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势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时间:2022-10-06 05:27:59

身势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必备的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所组成的综合能力。其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的传递。本文从非言语交际的一个方面,即身势语的不同含义,论述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身势语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140-02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必备的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所组成的综合能力。其中非言语交际行为能够传递交际信息的65%。心理学家赫拉别恩经过研究,认为一条信息传播的全部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和动作。由此看出,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当言语信息和非言语行为相互不一致时,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非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信息。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应更多地关注非言语交际行为。

一、非言语交际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非言语交际的定义不尽相同。

Samovart和Porter给非言语交际下的定义是:“非言语交际包括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刺激。”该定义着重指出,1.非言语交际发生在交际过程之中,包括从事交际的双方,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一个动作都是非言语交际。例如,一个人单独在工作时看看手表,想知道钟点不能算是非言语交际,但假如一个人与另一个交谈,谈了许久之后,他不断地看表,则是进行非言语的交际。他企图让对方了解,交谈的时间已经很长,他想结束他们之间的对话;或者表明一种不耐烦的情绪。2.非言语交际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3.不论是哪一类的非言语交际,都必须包括潜在的信息。

Malandro和Baker对非言语交际的定义为“个人发出有可能在他人头脑里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的加工过程。”例如:微笑本身是一个生理动作,并不包含任何意义,但是如果用微笑向人打招呼或暗示,则属于非言语交际。

他们认为非言语交际具有如下特点:1.它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因此要正确地理解非言语交际行为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周围的情况才能确定。2.非言语交际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3.非言语交际具有连续不断性。4.非言语交际的手段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例如:哭笑以及一部分表情;有些手段则是后天可得的,例如一些手势、姿势、副语言手段,服饰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

二、非言语交际的分类

非言语交际大体分为四类:1.体态语、身势语(如姿势、身势、身体各部分的动作、体触行为等);2.副语言(如沉默、话轮转换、非语言声音等);3.客体语(如皮肤颜色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传递的信息等);4.环境语(如空间信息、对待拥挤的态度、身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与取向、座位安排、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与符号等)。其中身势语是人们最常用的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行为。David Abercrombie指出“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了解身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蕴含,可以有效地避免语用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多数国家用握手的形式表示问候。日本以弯腰鞠躬的形式来表示问候的功能;鞠躬的不同形式同时能够表明一个人的级别和社会地位。在日本有一套相当复杂的鞠躬礼仪,例如:深度鞠躬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级别低的人先鞠躬,而且鞠躬的深度要深于对方;级别高的人有权决定鞠躬时间的长短等等。阿拉伯、犹太、拉丁美洲和南欧的一些民族以相互抚摸或闻对方气味来表示问候。泰国和印度的男子仍保持自我触摸式的双手合十礼来问候;某些印第安人用拳头击拍彼此头部或背部表示这一功能。

“Your eyes said more to me that night than your kips would every say.” (Bob Dylan) 眼神更能够泄露人们的真实意图。但在不同的文化里,目光接触有不同的社会规约。阿拉伯人在一起交谈时会用非常热情的目光凝视对方,因为他们认为双目是个人存在的钥匙。在美国,这种目光则不适用于两个男人之间,这种长时间的凝视常常是同性恋的亚文化群使用的非言语代码的一部分。有教养的英国男子认为直接注视与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瑞典人在交谈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多于英国人。法国人特别欣赏一种鉴赏似的注视,这种眼光看人时传达了一种非言语信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从心底里欣赏你的美,所以法国男子在公共场合对女士的凝视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文化准则。日本人与人交谈时的目光一半落在对方的颈部。中国人则把紧盯着自己看的目光当成是不怀好意或一种明显的挑战。黑人、卡奇诺人、美洲土著人和波多黎各人则避免目光接触,他们以此表示一种尊重。南美印第安人维图托部族和博罗罗部的人讲话时习惯看着不同的方向。安哥拉维拉省“基姆崩杜族人”以向对方不停地眨眼睛的方式表示欢迎和谢意。

坐姿站相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人在紧张时,身体往往绷得很紧,而在极其放松时,身体往往会往后仰10度以上。一个人的姿势可以直接影响到他给人的总体印象,从而使得人们对一个人产生好感或厌烦情绪,愿意与之交往或产生排斥态度。如果一个人在交谈时,身子靠在椅背上,双臂,双腿都相互交叉,当他突然身子前倾,分开双臂、双腿时,则表示他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他说完后,往往又会回到刚开始时的姿势。当一个人在面对面坐着与对方交谈时,身体略微向前倾,则表示他对对方的谈话内容或观点感兴趣。他越对对方有好感,越会靠近对方,倾向对方。当一个人在与长辈、职位比自己高的人或在十分郑重的场合时,他的姿势就会显得僵硬一些,而反之,他会表现得轻松一些。从几个人的坐的方位,也能看出他们的心理,几个人成圈坐在一起时表示不希望别人插入,而并肩而坐则表示亲密。从一个人站立的姿势也能窥探出它的内心。自信的人往往站立时挺胸抬头,而意志消沉的人往往曲背弯腰。美国人注重自我的个性,随心所欲,不拘小节,所以常常松松垮垮地站着或是大大咧咧地坐下,而在德国等比较注重礼仪规范的国家,这是十分无理的,日本女子的卑躬碎步与美国女子的挺拔大步也反映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文化。

就连点头Yes摇头No,这一大多数国家能用的身体语言,在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伊朗、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印度则变成了“摇头是Yes,点头是No”。埃塞俄比亚人用扭头这个半摇头动作表示肯定。

三、结束语

同言语交际相同,非言语行为也要注重何时,何地,对何人,就何事,以何种方式表达。在跨文化交往的过程中,要具有向对方表示尊敬和对其持积极态度的能力;要具备采取描述性,非评价性的非判断性态度;要最大限度地了解对方个性的能力;要具有移性的能力;要有应付不同情景的灵活机动的能力;在有轮流交谈的相互交往的能力;要有能容忍新的和含糊不清的情景,并能从容不迫对其做出反应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文化休克’促进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and Lisa A. Stefani.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Ron Scollon and Suzanne Wong Scoll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外语,2005,第一期.

[5]喻硕丰.浅谈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沈阳教育学院报,2005,3.

[6]郑秀恋.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交际.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3.

上一篇:小议阅读与英语学习 下一篇:考研英语中定语从句的状语化研究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