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时间:2022-04-11 01:20:08

【摘要】1.1一般资料 研究期间我院收治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共计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7~75岁,平均 43 岁。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23例。包块伴腹痛者占58.5% 。约43%的...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多种类别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进行临床表现、诊断检查、治疗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肠系膜种瘤临床表现不一,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判别依据;穿刺,CT和MRI等手段可以加强诊断。囊性肿瘤大多是良性,手术切除率高;实性肿瘤多是恶性,手术方面切除率低。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恶性肿瘤预后差,早发现并及时手术是提高生存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原发性;肠系膜;肿瘤;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049-01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虽然此患病率不高,但是因早期症状无特殊性,常易误诊和漏诊。肠系膜肿瘤约占住院总人数的l/万一1/2.5万[1-3]。国内文献报道原发肠系膜囊性、实性肿瘤的比例约2:1[4]。本文综合分析了各类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治疗等情况。我院从 1988 年 10 月到 2013 年 10 月期间经病理证实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共计35 例,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间我院收治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共计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7~75岁,平均 43 岁。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23例。包块伴腹痛者占58.5% 。约43%的病人有低热,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部分患者以腹胀、便血等就诊(14.6%),36.2%的病人乏力、进行性消瘦,或柏油样便(6.1%) 等。

1.2 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 来院的患者均进行检查。经B超检查35例,阳性发现29例; CT 检查25例 ,阳性发现 22例;钡剂灌肠检查30例,阳性发现26例。术前确诊为肠系膜肿瘤 9例 ,诊断为腹部肿块部位不明10例。术前诊断肠系膜肿瘤24例(68.8%),误诊11例(31.4%),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主要误诊为:胰腺囊肿、回盲部肿瘤、肠梗阻、胰腺癌、卵巢肿瘤、肠系膜淋巴结炎、阑尾炎等[5]。

1.3 手术及病理 本组所有病例均为手术探查及治疗。肿瘤特征: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结节性和不均匀,渗透到周围,与感染者有奇怪的气味,肿瘤的周围,淋巴结肿大;良性肿瘤包膜完整,圆形,光滑,孤立;其中淋巴管囊肿7例,畸胎瘤5例,脂肪瘤3例,血管瘤2例,平滑肌瘤2例,神经鞘瘤1例; 恶性13例 ,其中恶性淋巴瘤8例,纤维肉瘤3 例,平滑肌肉瘤2例。手术方式: 单纯探查活检9例; 肿瘤完整切除23例,其中肿瘤全切15例,肿瘤加肠段及系膜切除7例; 减积切除6例 。恶性肿瘤术后常规化疗。良性、恶性两组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2 结果

患者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病人术后恢复均良好。术后发生盆腔脓肿者 2 例,均经治疗后好转。肿瘤完整切除及减积切除中 15 例获随诊,随访时间 12 个月至 10 年。15 例中良性肿瘤 10例,均生存,其中生存 5 年以上 9 例,1 例复发为减积切除病例; 恶性肿瘤 5 例4 例术后复发,复发时间分别是 8 个月、20 个月、25 个月和 31 个月,死亡病例主要死于肿瘤复发。

3 讨论

肠系膜肿瘤根据肿瘤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与周围器官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早期或更小的体积没有明显症状,没有临床表现及体征的特异性,所以导致早期诊断困难,术前诊断困难。

进一步发展,腹部有包块或腹部疼痛。包块的主要临床特点是活动范围广泛,常伴有食欲不振,低热乏力,体重减轻,有时恶心和呕吐,粪便中有血液,或肠梗阻。由于病变是一个连续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应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重点了解包块位置,活动度,有无结节,有些人认为水平活动度的肿瘤被诊断为肠系膜肿瘤的主要特征[6]。

肠系膜肿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为9.38% ~ 40.2%。成像装置的增加,术前诊断正确率得以改善[7]。B超,钡灌肠检查,CT,MRI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钡剂灌肠可以区分肠内外,可以显示大小,位置,密度,肠侵袭。B超,CT,MRI等高分辨率影像技术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是CT和MRI,可以确定肿瘤的大小,界限,囊性或囊实性,质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术前诊断很有帮助,以及术后随访也可使用,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腹腔镜手术,这种技术来确定肿瘤的位置是非常有益的,可取活检,可以摘除良性肿瘤。对于术前未能确诊的案例,必须在术中进行冰冻病理检查。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手术治疗是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唯一的。术中探查也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措施,一经诊断为肠系膜肿瘤就需行手术治疗。操作方法与肿瘤特性密切相关,取决于肿瘤部位,大小,性质。良性肿瘤切除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因为在小肠肠系膜根部大多数恶性肿瘤,浸润肠系膜重要的血管,使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低,而且必须作更全面的全身检查,以确定有无转移。

操作方法:肠系膜囊肿大多为良性,有的可并发囊出血或感染,也有恶性潜能。一般采用简单的肠系膜囊肿袋肿瘤切除术可以,如果囊肿与肠之间的密切关系,部分肠囊肿管取出。患者感染的囊肿,尽量手术切除,充分腹腔引流。如果肿瘤浸润的范围术前评估存在困难,应强调操作前的肠道准备是必要的,它可以降低术后感染与肠道萎缩发生。在肠系膜根囊肿切除术,难清洁,完整的囊肿开窗术,内表面用3%碘损伤内膜上皮涂层,效果还不错。术中应该是冰冻,可以指导操作。由于良性实性肿瘤因局部存在恶变的可能,应采用扩大切除术。恶性肿瘤,应该是更广泛的根治性手术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至少单片机和部分小肠肠系膜部分,和淋巴结转移的解剖。但应该指出的是,应避免损伤肠系膜上动脉,肿瘤和肠系膜血管联系密切;同时,如果操作包括多肠管,应细致,耐心细致的分离,从而避免切除过多肠管。如果肿瘤不能完全切除也应该努力姑息性切除,以减轻压迫症状,并提高术后放疗的影响,至少可以延迟疼痛,出血,肠梗阻发生。在本研究中,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中良性治疗预后明显好于恶性情况。

4结论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临床表现不一,不同的临床情况,缺乏特异性;穿刺,CT和MRI方法可以提高诊断。囊性肿瘤是良性的,手术切除率高;实性肿瘤大部分是恶性,手术切除率低。原发性肠系膜肿瘤是无论良、恶性都应尽快手术。怀疑本病,应果断操作。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根据病理结果,术后放疗和化疗,防止复发,复发病例必要时进行多次手术。如为恶性肿瘤,必须进行更详细的全身检查,以判断肿瘤是否转移。

参考文献

[1]罗和生.邓长生,陈有荣,等.肠系膜肿瘤一附17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中华肿瘤杂志1989;11:139.

[2]张国建.原发性肠系膜肿瘤21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1030

[3]BURY TF,et al.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benigr mesenteric cyst[J].Am J Surg,1994,89(l):2085

[4]李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5):395?396

[5]张英豪,史建宇,张力,等.肠系膜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3):183.

[6]王琛,王彤,宋爱琳.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病理特征与手术治疗(附68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7):411-413.

[7]邵永孚,音毅,毕建军.原发性肠系膜肿瘤 82 例的诊断和治疗.实用癌症杂志,2000,15(1) : 68.

上一篇: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身康复的影响 下一篇:多功能盆腔炎治疗仪配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