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好中国“信息高速公路”

时间:2022-10-06 05:37:43

如何建好中国“信息高速公路”

2014年12月25日,一则《关于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通告》悄然出现在工信部的网站上。这是工信部2014年出台的最后一个重大通信政策,它意味着,中国正进一步调动各方力量,全速推进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自2013年8月“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信息水平已持续提升,促进信息消费、促进产业转型、支撑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不断增强。截至2014年10月,中国光纤覆盖家庭已超过2.1亿户,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1%,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突破2亿户,4兆以上接入速率用户比例达到86.6%,3G和4G用户总数达到5.39亿户,其中4G用户超6000万户。

但同时,城乡信息普及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遇阻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亟待调整机制与政策应对。

中国的信息网络建设今后到底应该如何推进,如何发展?2014年12月19日,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与应对”主题,由中国政府网、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主办的文津圆桌论坛进行了深入激烈讨论。

以下为与会专家的观点撷要。

闻库(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宽带发展已成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引擎。2014年以来,全国26个省市区都出台了本地区宽带发展实施意见和规划,并提出细化要求。

孙伟(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巡视员):在2014年,发改委、工信部联合11个部委,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宽带发展环境,促进市场开放竞争,并在市场秩序、共建共享、国企考核、财税政策等领域展开工作,不断推进宽带的基础建设发展。

薛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土地规划处调研员):我们在编制和实施土地规划时,会按照国家战略决策和发展部署,给予信息化产业特别基础网络建设重点保障。

刘占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员规划所副所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占用城乡房屋、土地、水电等公共资源,曾全部纳入市政规划同步建设,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行业市场化改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渐与市政规划脱节,导致选址、用地、施工等工作阻碍重重。

窦笠(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建议加快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纳入城乡发展规划,明确其公共市政基础设施的法律地位,并给予选址、征地、施工、供电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支持。

张同须(中国移动设计院院长):现在大家都在讲移动互联网,没有一张好的基础网络,再好的互联网业务也只是空想。大家要重视基础网络建设,建议推动光纤到户形成强制标准。

马红兵(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希望国家从战略层面释放700兆、800兆等低频谱资源,让全社会用户使用,使网络建设成本更低,网络效率更高,网络质量更好。

乐利锋(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传统邮电行业正在逐渐转型,催生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民生信息化等各个行业,这不可能只靠政府就搞定,需要以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引入社会化力量群策群力。

上一篇:“十三五”能源十问 下一篇:油价下跌背后的变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