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方言动态语流中的部分合音词

时间:2022-10-06 05:01:00

摘要:合音现象,是一种很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但在仁怀方言语流音变中,合音现象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音变现象,与其他地方方言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将对仁怀方言动态语流中的部分合音词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仁怀方言 合音词 语流音变

仁怀市位于贵州西北部,遵义西部,是隶属于遵义的一个县级市。仁怀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仁怀方言与遵义地区的其他地方方言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仁怀方言中存在翘舌音,有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区别。而遵义的其他地方方言无翘舌音;其二,仁怀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合音词。仁怀方言的语流音变较复杂,这里我对其中的“合音现象”作分析。

一、仁怀方言的合音

仁怀方言的合音现象是在动态语流中体现出来的,根据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中关于语流音变的说明:“语流音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不自由的,只要音变条件出现,音变现象就必然产生。另一种是自由的,音变条件虽然出现,但是音变现象不一定必然产生,也就是说,变与不变是两可的,随语言环境和个人习惯而异”。

二、仁怀方言语流中常见的合音词

(一)自由音变而产生的合音词

仁怀方言语流音变中的自由音变是指在交际时音变和不变都可以,随语言环境和个人习惯而异。

不要 合音后读为[piao13]

1、不需要,舍弃某种需求。一般用于回答别人的疑问。如:甲问:“你要糖果儿不?”乙答:“~”。这种情况是对话者彼此之间比较随意的时候才用。

但是有另外三种情况不能说[piao13],而要说“不要”。

(1)回答者要特别强调而加强语气时,如:甲问:“你到底要吃饭不哦?”乙答:“我不要啊!”

(2)说话者比较认真,或出于礼貌而不显得随便时,一般不合音,如:甲乙二人只是认识而不熟的人,甲去乙家做客,在吃饭的时候,乙问:“你还要添点儿饭不?”乙答:“不要了,不要了。”

(3)说话人说话速度比较慢也可以不变。

2、表示祈使语气,命令、警告或请求别人不做什么。如:~乱跑,看整落了!所以,“不要”是可变可不变的,依交际场合而定,二者没有区别客观意义的作用,只在感彩和语体色彩上产生区别。

(二)不自由音变而产生的合音词

仁怀方言中存在的不自由音变的合音词不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无论说话人说话速度快慢,态度认真还是随便,这类词都会发生音变。

莫要 合音后读为[mao12]

[mao12]与“冇”不是同一词,“冇”是“没有”的意思,而[mao12]表示祈使语气,命令、警告或请求别人不做什么。如:注意点,~把杯杯打烂了!

[mao12]和 “不要”[piao13]的区别在于,[mao12]没有“不需要,舍弃某种需求”这一意义,[piao13]的适用范围要比[mao12]广。但是除了“不需要,舍弃某种需求”这一意义外,二者是可以通用的。如:不要打架。可以说成“[mao12]打架”,也可以说成“[piao13]打架”。

(三)特殊的合音词

在仁怀方言中,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合音词,分不出来是自由音变还是不自由音变。其使用有特定的语言环境,但是又没有特定的使用规律。

你们 合音后读为[in21]或[nin21]

在这里,[in21]和[nin21]是一组自由变体,在仁怀方言中,二者皆可使用,无区别意义的作用。

1、 第二人称复数。如:~那边有些啥子好东西?

2、你的,你们的。如:~爸爸是做[tSu12]啥子的?[nin21]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使用,具体使用语境如:你勒书安?这里一般不用合音[nin21]。

(1) 一般情况下,当定语中心语是同辈或长辈的人物称谓时,用合音[nin21]如:可以说:“~[nin21]爸爸”,但不能说“~[nin21]女儿”。

(2)当定语中心语是事物时,一般不能合音,如:““你勒家”。

另外,[nin21]和“您”是有区别的,据《辞源》的解释:“您,同你,后用为“你”之敬称” [3]。另外《辞海》中也解释到:“您,‘你’的敬称,用于多数时不加‘们’,两个人称‘您俩’,三个人称‘您仨’” [4]。所以,仁怀方言中的[nin21]并不能写作“您”,它只是“你”、“们”二字的合音,合音并不一定合意。而“您”只是第二人称的敬称,复数时通常用“您二位”、“您仨位”、“您诸位”等。

(四)儿化产生的合音词

根据“合音是两个音或两个音节在语流中合并成一个音或一个音节的语音现象”[5],那么儿化现象也应该划入合音词的范围。仁怀方言中有“儿化”和“儿尾”两种现象,而且儿化韵在仁怀方言中大量存在。如:舍嘴儿(只叫别人做,自己又不去做)/锤锤儿/一堆儿等。所以,儿化应该也是仁怀方言合音现象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

五、结语

仁怀方言的合音现象是语言上的一种可贵的资源,它既是古汉语中合音的发展,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色。由于合音现象的产生,在某些语境中方便了人们的表达,因为有些合音词具有合音前的两个字没有的意思,能够更形象地突出人们所要表达的对象的特征、属性或状态和更好的表达情感。所以才一直演化并呈现出特有的规律。我们应该深入分析这一现象,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生态,使语言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母光信.仁怀方言概述[M].贵州: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2]叶裴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仁怀县志[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上一篇:利益相关者会计增值表初探 下一篇: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