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及专业素质发展

时间:2022-10-06 01:54:46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及专业素质发展

摘要:在新一轮以英语课程为先导的高考制度改革、以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需要重新加以定位。文章通过探索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找准转型的方向,合理进行职业规划,以求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寻求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获取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新能力的主观能动性,明确目标,抢占先机,从而做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31―04

一、高校外语教师素质发展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教师教育与发展领域的研究已经走出狭隘的教师知识观和行为主义发展观的束缚(吴一安,2005)。根据周燕(2008)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开始在国际上形成规模,对教师发展研究的深度也随着研究者们不懈的探求而越来越接近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本质,越来越接近对教师之为“人”的特性和对教师职业特点的探究。国外的相关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在教师发展的动力方面,Wallace(1998)、Schon(1983)等受Dewey教学反思理论的影响,明确提出教师专业行为过程中的反思实践为专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推动力,同时,Wallace(1991)提出了三个模式来概括教师的发展,即:匠才模式(craft model)、应用科学模式(ap―plied science model)和反思模式(reflective model)。在教师发展阶段方面,Burden(1979)将教师发展分为求生、调整和成熟等三个阶段,指出教师在工作的第五年或五年之后进入了成熟阶段。

我国教育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对教师发展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吴一安(2008)认为,中国高校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学科教学能力知识、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教学观、学习与发展观;束定芳则提出,合格的外语教师必须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较高的人品修养、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知识、外语习得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等。夏纪梅(2007)指出,面对全国性全方位的英语教学改革形势,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三提高”(教学要求提高、学生水平提高、对教师的教学考核标准提高)带来的压力和相应的挑战,解决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和自我发展,包括学习、研究、转型、改革和创新实践。在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研究方面,刘家风(2007)、吕莉(2008)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培育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英语教师的现有知识结构。在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现状调查方面,周燕(2005)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六大自然区域的49所不同类型的院校中开展了一项规模性高校外语教师需求调查,得出了翔实的研究数据。在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方面,张雁玲(2007)、李庆华(2009)、周燕(2008)等学者在校本研究、反思型教学、行动研究、结合网络环境的发展策略等方面阐述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外语教师当前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趋势为高校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趋势为高校外语教师提出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新的教育理念为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谓“述而不作”、“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在网络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已无法完全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不得不要求高校教师尤其是外语教师要紧跟国际化教育的步伐,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突破观念和文化差异的障碍,以适应国际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二是高校生源结构、生源的外语能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变化为高校外语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的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外语或外事活动,外语的应用能力较为欠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大批的高校新生有过出国留学经历,一些新生进入高校前就已具备非常扎实的语言基础,甚至能流利地听懂、看懂外文影片。进入高校后,因学生外语能力的差异,学生个性化的外语学习需求异常突出,这为当前高校外语教师同质化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三是教育部即将实施的以英语课程一年多考、退出高考统考为探索的高考制度的改革,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带来深远的影响和颠覆性的改革,随之具有传导性的是大学英语教学必然的变革。从目前的宏观政策层面看,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将体现学生选择的多元化,语言能力的评判将以实际应用能力的评判为导向,语言工具性的需求将置于语言教学的首位,语言的教学与评判可能会推向市场化。尽管在国际化趋势的大背景下,社会对精通外语人才的需求不会减弱,但是,很显然,这一改革必将对大学英语教师群体带来巨大的冲击,过去用一种尺度来衡量所有学生英语水平的做法必将被以多元尺度来衡量学生语言能力所替代。因此,伴随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语言的教学也会随之进行更精细化的分类,英语热也会在中国教育领域有所降温,这一降温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降低,相反会更高,但在对教师数量的需求上一定会有所下降。四是外语教育在高校相对边缘化的现状,为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课题申报、科研、职称评审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正因为在经济的全球化及教育的国际化背景下,高校的外语教学在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大发展之后,伴随学生在中学基础阶段外语水平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大学阶段的外语教学变得“无足轻重”起来。据了解,目前全国部分高校,尤其是在“985”和“211”的高校,大学英语减学时、减学分的幅度非常之大,且呈全国蔓延之势,加上外语学科本身缺乏比较大的行业背景做支撑,导致外语教师在课题申报、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都处在相对劣势的位置,教师职称评审自然处于同类学科中的劣势,这为外语教师的个人发展造成了比较大的障碍,广大外语教师也普遍失去了个人发展的原动力。

2.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浪潮为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三次工业革命或称之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创新、融合与运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突出体现在人类生活的更加“个性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周洪宇(2012)总结了为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教育思想观念所必须做的四重转变:其一,要加快育人观的转变:从“育分数”到“育人才”。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德性高尚、善于合作、创新力强、社会隋绪能力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其二,要加快学校观的转变:从“学校”到“社会”。学校的本质取向是一种共同体。学校观迫切需要回归到“人”这一教育原点,让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回到大社会和大自然,培养人的亲自然情结,唤醒人的同理心。其三,要加快教师观的转变:从“传授者”到“学习者”。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学校要调动一切资源为了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的角色要转化为:教师是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不再是传授,而在激励和鼓舞,让学生带着个陛愉快成长,享受学习、享受学校、享受教育。其四,要加快学习观的转变:从“书本学”到“网络学”。在当今知识膨胀的时代,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各种网络技术、新型媒体让人们学习的时空大大拓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树立网络学习、远程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充分运用云计算、云教育、大数据、大资源等互联网的交互平台,采用书本学与网络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现在线学习、网络课堂学习、远程学习。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实现分散合作学习,促进人的信息整合与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新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教师,首先是高校外语教师已经充分感受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乃至生存压力:网络公开课、MOCC(幕课)时代、大数据等这一系列网络教育模式已经冲击到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人民网甚至发出呼声:当学习“基于互联网”,“数字海啸”席卷高等教育界一“幕课”来袭,中国大学如何应对?(2013年8月9日:人民网)

