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用电线路降损节能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10-06 01:13:30

供用电线路降损节能的若干思考

摘 要: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供用电线路损耗的形成原因,提出了降低电能损耗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供用电线路;节电降损;措施

中图分类号:U463.62 文献标识码:A

电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行各业及居民生活都离不开电能。在目前电能紧张的情况下,为使电能发挥最有效的作用,除了节电外,更应该从供用电线路挖掘潜力,降低电量损耗。

1 线损的类别

1.1 电力网的线损按损耗的特征可分为两类

1.1.1 不变损耗(固定损耗)是电力网中各个元件与负荷电流变化关系不大的基本恒定的损耗,象互感器、变压器、绝缘子的泄漏损耗等。

1.1.2 可变损耗是电力网中各元件的电阻与通过它的负荷电流成正比的损耗,象互感器、变压器、交流接触器中的线圈等中的铜耗;电缆等中的电阻损耗等。

1.2 电力网的线损从技术和管理角度分为两类

1.2.1 技术线损在电力网传输和分配电能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

1.2.2 管理线损由于计量装置的误差,抄表计费中人为的错误,时间不一致及人为偷漏电现象发生所产生的电能损耗。

2 线损的组成

各个元件在电力网中的损耗之和就是线损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损耗:

2.1 升压和降压变压器中的铁芯损耗和绕组电阻中的铜耗。

2.2 架空、进户、电缆线路电阻中的损耗。

2.3 110千伏以上高压线路上的电量损耗。

2.4 串联和并联在线路上的电抗器中的损耗。

2.5 架空线路绝缘子表面泄漏和电缆线路的介质损耗。

2.6 互感器及保护装置和计量仪表中的损耗。

2.7 电力网中无功功率补偿设备中的有功损耗。主要是并联电容器中的损耗,调相机及辅助设备中的损耗,发电机作调相运行时的损耗。

3 引起线损过高的原因分析

3.1 技术原因分析

3.1.1 线路损耗过高:电网规划不合理,电源点远离负荷中心,长距离输电使损耗升高;或因线路布局不合理,近电远供,迂回供电,供电半径过长等原因使损耗升高;导线截面过大或过小,线路长期轻载、空载或过负荷运行,不能达到最佳经济运行状态引起损耗升高。线路老化,缺陷严重,瓷件污秽等原因引起绝缘等级降低,阻抗、泄漏增大,损耗升高。无功补偿不足或过补偿,致使无功穿越,影响了供电能力,使线路损耗升高。

3.1.2 变电主设备损耗过高:高耗能主变压器不能及时更新改造。运行方式不科学,致使主变压器不能按经济运行曲线运行,造成主变过负荷运行或轻载运行。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无功穿越严重,通过线路、变压器传输,造成功率因数低,电压质量差,有功损耗增加。主设备老化,缺陷不及时消除等原因使介质损耗和瓷瓶、瓷套泄漏增大,导线接头设备线夹接触电阻增大,损耗增加。

3.1.3 配网损耗过高:配电变压器容量与负荷不匹配,造成“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引起损耗增加。配电变压器安装位置不在偏离负荷中心。低压无功补偿不合理,高峰欠补,低谷过补。电压等级设置不合理。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没有及时更换。低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中性线电流增大,损耗增加;因低压线路过长引起末段压降过高使损耗增加;接户线过细、过长,破损严重使损耗升高。

3.1.4 计量误差大:电流互感器角误差不符合规定要求,精度不够。二次线截面过小,二次压降过大;用电负荷小,计量设备容量大,长期轻载或空载计量,使计量误差增大。

3.2 管理原因分析:营业工作中抄、核、收管理不到位,漏抄、估抄、漏计、错计现象严重。内部生活、生产用电无表计计量。对排灌、供热等季节性供电配变不能及时停运。计量设备不按周期检修、校验、轮换。用户违章用电、窃电。

4 降低电能损耗的具体措施

4.1 技术措施

4.1.1 简化电压的输电网络层次目前电压层次为220/110/35/10/0.4千伏五个层次,如能简化掉一级变成220/110/10/0.4千伏或220/35/10/0.4千伏,减少一级网络则可减少一级电量损耗。参考国外110/20千伏制优化方案,对我国农网和城网具有借鉴意义。

4.1.2 线路升压从线路输送容量和距离看,升压节电降损是很有效果的。

4.1.3 提高运行电压当负荷比较大的情况下,在额定电压允许的上限范围内,适当提高运行电压,可显著降低线损。因为可变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从表中可看出提高运行电压与降损的关系。

4.1.4 按经济电流密度供电不同行业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是不同的,应根据行业特点选择导线,同一截面规格的导线当负荷电流增加1倍,电流低压损失升为原来的4倍,所以降低电流密度,有利于减少电量损耗。

4.1.5 线路并环运行减少迂回供电,低压线路切莫过长。

4.1.6 换粗导线由于导线电阻与导线截面积成反比,适当加粗原来较细导线,其降损效果较好。

4.1.7 实行变压器经济运行根据负荷大小合理选择和调整变压器容量,一般来说,当变压器运行负荷在其额定容量的60%。70%运行时,电能损耗最小。切不可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全都容易使变压器烧坏,后者使系统电压降低,增加电能损耗。

4.1.8 选用新型高效节能变压器由于老式变压器铁损高,新型高效节能变压器铁损低是老式旧变压器的1/3左右。所以淘汰老式旧变压器采用新型高效节能变压器其降损非常可观。

4.1.9 改变传统交流接触器运行方式由于交流接触器运行方式是依靠电磁线圈通过交流电而保持其吸合状态,交流电在铁芯中产生磁滞涡流损耗,在短路环中产生感生电流损耗。如能变交流控制为直流控制,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其节电降损是惊人的。

4.1.10 合理选择匹配和控制异步电动机应对旧式系列异步电动机进行淘汰,选择高效节能异步电动机,并使电动机功率与生产机械功率相匹配正确,尽力避开和防止轻载和空载运行。对不同用途的电动机应通过控制电动机的端电压或控制电动机的转速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其效果非常显著。

4.1.11 做好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平衡工作当变压器低压侧三相负荷不平衡时,中性点电位偏移,中性线有电流通过,电能损耗增加,不平衡度越大,对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电流的不平衡度不得超过10%,对低压干线及主要分支线始端的电流不平衡不得超过20%,超过限度就应调整负荷,降低不平衡度。

4.1.12 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流动,实行人工补偿,减少线损一般来说,配电网络的自然功率因数都比较低,致使无功电流过大,增加了线路电量损耗,实行人工补偿,可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电流,从而减少系统大量电能损失。有功功率的损失与功率因数的平方成反比。

4.2 管理措施

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加强计量、抄表,合理安排检修,日常维护工作;组织用电普查、加强《电力法》宣传普及工作;建立正常的负荷抄录制度;收集参数资料,编制线损手册;开展线损指标考核;搞好统计分析,做到数字准确,上报及时;加强组织领导,组成线损管理网。节电降损不仅是供用电企业的事情,更是全社会人员应参与配合、协同动作才能做好的一项系统工程,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把有限的电能更好地利用到国民经济建设中去。

结语

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线损管理工作者要将加强管理和技术降损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在加强线损管理的同时还要根据本地电网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以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丽君.关于提高线损管理水平的探讨[J].农村电工,2005.

[2]宋成.浅析县级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M].电力学报,2006.

上一篇: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线系统试压探讨 下一篇:带式污泥脱水机工作原理与网带打折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