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风较为纯朴,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游客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外来文化交融,这种资源优势将逐渐淡化。如何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护和发展本地文化又是一种新的挑战。

二、环青海湖旅游圈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创新观念,促进环湖旅游圈大发展。当代旅游开发,观念先行。“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关键。树立大旅游观念,关键是形成“共赢”的思维。在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各地都力图在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使用上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势必涉及到各个地区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快区域合作进程,一定要破除以我为中心的“独森思维”,确立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燕思维”。为此,环湖旅游圈的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广大从业人员、以及与旅游开发相关的部门都必须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第二,联手开拓区域旅游市场,实行区域整体营销。市场需求是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动力。各旅游地、旅游企业必须研究市场结构,明确自己的客源市场目标,以便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以适应客源市场需求多样化和市场群体细分化的趋势。总的来说,区域旅游市场的共同开拓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区内客源互送和区外联合促销。城市之间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制定促销宣传方案。由于市场的扩大和改变,具有前后的延续性,因此要以目前市场为依托,稳定老市场,进而开拓新市场,实现市场结构的优化。参加合作各方之间,应取消不正常行政壁垒,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共同培育人们的出游意识,相互宣传对方,提高出游率。以相互间目标市场群体所关联的地区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单元,在合作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实现客源的互送。

第三,整体全面促销,突出区域整体形象。环湖旅游圈塑造区域整体旅游形象,就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从大合作区域范围着眼,在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和目标市场选择后,应针对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合理设计营销战略,以达到最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采取联合促销、兵团作战,是推广环湖旅游圈形象的重要手段。应借鉴云南省宣传旅游整体形象的经验,由政府、企业、各级主管部门以及外事、外宣、招商、宗教、媒体等部门从不同层面进行联合促销,多种形式并举,手段与方法不断创新。在空间布局上,一方面,加强省内“两圈两带一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同周边兄弟省市合作,做到资源互用、客源互流、产品互补。

第四,实行多种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各项资金,突破资金短缺限制。青海省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产业规模小,虽然国家在西部开发中采取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先安排建设项目等增加资金投入的政策,但资金短缺仍然是环湖旅游圈发展过程的一大障碍。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可尝试争取国家给与环湖旅游圈某种形式的特殊开发区待遇,比照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示范区、生态建设保护区等所给与的优惠条件,实行向旅游倾斜的产业扶持政策、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等。

第五,提高人才素质,实施顾客满意战略。区域旅游发展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培育和吸引各方面特别是高层次跨区域管理人才尤显重要。针对环湖旅游圈旅游人才素质偏低和人才数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可从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职业培训体系,建立区域旅游企业家群体;引进和培育专门的管理、经营人才等方面入手。

作者单位: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红.青海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5):28-31.

[2]赵宏利.青海湖区旅游景点的等级划分及综合评价[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9(4):58-61.

[3]赵浩明.青海湖旅游与环境保护[J]青海环境, 2003,13(1):14-16.

[4]肖景义.青海湖旅游区生命周期问题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1):88-90.

[5]鲁顺元.论西部大开发中的青海旅游业.青海社会科学,2000(3):53-55.

[6]马智芳.特色旅游――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定位[J].攀登,2003,22(4)78-81.

[7]谢佐,程起俊,谢承华.关于深度开发青海湖旅游产业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0(2):76.

[8]覃海宁,施敏.我国区域旅游合作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79-81.

上一篇:廊坊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与思考 下一篇:物业维修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