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时间:2022-09-28 04:56:38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摘要: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效方法与途径,从而丰富学生知识,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德育素养。本文分别从挖掘教材引入传统文化,巧妙引导吸取文化精华,鉴赏作品提升文化素养等方面进行论证。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

传统文化是我国最宝贵的遗产之一,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民族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的根本。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对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时代的需要。因此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教材,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研究,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德育素养。在教学中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来,设计合理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在历史课堂中完成传统文化的德育功效。

一、挖掘教材引入传统文化

用教材不是教教材,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我国历史悠久,对于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我们把教材中富有文化作用的内容进行加工,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吸取这些知识,特别是教材中的文化营养,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当学生对农业起源的时间、特点和意义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华文明的起源?激发学生思考,学习通过日常的积累,就会想到开天辟地,还有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躲避野兽侵害进行建造巢穴等。这样都可以把教材的中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把中华文化精神进行传承与发扬。再如,我们在学习文字的演变时候,引导学生对汉字马的由来进行学习,从甲骨文到现代的文字,都有什么特点?通过阅读资料和分析,他们发现原来文字比较形象,现代的文字注重的是线条,形象难度降低。这是都是我国的经典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了解和研究这些文字,就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了解古人思想,继承优秀的文化,从而让学生从中学到有用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学生的德育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再如,在对孔子思想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孔子言行与书籍进行研读,从而了解儒家思想,让他们意识到圣人的思想对现在教育的作用,逐步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二、巧妙引导吸取文化精华

随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不断推进,各科也在课堂结合教学的实际,有效融入了传统文化知识,特别是初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以此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人文修养。在历史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把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从而让学生吸收文化精髓,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目的。例如,教学“伤寒杂病论”,要让学生知道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中医是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医W与艺术的结合,和西医有很大区别,特别是中医运用到阴阳五行等传统文化。但是由于中医效果慢,在当前社会上中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中医对于疾病的预防和对部分病治疗的效果很好。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传统文化的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再如,讲到了古代的书画艺术时,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书画艺术作品,并通过对比中外的书画作品,让他们认识中国书画艺术注重的是艺术,而西方作品注重的是真实性,这样就能体现到我国文化的魅力,从而吸取中精髓,并继承和发言我国的优秀文化。再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学习时,要对这一内容进行补充,春秋战国不仅是百家说,另外还是儒学和道学说的开始,从而让学生明白百家学说的认识更加充分,进而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情结。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有教育人的真理,我们只有让学生从教学中进行感知、体会,才能掌握并进行运用,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目的。

三、鉴赏作品提升文化素养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大师的艺术作品,其中包含了书法、绘画和文学等。我国是文化大国,蕴含五千多年的文明。这些艺术作品能够体现出我国文化是多么的繁荣昌盛。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写作品进行鉴赏,让他们了解这些优秀文化的内涵,发扬这些文化,并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也能让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体会表达出来,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人格和品性。例如,唐宋时期的诗词,我们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同时在历史课堂也要让学生学会鉴赏,体会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唐朝的李白、杜甫等人诗流传至今依然受到很多的追捧和赞叹;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等词句依然让人读取朗朗上口;还有清朝扬州八怪的绘画作品也可以用来临摹和学习。教师要对这些经典的作品进行引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把他们创作的思想领会到。再如,书画作品中,我们经常要提到到王羲之的《兰亭序》,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欣赏到王羲之的高超的书法水平,从他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到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历史教学不要仅仅限制与课本中的知识,而是要进行延伸和拓展,老师要搜集与课本有关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习,特别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作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文化精神,那就是我们劳动人们的勤劳、能吃苦、智慧、善于创新,而当前缺乏也是这种东西,从而文化作品让学生去感悟,更加真实,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丰富他们的知识,陶冶的情操,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挖掘教材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和研读,从而理解其中真正蕴含涵义,并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成武. 浅议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考试周刊,2015,97:139.

[2]杨志平.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渗透[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6:47.

[3]张忠华. 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6:33.

上一篇: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植物学课程标准制定 下一篇:初中数学“数与式”概念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