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患者应慎用排石药

时间:2022-10-06 01:24:17

胆囊结石患者应慎用排石药

从严格意义上讲,胆囊结石与胡旦石症并不是一回事。胆石症是指所有发生在胆道系统内的结石病,而胆囊结石只是胆石症的一种类型(另外两种类型是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对结石部位不同的结石症其治疗原则是明显不同的。近年来,溶石和体外震波碎石等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所以目前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仍以手术疗法为主。某些个体医生及个别医院为了迎合胆囊结石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便过分地夸大排石药的治疗效果,这种不尊重科学、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临床实践证实,胆囊结石患者不能随意地服用排石药进行治疗,否则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为什么胆囊结石患者要慎用排石药呢?

这主要与胆囊本身的结构及其病理和生理特点有关。胆囊为一梨形囊腔,具有浓缩、贮存和排出胆汁的功能,一般约有8厘米×3厘米大小。胆囊分为胆囊底、胆囊体和胆囊颈三个部分。胆囊体与胆囊颈连接处呈漏斗状。由于部分胆囊壁向外突出可形成一个囊袋,故胆囊的这个部位最容易成为结石停留的地方。胆囊颈向下变细并与

胆囊管相接。胆囊管的直径约为3毫米,是胆汁的输出管道,也是胆汁进入胆总管的必经之路。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使患者的胆囊形成慢性炎症。同样,胆囊的慢性炎症也可累及胆囊管并使其发生狭窄或闭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服用排石药极易使结石嵌顿在胆囊的颈部,导致其发生急性梗阻性胆囊炎,严重时可造成胆囊壁坏死或穿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而胆汁性腹膜炎是腹膜炎中最严重的类型。有些病人由于其胆囊长期存在慢性炎症,加上其胆囊管已经出现了梗阻,从而容易形成胆囊积水;还有一些病人因为胆囊炎的反复发作,导致其胆囊壁增厚、发生了纤维化并逐渐萎缩(有的胆囊可缩小至花生米大小)。存在上述两种情况的患者其胆囊的功能可完全丧失,其胆囊可成为其体内的一个慢性感染灶。而有的患者尽管其胆囊的功能基本正常,其胆囊管也很通畅,可以将结石排入胆总管内,但如果该患者的胆总管下端出现了狭窄,其胆囊内的结石也无法排入其肠道内。若结石停留在患者的胆总管内则可形成继发性胆结石,并容易发生梗阻性黄疸及胆管炎。若该类患者的病情进展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则病死的几率很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结石(尤其是较小的结石)嵌顿在胆总管下端时,患者可由于胆汁反流至胰管而发生急性胰腺炎。若该类患者的病情进展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则可有生命危险。

目前,国内许多胆道外科专家都认为,胆囊结石患者服用排石药进行治疗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胆囊的收缩功能良好;②胆囊管较粗且通畅;⑧胆总管下端无狭窄。只有符合上述3个条件的胆囊结石患者方可在医生的严密监护下服用排石药进行治疗。若患者的病情在服用排石药期间发生了变化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较大的患者可先进行碎石和溶石治疗,然后再服用排石药进行治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胆囊结石,其游动性大,极易嵌顿在患者的胆囊颈部或胆总管下端,故有这样胆结石的患者在服用排石药进行治疗时会有较大的危险。所以此类胆石症患者更要慎用排石药。

上一篇:介绍五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新品种 下一篇:服药时应避免损伤食管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