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应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做起

时间:2022-10-06 01:33:35

“以生为本”应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做起

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落实,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校园都已经成为当地靓丽的风景线,实验实训设备也已基本配齐。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标语也欣然出现在许多校园。然而,笔者近年带领学生实习时在某些小学看到的一些现象却令人难忘。

A校是一所有36个教学班的小学,本来操场面积就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生均标准,新上任的领导为了美化环境,又在操场的东侧修建了一个漂亮的花园。为防止小学生践踏花草,花园竟用钢筋栅栏围起来,每个钢筋头上都焊有好似兵器的长矛。

B校三年级一语文老师热情洋溢地给学生上课,坐在教室后面的几名学生却站着听讲。原来站着听课是因为孩子个子矮,坐着看不到教师黑板上的板书。我问学生是否将此事告诉过班主任,学生回答:“老师说学校的桌凳高低是统一的,他也没办法”。

C校冬天的一个清晨,全校师生在操场上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台上领导身着羽绒服,激情洋溢地讲演,台下学生个个身着单薄的校服瑟瑟发抖。

活动场地是落实阳光体育的前提和保证。A校本来活动场地就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还以美化校园环境为由,压缩学生的活动空间,无异于搞形象工程。至于在围花园的钢筋上焊有锋利的矛,更是把学生的安全抛在脑后。B校配置整体划一的桌凳,明显没有落实国家相关文件。《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国家教体艺[2008]5号)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每间教室内至少应设有2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解决教室后面学生看不见板书的问题很简单,可以把他们的座位安排在教室前几排,也可以将凳子腿加长。只要有爱心,办法总是有的。但班主任却长期对站着听课的学生熟视无睹,不能不说是一种爱心的缺失和职业道德的丧失。C校要求学生升国旗时统一穿校服没有错,问题在于该校升国旗时学生穿着单薄的校服(该校学生没有冬季穿的校服),我们的老师未免太缺乏爱心了,如果台下的学生中有自己的孩子,我们还会熟视无睹吗?

言行不一是教育的大忌。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存、安全、尊重、认知、求美、发展”等合理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把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由此可见,一所学校是否对小学生实施了人性化管理,关键看这所学校的管理措施是否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实际出发,是否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一切管理措施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人的心灵,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获得了成功。”教育伟大,应源自于教育者那份厚重的责任心;教育伟大,是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教育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学校能否像教育家魏书生那样把学生当成“主人”,从而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的人格,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自觉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当我们时刻想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人的灵魂与精神、关乎学生的价值追求与人生道路、关乎学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时,我们就会在乎学生的幸福感,在乎学生的未来,在乎我们的每一种言行对学生的伤害。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但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树立的教育理念与自觉行动。

上一篇:“学什么”――阅读教学内容研制的基本立场 下一篇:高利网贷为何要瞄准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