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道路景观一体化设计探讨

时间:2022-10-06 12:31:01

高校校园道路景观一体化设计探讨

摘要:高校校园道路景观设计具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概括分析以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现代高校校园的特征,提出当代高校校园道路景观设计应该更加注重人文环境的提升。校园道路景观应该将人文环境与道路景观环境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体现高校校园文化气息,传达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校园道路景观设计人文环境文化气息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景观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以人的情感体验为主的设计。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寻找功能上的效益,更蕴涵着深厚的审美价值。道路景观设计是以道路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在满足道路功能性使用的同时,注重将道路与周围环境很好的融合,取悦道路使用者的心情。校园道路环境有别于一般的道路环境设计,它不仅要满足道路的基本使用功能,而且要注重“以人文本”,将校园的传统文化与周围的道路环境很好的结合起来,把师生的需要融入到校园道路景观的设计中,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道路景观设计的新理念和原则出发,通过分析概括以往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加以弥补,然后结合现代高校校园的特征,提出校园道路设计应该突出的设计理念,并做出设计建议。

1道路景观设计的理念

1. “灵活性设计”理念

“灵活性设计”的理念并不是试图去创建一个新的标准。实际上,它是建立在灵活应用现有的规范、标准、规章制度和法律规定基础之上,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设计寻求达到更符合公路沿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利益目标。我国地大物博各个省份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差很大,气候环境条件也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公路交通网的畅通和使用效率,需要有全国性的公路技术标准、规范。但是由于每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各不相同,所以在使用规范的时候需要灵活处理,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标准、规范。

2.“宽容性设计”理念

宽容公路,也即允许驾驶员由于疲劳、天气、汽车故障等原因造成的一些失误,避免驾驶员和乘客由于这些非主观因素的行为失误而蒙受交通事故带来的痛苦所设计出的更加“宽容”的公路。其理念的核心是“驾驶员的失误不应以生命作为代价”。公路的“宽容性设计”理念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车辆性能和驾驶员生理特点的公路平、纵、横线形设计;二是路侧净空区设计;三是宽容通设施设计。

3.“多学科设计团队”理念

最佳的公路建设应达到社会效益最大、社会损失最小。因此,公路建设中除考虑一般的自然地理、交通和工程标准之外,还要结合资源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统筹考虑。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多学科的专业人员的通力合作,建立一支由交通工程师、生态学家、运输与城市规划师、景观建筑师、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历史学家、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地质学家、画家组成的多学科的设计团队。

4.“和谐”理念

社会需要“和谐”,道路景观设计同样也是,成功的道路景观设计就要做到道路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2以往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

纵观过去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大多倾向于对实现道路的功能性,注重主要节点上的设计,忽略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往道路景观设计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2.1文化缺失

2.1.1与城市的整体文化不相适应

城市作为各类文化的最大载体, 记录着城市不同时期特有的面貌, 见证了各个时代人们在城市中留下的足迹。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整体形象应与城市的整体形象相适应[2]。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近几年来也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之前, 通常都没有通过解读城市物质形态以及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来定位道路的文化特色,从而导致部分道路与城市整体形象不相符。

2.1.2缺乏文化个性

现代的城市道路大多是城市化产物, 大部分道路空间没有经过专门的设计。即使经过设计的城市道路也大多缺乏深度和特色,设计者对不用地区的道路没有区分设计,往往在设计的工程中忽略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不能充分的展示道路的个性文化和传统文化,从而导致道路的差异性小。当然,目前我国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和改造中已经逐渐开始考虑历史文化与道路景观的结合、强调个性塑造,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2.2“以人为本”的缺失

2.2.1生活性空间的缺失

城市人口密度很大,市民的活动范围相对狭小。道路成了人们饭后散步的主要选择。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很少考虑市民的生活性需求。人们在城市道路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休息和交流的场所,更谈不上丰富的文化活动。

2.2.2生态功能缺失

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没有充分利用绿化的生态属性,造成很多环境问题。道路绿化的修补不及时,整体性较差等。这就造成道路对行人和驾驶人员缺乏足够的吸引,无法驻足久留。

2.2.3景观设施轻功能

城市道路景观的部分节点设计不详细,没有充分考虑行人的需求,如街道照明满足不了交通需要,缺乏无障碍设计等。盲道设置间断不连续,给盲人的行走带来不便,存在安全隐患。侧分带、绿化带随意打开,导致行人横穿马路,在影响车辆行驶速度的同时也对过街行人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

3校园道路景观设计的思路

综合考虑当前乡村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缺陷,并结合高校校园的特征,我认为高校校园道路设计应该更加关注以下几点。

3.1传承文化,推陈出新

学校的历史文化沉淀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根基。在校园道路景观设计中,必须充分注重历史文化的承接与校园的结合。比如,充分利用校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营造有自然美的生态环境、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学习空间。校园的雕塑、建筑、绿化要与道路设计遥相呼应,在给师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体现大学教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人文气息。

3.2体现独特的地域特色

不同的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比如重庆地处西南,四季以绿色为主,可以引进一些四季分明的植物来体现四季变化,银杏树春夏绿茵茵,一到秋天银杏叶变黄,富有秋天的感觉。重庆的桂花也是一大特色,一到九月桂花飘香的季节,满校园的桂花香会让师生的心情愉悦,给校园平添一道独特的风景。

3.3注重生态与景观的和谐

校园道路景观的设计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创建绿色生态校园。道路绿化不但可以在炎热的夏季降温遮阳,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还可以降低尘埃,净化空气。同时,道路绿地、绿带、绿篱还可以起着隔音和降低噪音的效果。

3.4新材料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应用在道路建设中,同时在给道路景观设计增光添彩。比如近年来处于热潮的“白改黑”,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代替水泥混凝土路面,增加了行车和行走的舒适性。另外,彩色路面的出现也给校园道路景观设计到来了新的亮点。具有光催化效果的涂料,可以用在路面上,分解汽车尾气排放的有害气体;保水剂的出现,可以增加绿色植被的成活率。

3.5人性化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校园道路主要是为行人提供场所,应该从行人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人性化的道路景观。比如垃圾桶、电话亭、公厕、自动取款机、邮局和盲道等。

3.6照明设计

校园的夜晚活动也是相当丰富的,为保证师生的安全,照明设计也是校园道路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要体现美丽的校园夜景,在喷水池、雕像、广场和花坛等局部重点照明。

上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心筒的技术改造 下一篇: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质量管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