3.英语专业办学规模的过饱和、缺乏可持续的教师发展机制让教师不得不面临挑战。我国的英语本科专业是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全国大中专院校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英语专业人才,英语专业的兴盛大大推动了我国外语教育,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外语学科曾成为最受欢迎的学科,并且在全国范围形成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外语热”,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不争的事实。但随着各高校近十多年来的盲目扩招,导致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的急剧下降。外语专业的盲目扩招可以用以下数据加以说明,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具有英语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是200多所,2004年增加到598所,2011年则达到959所,占全国本科类院校1100余所的90%左右。换而言之,现在全国上千所本科院校中,除了部分音乐学院、体育学院、艺术院校等尚未设立英语专业,其他学校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此外,从招生规模来看,全国除了为数很少的外语类重点院校仍基本保持着10年前的招生规模,而绝大多数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新建高校等,招生规模都在急剧膨胀。据报道,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一年的招生数量居然可以上千。另据统计,2010年,我国外语类本科在校生也已达到12万人。外语类专业的盲目扩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外语专业已成为当前“亮红牌”和“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

英语专业办学规模的过饱和、办学质量的下滑,也间接地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师,由于过去十多年来高校的扩招及英语教师的整体稀缺,相当数量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一毕业后即走上了高等学校的讲台,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师。当前,这部分教师已经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主体,占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的50%-60%。正因为高校扩招的因素,这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教师在工作后通过在职教育获得硕士学位,少部分教师正在进行博士学历化的进程。就总体而言,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学位要求,综合素养要求要低于同一时期其他学科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高校或教育行政部门针对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的培养机制非常欠缺,大学英语教师基本靠自我成长,缺乏指导。一些高校因为师资的短缺,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限制大学英语教师接受学历、非学历的继续教育。过去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师很少有出国研修、国内访学的机会,即便关于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也不多见。这一现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全国近十万的大学英语教师对个人的发展定位、对未来前景的预测充满迷茫,也缺乏成长的动力。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及专业素质发展的路径 Grundy及Robinson曾提出,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一是来自于外部系统,二是来自于自身。前者包括社会、学校、学院等外部环境,后者则来自教师自身成长的需求。面临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乃至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这一大的外部环境,大学英语教师无论是从适应当前的外部需求还是从自身成长的角度都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时刻,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准确进行角色定位,以完成自身职业的第二次转型。

1.更新观念,找准定位,拓宽视野,顺应高等教育时展的潮流。学校和学院首先要更新观念、找准发展的定位,未来3―5年,伴随国家教育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也必将顺应这一时代潮流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分化。大学英语的学习将以学生对未来就业和继续深造需求为导向,高校以及学院将为此提供更为精细化的大学英语学习菜单,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选择。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基本预测未来大学英语课程可能发生的分化:第一,按照学校层次分化,以应用和实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使命的高职高专类学校,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被压缩为短期的语言交际培训,通过短期培训,能够使这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在面临英语交际需求时能进行基本的语言沟通,基础英语课程可能会被取消;一般本科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也将按学生就业需求和未来发展为导向发生分化,除了少量的基础英语课程(EGP:En出sh for GenerM PLlrpo~s),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提供一定量的学术用途英语和特殊用途英语课程(EAP:Endi8h for Academic Purposes,ESP:Endish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保证学生未来的特殊需求,这种需求也将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为主。伴随高考英语制度的改革,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也将发生颠覆性的改革,以实际语言应用为考核的主要目标、一年多考将成为未来改革的方向,此外,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也将随之发生变革;部分重点高校,如"985”和"211”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很快将成为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英语水平的高低,自主选择多元化的英语学习菜单,基础英语课程在重点高校会开设很少,课时比重也将压缩到很小的比例。第二,按照课程形式进行分化:一是面授形式,基础英语课程可能会以讲座的大课形式开设,其他学术用途英语、特殊用途英语课堂会依据学生需求的大小来设定班级的规模;二是网络课程形式,全国各高校将大量开发、引进、分享网络大学英语学习平台和课程平台,各高校都将建设形成一个类似于MOCC的网络课程,不仅涵盖大学英语课程,还会涵盖一系列的大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基础、思想品德修养等,学生网络课程有学分的要求,因此,面授课程的学分要求会降低。第三,按照学生群体进行分化,当前,各高校都将学生群体按照未来发展的规划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分化,诸如应用型、创新性、复合型等,大学英语课程也必然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发生分化,针对不同群体,开设学时、学分、内容相异的大学英语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具体到大学英语教师,面对未来几年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英语课程可能发生的分化,教师应该清醒地认清当前的形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早做准备,积极应对。一是要有不断学习的理念,对迎面而来的科技革命及科技革命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不能置身事外,对新技术的运用也不能盲目地排斥,而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使其为我所用;二是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积极、准确地定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发自身潜

上一篇:早餐吃对,全天不累 下一篇:有些水果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