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时间:2022-10-06 05:31:15

别说现在我们的医疗保障还是低水平的,就是水平再高,也架不住医疗费翻着跟头地往上涨。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但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两年,国家建立医疗保险、改革医药卫生体制,出台了很多政策,说到底,都是冲着这个问题来的。

提到医疗保险,可以这样说:大病靠统筹(账户),小病靠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没有什么好说的,关键是生了大病,医疗费怎么统筹?统筹多少?一般情况下,大病统筹对用药和医疗项目都有限制,而且定有“下门槛”和最大统筹限额。

看病花费,低于“下门槛”不予以统筹,高于“下门槛”的部分,只在限额内解决问题。举个例子,张先生参加了大病统筹,“下门槛”是2000元,统筹限额是30000元。假如他一年看病花了5000元,其中有4000元是超标用药,不在统筹的范围之内,扣除之后,只剩下1000元,达不到“下门槛”,所有花费都由他自己承担。如果张先生花的不是5000元,而是35000元,这里面就有帐算了。扣除4000元的超标用药,再砍掉“下门槛”,还剩29000元,在统筹限额之内,按照规定,全部予以报销。再进一步假设张先生花了40000元,在做了上面的扣除之后,仍剩34000元,超出了统筹限额,可按照规定,只报销30000元,其余的部分,就得想别的办法了。总的来说,我们的医疗保险扩大了覆盖范围,同时也对保障水平做了限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低水平、广覆盖”。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光有保险还不行,对医疗费的上涨也得控制。有资料说,从1978年到1997年,全国医疗费支出增长了28倍;90年代初,看一次门诊平均只花10元,住院是400元,现在分别涨到了60元和2300元,年上涨速度是19%。照这样下去,不仅企业不堪重负,国家财政也消受不起。别说现在我们的医疗保障还是低水平的,就是水平再高,也架不住医疗费翻着跟头地往上涨。

医疗费猛涨,根子出在医院上。但扪心自问,我们的政策也是有漏洞的。国家办医院,财政却拿不出多少钱,连医务人员的工资都保证不了,所以就开了个“口子”,允许医院靠药房创收,以药养医。这是漏洞之一。这几年,药厂上得太多了,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竞争很激烈。按理说,竞争能把药价降下来,可问题就在于,我们的药价是国家核定的,虚高定价的成份很大。这也是一个大漏洞,给药厂打折促销留出了空间。

为什么这些年医药代表特别多?哪个医生开了我的药、开了多少药,药房都统计起来,向医药代表报告,医药代表则按量付酬。在这里,医生、医院、药房、药厂,四者利益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医生得了“处方费”,药房得了“统方费”,医院创了收,药厂卖了药;一部分患者看病可以报销,也乐得“挨宰”,惟独害苦了那些自己花钱的平头百姓。

针对这种情况,不久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把药房从医院中分离出来,独立经营,照章纳税。这是改革的目标,现在,一下子还不可能到位,先实行收支两条线,药房赚钱全部上缴,纳入财政专户。这部分收入医院拿不到了,财政拨款原本就不足,由此留下的缺口怎么办?初步设想,通过三个渠道给予补偿:财政专户酌情返还,药房向医院缴纳房租,适当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很多人认为,这个办法,或许能解决医院卖药创收的问题,但医生拿回扣,开大处方,可能还是杜绝不了。只要药品的虚高定价下不来,打折促销仍然有余地,药厂、药房和医生三者联手,恐怕还会有的。

不仅药房得分出来,医院将来也得分开管理。非营利性医院接受国家指导价,享受财政补贴,营利性医院则全面放开,自主经营。同时,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看病买药,可以选择医院和药店。这是件好事,好就好在打破了垄断,引入了竞争。让营利性医院跟非营利性的比价格,非营利性的跟营利性的比服务,同类医院之间,服务和价格都得比。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老百姓也有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作者为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

上一篇:美国的安全困境与投资机会 下一篇:债券基金投资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