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话乡音 传承处州情

时间:2022-10-06 12:30:04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丽水童谣在教育的传承上所存在的问题,从编教材――取精去糟,汇编童谣;填缺位――家园合力,共促成长;造氛围――童谣、游戏,有机结合三个角度出发,探索促进丽水童谣教育传承工作的有效对策。

【P键词】 丽水童谣 教育 传承 民间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3.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丽水童谣是丽水社会发展积淀下来的优秀语言,是丽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儿童通过传唱丽水童谣,不但能了解丽水的人文风情,还能丰富孩子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传承丽水童谣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中,丽水童谣的传承并不乐观,甚至还处于断层的状态。

一、丽水童谣在教育传承上的“三缺”

1.缺乏――童谣教材的缺乏

笔者实地走访了莲都区6所幼儿园(包括市直属幼儿园),目前均无关于丽水乡土文化的教材,更无涉及丽水童谣的教学活动。缺乏省编教材的指导,缺乏园本课程的支持,教师也就无法合理地筛选丽水童谣,把握丽水童谣的思想情感。

2.缺位――童谣教育的缺位

笔者对丽水市区300位教师做了问卷调查,会讲丽水方言的老师有189位,占 63%,传授过丽水童谣的教师有3位。此外,笔者也对在园的310位幼儿家长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会讲丽水方言的家长占66%,66%中平常会和孩子讲丽水方言的只占21%,会教授丽水童谣的更是少之又少。

孩子是童谣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施教者,教师和家长对童谣理解不足,缺乏经验,也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兴趣。没有给孩子植入童谣的文化因子,也就无法传承丽水童谣。

3.缺少――童谣吟唱氛围的缺少

自1986年,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以来,大多数家长以普通话作为日常交际用语,这也导致了幼儿不会讲方言,更别提是吟唱童谣。其次,赢在起跑线上的育儿理念大行其道,家长重视的是钢琴、歌唱、绘画、英语等技能的培养。此外,莲都区是丽水市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大量外来人员的进入,在不断融合交流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丽水方言的使用。

二、丽水童谣教育传承的“三补”对策

(一)编教材――取精去糟,汇编童谣

1.兴趣激发,方言入手

心理学会上指出,兴趣能够对人的活动产生效果,即兴趣的效能,当一个人产生兴趣,就会促进人去积极活动。反之,兴趣的缺乏就不能推动人的活动。

幼儿园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系列活动,以丽水方言来触发孩子的兴趣。“吃饭”、“睡觉”、“早上”、“中午”、“晚上”等词语与普通话有着截然不同的读音,引起了孩子们巨大的学习热情。

2.丽水童谣“征集令”

前期的预热获得一定的反响后,幼儿园向全体家长发出了丽水童谣的“征集令”。老一辈的丽水人特别积极参与到“征集令”的收集中,大家比比谁的童谣更“土”,谁的童谣里故事多。此次收集到的丽水童谣有60余篇,涵盖问答类、数数类、绕口令类等。

3.教师整理、改编童谣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在我们收集到的童谣当中,有的是经典的传唱度较高,有的则是比较冷门;有的篇幅过长;有的内容粗俗,不适合传播。为了让丽水童谣更加便于幼儿理解与接受,给幼儿良好的道德导向,教师进行了整理、改编工作。

(1)把内容过长的改成长短合适的,比如:

叽咕刮 叽咕刮

叽咕刮,叽咕刮, 叽咕刮,叽咕刮

麻鸟啄大麦, 麻鸟啄大麦,

麦将用?麦饲鸡; 麦将用?麦饲鸡;

鸡将用?鸡生卵; 鸡将用?鸡生卵;

卵将用?卵请客; 卵将用?卵请客;

客将用?客劈柴; 客将用?客劈柴;

柴将用?柴烧火; 柴将用?柴烧火;

火将用?火点灯; 火将用?火点灯;

灯将用?灯照蚕; 灯将用?灯照蚕;

蚕将用?蚕织绢; 蚕将用?蚕织绢;

绢将用?绢嫁(女当)。 绢将用?绢嫁(女当)。

嫁猜来?

嫁到西乡大地方。

奈什送?一扇糖糕十e棕。

奈什回?两斤生姜十个梅。

奈什担?红漆扁担挑箩筐。

奈什架?箱箱笼笼红花轿。

还有奈什话?新郎倌房好听私自话。

(2)把下里巴人的改成阳春白雪,比如:

《乌龟爬街》 《乌龟爬街》

乌龟爬街,爬到仓前街, 乌龟爬街,爬到仓前街,

偷个烧饼,逃到华氏岭, 买个烧饼,走到华氏岭,

偷个馒头,逃到四洲楼, 买个馒头,走到四洲楼,

偷块豆糖,逃到酱园弄, 买块豆糖,走到酱园弄,

偷把扫帚,逃到三坊口, 买把扫帚,走到三坊口,

偷柄枪,逃到万象山, 买柄枪, 走到万象山,

偷只鸭,逃到巾山塔, 买只鸭, 走到巾山塔,

逃逃没办法,被人?牢杀。 巾山塔,风景好,看遍整个丽水城。

在筛选童谣的时候,也是本着一定的原则,尽量选择语法结构简单,以主谓结构(SV),动宾结构(VO)为佳,句式押韵,对仗工整。我们发现丽水童谣有较多采用首尾回环的修辞手法,如《做迷猜》,我们也将这类有代表性的童谣收录其中,培养孩子的文学审美。

