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及预后评价

时间:2022-10-06 02:51:13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及预后评价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价;急救护理;致残率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高,在临床上有多变、易变、突变、来势凶猛的诸多特点,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1]。70%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都是死于没有及时治疗,死亡时间都在伤后48小时之内。加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是减少残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2]。

1急救护理

1.1气道的护理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深昏迷,缺少咳嗽反应,容易因痰液等造成呼吸道阻塞或窒息,轻者引起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损害,重者可致死。急救时患者置侧卧位,放入通气道,或气管内插管或尽早做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动脉的血氧分压,有利于脑水肿消退,降低颅内压[3]。

1.2控制中枢性高热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往往很容易出现中枢性高热的现象,进而使得患者脑损害症状进一步价值。应该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防止在室温在22℃左右[4]、且易于散热的环境中。将冰块放置在高热患者的腹股沟、腋部、颈部、头部等部位,或应用医用控温毯,或行物理降温。同时,要注意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冬眠疗法或者动态体温监测,以便大幅度降低脑水肿的发生率,保护细胞膜,减少耗氧,降低机体代谢率[5]。

1.3亚低温的护理使用冰袋、冰帽做局部降温时,注意使用衬垫保护皮肤。冬眠期间翻身轻,防止性休克,配合冬眠低温使用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时应观察呼吸。冬眠低温因角膜反射减弱,保护性分泌物减少,应注意眼的保护[6]。复温时可以用电热毯及提高室温等方法,忌用热水袋,以免烫伤。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0.1℃。前建议将PaCO2维持在30-35mmHg,是控制颅内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机制是通过脑小动脉收缩,来降低脑血流及脑血容量。一般为间断使用,不当的过度通气,会引起脑缺血而加重病情。因此治疗性过度通气需行气管插管,必须要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来进行操作。

1.4病情观察①护理人员如果发现患者的血压出现急剧增高的现象,同时还出现了头痛、呕吐等症状,那么应该认为患者出现了高血压危象,应该协助医生进行治疗。②如果患者在临场治疗护理过程中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等状况加重,那么应该及时进行治疗。③如果发觉患者出现血压上升、脉搏缓慢、呼吸深慢等症状,那么就说明患者可能出现了颅内压增高,为了避免患者进一步发展成颅高压、脑水肿等,应该对颅内压进行及时地降低。

1.5基础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神志等进行较为严密地观察,给予心电监护,一旦发现患者身体特征有异常变化,那么应该在第一时间通过医生进行及时治疗。同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昏迷等症状,所以,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极为重要。一旦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出现了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的问题,那么应该应用升压药、减慢血泵速度、保持血容量稳定,留置导尿管进行吸氧。保持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口腔中的呕吐物和分泌物清除掉。

2手术后的护理

2.1护理评估应该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听取,同时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症状进行仔细地观察,如呼吸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出汗、痛苦面容等,以此来评估患者镇痛效果如何,疼痛是否加重或者减轻。一旦发现患者的术后疼痛较为明显、较为严重,那么应该定时给药,特别是第1次给药后,应该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动态变化和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以便确定其用药剂量。

2.2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护士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让患者感到满意和信赖。值班期间认真掌握所有患者的病情,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问题。有些患者由于病情的原因需要长期卧床,会出现失眠、疼痛等的可能。我们应定时检查皮肤、定时翻身并对手术创伤部位进行定时按摩,必要时给予气圈垫空,保证床单干燥、清洁、平整。

2.3营养支持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耗氧量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故伤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伤后应注意补充高能营养。鼻饲及十二指肠滴注脑外伤流质。成人每天总热量控制在9.2-11.3kJ。也可选用平衡氨基酸、脂肪乳剂、要素等。有资料显示,给予恰当营养支持后,可使患者的免疫力在2周内恢复正常。早期营养补充的患者较之未有营养补充者死亡率降低。除采用鼻饲维持营养外,还应给予适当的静脉营养,以保证必要的热量。鼻饲后勿立即搬动患者以免引起呕吐。

脑脊液漏是指外伤后脑脊液从外耳道、鼻腔或开放创口流出,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外伤后脑脊液从外耳道或鼻腔流出,多在伤后即刻发生,也有少数在伤后数日发生。急性期流出的脑脊液多为血性脑脊液。急性脑脊液漏一般通过非手术疗法在短期内可自愈。若历时≥1个月以上不愈者,须实施手术修补漏口。

参考文献

[1]孙含蓄,孙世远.特重型颅脑损伤27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09).

[2]张树春,刘志兴.急性颅脑损伤死亡102例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9,(01).

[3]罗庆勇,胡志斌.影响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附57例报告)[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06).

[4]孙传顺,杜廷政.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因素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1,(03).

[5]唐秀武.颅脑损伤引起窦性心动过缓15例临床观察[J].广西煤炭,1996,(03).

[6]张亚卓,杨树源,薛庆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对颅脑损伤患者监测和预后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1,(02).

上一篇: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和康复护理分析 下一篇:老年高血压患者47例护理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