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细胞癌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后的CT及MRI表现分析

时间:2022-10-06 12:35:58

原发性肝细胞癌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后的CT及MRI表现分析

【摘 要】目的: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后的CT及MRI表现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抽取39例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CT及MRI诊断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CT表现为不规则高密度碘油影和低密度消融区域混合存在,MRI表现为T1WI高、等信号,T2WI低、等信号,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术后1个月内行CT检查的患者中,6个病灶边缘表现为片状或环状强化,复查消失;2例CT和2例MRI病灶边缘可见不规则结节样强化,提示复发。结论:CT及MRI表现够清晰显示栓塞残留,对评价TACE联合RFA术后患者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原发性肝细胞癌;动脉导管栓塞化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77-01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其病程短、进展快,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死亡人口中,约有13万死于肝癌。由于肝癌缺乏特异性症状,因而很多肝癌患者在中晚期才得到确诊,只有少数患者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TACE与RFA在临床的应用,HCC介入治疗水平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影像学检查对判断患者治疗后肿瘤的坏死、残存以及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后的CT及MRI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的39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灶共计42个,其中男30例,女9例,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8.5±2.6岁;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CT及MRI诊断资料。

1.2方法

1.2.1 CT检查

采用日本东芝公司16排螺旋CT机,准直2mm,有效层厚7mm,间隔7mm。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1.5ml/kg,注射速率3-3.5ml/s,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造影剂后28s、70s及150s分别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的图像。

1.2.2 MRI检查

采用GE1.5T超导型双梯度扫描仪,用体部线圈行肝脏扫描加呼吸门控,平扫包括横断面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TR 5714ms,TE 85ms,激动次数NEX 4;自旋回波(SE)T1WI:TR 165cm,TE 2ms,NEX 1,层厚7mm,层间距2mm,视野(FOV)34cm×34cm,增强采用GD-DTPA对比剂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注射流率2.5ml/s,行3D动态增强三期扫描,T1WI TR 4.9ms,TE 1.1ms,层厚7mm,层间距2mm。

所有检查均由同一组专家操作,首次复查时间为术后7天~1月;CT或MRI随诊为每3~6个月1次,本组跟踪随诊时间为3个月~2年。

2结果

随访期间,本组39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接受了一次以上的MRI检查,30例患者进行了一次以上的CT扫描。

2.1治疗后1个月内患者CT及MRI表现

本组39例患者中有14例(16个病灶)在术后1个月内进行了CT检查。其中1个病灶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结节样强化,采取再次介入治疗。6个病灶边缘表现为片状或环状强化,选择继续观察。9个病灶CT显示为不规则高密度碘油影、等、低密度消融区混合存在,增强扫描未见强化。有5例患者行MRI检查,表现为T1WI边缘高信号,内部高低混合信号,T2WI表现为等、低信号,1例患者病灶边缘呈现环状强化,1例患者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边缘结节样强化,均采取再次介入治疗。

2.2治疗后3个月~2年内患者CT及MRI表现

术后3~24个月内,本组出现1例死亡患者,其余38例患者中有19例(21个病灶)进行了CT检查,早期6个表现为片状或环状强化的病灶复查显示强化消失。2个病灶增大,病灶边缘表现为结节样不规则强化。4例患者复查发现新病灶。其余13个病灶有所缩小或无明显变化,增强扫描无强化。8例患者(11个病灶)进行了MRI检查,其中7个病灶表现为T1WI表现为等、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内部存在不规则T1、T2高低混合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2个病灶边缘可见不规则结节样强化,2个病灶边缘可见T1WI、T2WI低密度环;2例患者复查发现新病灶,1例患出现门静脉瘤栓。

3讨论

影像学随访对评价HCC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临床选择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临床通常将CT及MRI检查结果作为评价TACE联合RFA治疗HCC术后病变残留情况的影像学指标[2]。目前,CT多期对比增强扫描是在临床随访中应用最为广泛,其可以准确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碘油影及残存肿瘤血供情况,在检测肝内小病灶和微小病灶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3-4],多个序列的扫描可直接、充分的显示HCC内部结构,除此之外,还可清晰显示术后HCC病理改变程度。据相关研究报道[5],MRI对HCC介入治疗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检出的准确性要高于CT,在判断肿瘤残存及复发方面,其动脉增强扫描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达100%[5]。与其它影像学随访相比,MRI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的优势,因而更便于临床随访应用。

本组研究对39例经TACE联合RFA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及MRI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RFA术后,患者会发生出血、液化性坏死、脂肪变性等病理变化。CT可见到高、低密度混杂的病灶,MRI表现为T1WI高、等信号,T2WI低、等信号,二者在病灶大小同大体病理标本方面无明显差异。由于HCC多为高血供恶性肿瘤,因而临床应进行CT增强或MRI增强扫描。需注意的是,在增强门脉期[6]、延迟期残留病灶、肿瘤内纤维间隔及纤维包膜均可显示强化,因而需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综合上述,HCC经TACE联合RFA术后病灶影像学表现多样,CT及MRI表现够清晰显示残留病灶,对评价TACE联合RFA术后患者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洪静,王霄英.原发性肝细胞癌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后的CT及MRI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7):1030-1034.

[2] NishieA,Yoshimitsu K,AsayamaY,et al.Radiologic detectability of minute portal venous inva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AJR,2008,190:81-87.

[3] 谭勇,张涛,彭晶晶,赵煜.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76例疗效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8):853-855.

[4] 李增才,黄声稀,陆雷,等.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2):147-149.

[5] 刘翠翠,曲金荣,张宏凯,邵楠楠,等.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3.0TMRI的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3):362-363.

[6] 罗敏,高源统,彭文献,等.磁共振DWI序列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动态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疗效的应用价值.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22):613.

上一篇:产科人性化护理的实践探讨 下一篇:前置胎盘临床分析及护理附50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