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应用

时间:2022-08-25 08:48:06

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应用

摘 要 目的:研究30TMR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共计30个病灶进行f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利用常规T1WI与T2WI平扫影像,动态增强扫描(DCE)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计算最大强化率,确定病灶范围,并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初步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展示表面扩张系数。结果:T1WI与T2WI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3个)与533%(16个)。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67%(26/30),特异性为70%(21/30),诊断正确率为867%(26/30);本文所见,扩散敏感因子在(b)值600~1000s/mm2时,DWI均能很好的鉴别各类病灶。结论:MR平扫、动态增强相结合联合诊断能较好的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做出诊断,敏感性933%(28/30),特异性767%(23/30),诊断正确率90%(27/30)均较高;与DWI、MRS相结合的诊断可望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34

近年来国内,在乳腺肿瘤的筛查与诊断方面最好的影像学方法应归于钼靶X线摄片检查。对乳腺恶性肿瘤敏感度高,但特异性较低及假阳性率较高达60%~80%;对于致密型乳腺中的微小病灶、不典型病变以及多中心、多灶性病变易漏诊,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大局限性。初步研究发现,fMRI具有高敏感性及高特异性特点,临床应用广阔。本研究对25例乳腺患者进行MRI检查,旨在探讨30T 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且提出DWI-BS对于诊断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具有临床治疗意义。

资料与方法

选择25例疑有乳腺肿瘤的患者,年龄26~70岁,平均4783岁,2例隆胸假体植入外,余均经病理证实。使用GE Signa Excite 30T MRI,DWI选择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为600、800、1000s/mm2,TE最小回波时间、TR 3000ms,层厚5mm,间隔1mm。本研究乳腺检查(MR mammography MRM)参照BI-RADS标准(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描述每个病灶形态及DCE曲线特征。多数良性病变,类圆形,边界清晰,均匀强化;恶性病灶,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边缘有分叶、毛刺、不均匀强化。I型为持续强化;Ⅱ型为早期强化后,在增强的中后期信号强度维持在一个平台水平;Ⅲ型为早期强化后,在增强的中后期信号强度降低,称廓清型;Ⅳ型无明显强化。I、Ⅳ型曲线病灶为良性病变,Ⅱ、Ⅲ型为恶性肿瘤。

结 果

25例患者共发现30个病灶,乳腺腺病4个,纤维腺瘤4个,慢性炎症4个,4个人工假体植入,浸润性导管癌13个,浸润性导管癌并双乳多发囊肿1例。①MR平扫:T1WI单独发现4个病灶,2个人工假体植入外,囊肿并乳腺癌2个,浸润性导管癌6个。②DCE 30个病灶所见,形态学特点:I型为持续强化(9个);Ⅱ型为早期强化后,在增强的中后期信号强度维持在一个平台水平(4个);Ⅲ型为早期强化后,在增强的中后期信号强度降低(10个),称廓清型;Ⅳ型无明显强化(7个)。③DWI 14个病灶进行DWI检查,b值分别为600、800、1000s/mm2,样本率较少,所得ADC值未作统计学分析,但有资料表明ADC值排序为恶性肿瘤<良性病灶<正常腺体<囊肿。前三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④联合诊断:MR平扫与DCE相结合的联合诊断能较好的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做出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3%(28/30)、767%(23/30)、90%(27/30)。

上一篇: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检... 下一篇:溶血标本对APTT和PT检测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