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时间:2022-10-06 01:18:19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摘 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实践,观察能否达到良好的效果。结果: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在我院治疗的36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的患者,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36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的患者治疗出院随访2~6个月,均恢复良好,总有效率95%。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患者 高压氧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33

颅脑外伤易发生脑水肿、脑缺氧、昏迷,甚至长期昏迷形成植物人,我院2007年6月~2011年4月收治36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6例患者中男25例,女11例,11~63岁,平均37岁,脑挫裂伤20例,脑干损伤16例。

治疗方法:空气加压舱:用头盔吸氧、压力0.2mpa,吸氧时间6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

结 果

36例患者中治愈18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效率95%。

护 理

入舱前准备:①首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评估,常规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瞳孔变化。血压控制在15975/9975mmHg之间,生命体征正常平稳方可进舱治疗,第1次进舱要交代进舱后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安慰以及必要的健康教育,避免患者因首次进舱而造成紧张的情绪。②进舱前要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用吸痰器吸干净口腔内及气管套管内的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可以采取侧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咳出,以防止因分泌物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的窒息。③开放所带的各种插管,如胃管、尿管、引流管等[1],并将患者置于纯棉被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有躁动者要用毛巾将患者的双手包好,再加以固定,以免影响治疗。④首次进舱治疗的患者要提前给予鼻腔内滴药,一般滴02%呋麻液1~2滴。⑤做高压氧治疗时要有医生护士跟随,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教会陪舱者如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吸痰、吸氧的操作方法,发现有危重病情变化时立即告知外面的医生护士,并对患者立即进行抢救。

入舱后的护理:①升压速度要均匀,不可过快或过慢,加压时间为20分钟。②操舱时医护人员一定要集中精力,认真仔细;稳压时严密观察患者呼吸的深浅度,以及呼吸频率是否均匀等。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的情况,应立即停止吸氧,减压出舱进行抢救。③昏迷患者病情危重,病情转化快,在高压氧的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高热、烦躁不安、肺部感染等危重情况时,可暂时停止治疗,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再继续接受治疗。④当高压氧舱治疗结束,进行减压时,减压速度一定要均匀[2],切不可忽快、忽慢,以免引起各种并发症,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出舱后的护理:①患者出舱后,护士要详细观察患者病情有无异常,并测量血压等生命体征,病情稳定后,再送回病房。②患者在治疗期间,能量消耗比较大,为了保证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应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促使病人的早日康复。③打开舱门通风,并用05%84消毒液擦拭舱内桌、椅、地面,做好高压氧舱的终末处理工作,以保持舱内的清洁。

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在高压这种特殊环境中,医护人员必须小心谨慎,严格按高压氧舱治疗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时刻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此外,细心检查气管套管的松紧度是否适中,防止滑脱。

通过对36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的患者治疗,其中34例疗效较好。对该34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出院随访2~6个月,均恢复良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总之,高压氧为气管切开病人早日恢复意识,早日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治疗途径,有必要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青.现代创伤显微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79.

2 吴钟琪.高压氧临床医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72.

上一篇:溶血标本对APTT和PT检测结果的影响 下一篇:黑龙江:鼓励举报基本药物价格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