二、填缺位――家园合力,共促成长

(一)童谣诵读、引发兴趣

《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填缺位的时候,要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教学开展,为幼儿答疑解惑,同时将丽水童谣中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蕴藏的民俗传递给幼儿。此外,见缝插针,将童谣教学融入一日生活中,融入晨间谈话、融入餐前谈话等。

(二)亲子齐诵、其乐融融

1.培养幼儿说方言的习惯

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博尔诺夫说:“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生活环境

中一定的内部氛围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定的情感态度。我只是一般的称之为教育气氛,并把它理解为情感、情绪状态及对教育抱有好感或厌恶等关系的总和。”可见,家长对丽水童谣的态度影响孩子的学习热情,也直接影响教师教授丽水童谣的质量。在填补家庭教育的时候,我们发动家长,希望家长在家多用丽水方言与幼儿沟通、交流,形成幼儿说方言的习惯。

2.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遗忘曲线规律,人的遗忘进程很快,先快后慢,通过巩固可以提升记忆力。因此,幼涸白门开设了微信平台、网络专栏,上面的是幼儿在园学过的丽水童谣,方便家长及时帮助幼儿对已学童谣的巩固。

三、造氛围――童谣、游戏,有机结合

(一)编入早操――教师结合民间游戏编操

早操是幼儿每天锻炼的一项活动,丽水童谣编入早操。在不停地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中,童谣便随着早操动作储存在大脑中。我们把童谣配上音乐,结合传统民间游戏,编成早操。比如:《天光早》童谣就编入《你拍一,我拍一》和《石头剪刀布》的民间游戏;《点点记记》就编成类似《丢手绢》的游戏。

小班早操《天光早》 大班早操《点点记记》

(二)户外游戏――融入民间游戏开创丽水童谣新天地

民间游戏的特点是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玩耍,符合孩子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童谣的特点是语言工整、具有可读性,感染孩子参与到游戏中。童谣与民间游戏结合成的民间童谣游戏,既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也能锻炼孩子的身体机能,比民间竞技体育更加丰富,更加趣味性。

1.多人游戏类

“鸡”“鹰”问答

问:你走猜来叩? 答:我走碧湖西乡去!

问:将事干? 答:砍毛竹。

问:毛竹砍来将事干?答:打笊篱。

问:笊篱打起将事干?答:给鸡儿吃。

问:鸡儿多少大? 答:酒杯那样大。

问:还有呢? 答:小碗那样大

问:还有呢? 答:酱扁那样大。

问:轮到我吃否? 答:自去抓。

游戏时,老鹰和鸡妈妈要进行以上问答对话,才开始游戏。

2.双人游戏类

指纹歌

一蕾穷,二蕾富,

三蕾卖酒醋,四蕾开当铺,

五蕾骑白马,六蕾闯天下,

七蕾磨刀枪,八蕾会造反,

九蕾九,做太守,十蕾全,

中状元,十蕾空,吊篓空。

此童谣一人伸手,另一人一边点数手指上的“蕾”,一边念童谣。

《“鸡”“鹰”问答》游戏 《指纹歌》游戏

三、取得的成效

1.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是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在民间童谣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参与游戏,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学会遵守规则,甚至制定游戏规则,体验与他人交往的乐趣,促进社会化发展。二是动作的发展。在丽水童谣唱唱跳跳的过程中,锻炼了体能。三是情感的丰富。童谣作为浓缩的符号,能够增进幼儿地域认同感,童谣中蕴含的情感更加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四是提高幼儿对诗歌的审美和语言表达能力。

2.家长的充分肯定

幼儿园开展“学说丽水话”活动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赞同,此后相继开展队的丽水话版的“故事大王”、“丽水童谣之星”等活动也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家庭说丽水方言的氛围也浓厚起来了。很多移民家长都说:“幼儿园的活动让我们的下一代也学会了丽水话,做真正的丽水人!”此外,幼儿玩的民间童谣游戏多数是由家人传授或者配合,在玩耍过程中还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3.社会的广泛关注

幼儿园开展丽水童谣教学声名远播,本地家喻户晓的《老白谈天》、广播电台《星星乐园》栏目来幼儿园做了专题报道。活动也得到民俗专家唐宗龙的支持,把珍藏的《丽水童谣》借给我们参考。此外,在幼儿园承接参观培训的时候,幼儿园将民间童谣游戏作为特色展示,也纷纷获得好评。

《纲要》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童谣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民间童谣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幼儿从小了解家乡,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将继续以幼儿的语言发展为目的推动丽水童谣的教育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9月颁布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赵静.童谣在幼儿民间游戏组织中运用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 王瑞祥.童谣与儿童发展一以淅江童谣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2: 47.

[5]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212.

[6] (德)O.F.博尔诺夫,李其龙.教育人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中华人

上一篇:例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创... 下一篇:新课改条件下西部贫困农村低年级小学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