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产学研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6 05:55:29

江西省产学研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对江西省产学研合作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产学研合作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江西;产学研;合作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87-02

产学研合作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手段,其本质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等参与创新的各种组织机构按照市场条件下的契约机制形成的紧密联系、互相合作与协调关系。尤其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产业优势逐步减弱,依靠科技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成为江西省企业产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人才技术依托的产学研合作,显得至关重要。

1 江西产学研合作现状

一直以来,江西省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合作不断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产学研已成为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对提高江西省自主创新水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江西省高校建有国家工程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7个(含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4个,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0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形成了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以江西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的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并成功转化。科技型企业成为江西企业创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全省目前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1家,其中江铜、洪都航空、泰豪科技等3家企业技术中心得到了国家认定,这些技术中心的建立为提升江西工业技术含量和六大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夯实了技术平台。以南昌高新区创业中心、江西留学人员创业园、南昌大学科技园等为代表的江西科技孵化基地陆续出现。

2 江西产学研合作存在问题

2.1 重科学研究、轻市场需求

由于体制原因,长期以来科技成果的价值以及人员职务晋升都是单纯地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数量、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来衡量的。这种评价体系仅体现了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而忽略了其“市场价值”,结果导致科研不是面向市场需求,仅仅是单纯追求学术价值和地位而进行的与实际相脱节的空洞研究。江西高校和研究机构众多,科研成果数量较多,但是其价值往往偏于理论,与现实价值还有很大的距离,导致研究与市场脱节严重。

2.2 产学研合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大多数企业己经认识到产学研合作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通过模仿创新,引进高科技项目。但是,引进新技术或高科技项目后,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旧设备的老化,企业不得不再次引进技术。多数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还处于单项、短期、“一次性”的初级阶段,这样,企业就进入了“引进一轻消化吸收―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合作层次仅为一般技术和项目层面,合作水平和合作方式有待进一步提升。

2.3 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

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涉及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等,各方处于不同系统,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这些主管部门既希望推进产学研合作,又希望保护自己所属单位的利益,这常常会产生矛盾冲突。如利益分配问题、成果的归属权问题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等等。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知识产权冲突是影响知识流动的重要因素。利益是大学谋求产学研合作的出发点,知识是大学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要投入,知识产权必然成为大学与企业合作时谋求控制的战略重点。大学谋求关于知识产权的契式契约安排,必然会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互动,影响产学研关系。

3 江西产学研合作的对策选择

为了使产学研各方在合作中实现“多赢”的结果,进一步推动江西省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化方向发展,我们认为政府及产学研各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现实可行的努力:

(1)强化产学研合作的规范化建设,启动技术预见计划战略,推动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发展。首先,应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高层管理机构,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产、学、研”结合机制。其次,启动技术预见计划,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进行合作。技术预见是从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全方位角度来综合考虑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我们要对科技发展有超前意识,根据我省的行业优势,启动技术预见行动计划,预测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加强构建产、学、研的互动平台和沟通、协商与协调机制,强化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产、学、研互动过程中,使各方对于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及其作用形成共识,并据此相应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

(2)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既具有高风险性,又具有高收益性,高风险与高收益同时并存。在现阶段,应当逐步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①规范技术成果定价的方法,加快无形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提高现有的评估机构的资信,使其评估结论得到更广泛的认同;②在利益分配时,充分考虑个人的贡献,并将其与收益挂钩;③实行产学研合作信誉登记评估制,以执行合同状况为主要内容,定期对参与合作的法人进行信誉评估,并公布评估结果;④建立要素评估制,着重对合作双方项目执行能力进行评估,帮助那些信息不充分的单位免受损失;⑤加强对产学研各方高层管理人员法律知识特别是《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的培训,提高其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3)继续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和调节力度。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调节作用,大力改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以优越的合作条件吸引国内外史多的高校和科侧日坑所积极参加产学研合作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营造个社会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氛围。再次,推动建设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并规范其运作,完善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平台。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同时可将政府机构的部分社会服务职能转向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要完善对企业的服务,着力完善江西的法治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注重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创造史便捷、史有利的条件。积极倡导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参与推动产学研合作工作,促进企业、科研院校为合作进行有效沟通,并设法解决合作中的困难,同时要注重树立合作中的典型,加以推广宣传,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彩周.我国产学研合作现实存在的问题与可行对策初探[J].特区经济,2005,(2).

[2]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本质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3]邵传芳.面向市场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3).

[4]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EB/OL]..

[5]刘须群,陈星.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2,(12).

上一篇:北欧福利经济模式的困境及其启示 下一篇: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