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云计算在企业协同知识管理中的逻辑框架

时间:2022-10-06 12:21:15

构建云计算在企业协同知识管理中的逻辑框架

摘 要:目前企业的知识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资源部门化、知识不能高度共享、隐性知识不能有效转化、体制约束知识重用度等。而云计算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阐述了云计算在知识管理中的优势,并构建了其逻辑框架。

关键词:云计算;协同知识管理;知识流;逻辑框架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云计算被称为“IT技术的第三次革命”,云计算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简单高效的编程接口,并使得无限协作成为可能。与传统知识管理相比,将云计算应用到协同知识管理中,能够更好的存储和处理非结构化的知识数据。这种知识资源管理的新模式为知识资源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管理平台,能够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

一、主要的协同技术—云计算

云计算目前没有统一标准的定义,比较通用的解释是: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云计算的核心是将计算资源虚拟化,这里的计算资源可以是一个或者几个数据中心。目前云计算的服务模式有三种主流类型,它们分别是: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

在过去的几年里,云计算的出现给信息技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行业大公司如Google、亚马逊河微软也都努力提供一些更强大、更可靠、更合算的云计算平台。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应通过云技术改造企业的协同知识管理系统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二、云计算下知识管理的优点

云计算提供的是开放的标准和面向服务的架构,云计算能够为组织提供灵活的按需服务。这种方式改变了用户的使用方式,从“购买产品”转变到“购买服务”。将云计算应用到知识管理中,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更好的存储和处理非结构化的知识数据

知识数据大多数是非结构化的,云计算对这类非结构化的知识数据有着较好的存储和处理方案。例如在MObStor,存储层对逻辑统一资源定位符URL和物理存储映射,这些执行过程都可以在存储层完成。

(二)降低使用成本

知识管理需要利用技术平台和系统,通常来说这些软件系统和平台的价格都是很昂贵的。但在云计算的环境下,软件服务的提供商会依据客户需要的软件数量和时间等因素收费,并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在云计算环境下,可能花费几百美元、几天的时间而完成以前需要花费上万美元、花费数月才能完成的事情。并且云计算具有功能强大的服务管理平台,所以即使将更多的资源添加到云端时,管理的成本也不会增加。

(三)高可靠性

云计算采用冗余机制来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企业通过网络运行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在公共云中进行检索共享的知识,当然也可以在知识企业的内部构建私有云,在私有云中运行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企业知识数据的更新操作安全系数更高。

(四)实现更大程度的知识共享

目前由于技术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组织共享知识的能力和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云计算环境中,PC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甚至是智能电视都可以连接在云的终端。它们连接云端后都可以享受先进的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所以这些软硬件就像本地安装的一样方便适用。这就表明只要用户可以连接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云服务,并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知识资源的访问,还可以灵活地扩大或者缩小知识资源的范围,实现快速地请求驱动的自由调配。为知识资源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管理平台,降低了知识管理者的工作复杂度,并提高了知识管理的效率,更大程度的实现了知识共享。

(五)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

知识主体的基本条件是知识管理能力有差异的原因,基本条件包含了技术条件。故技术条件差异也是导致知识管理能力差异的原因之一。云服务提供商不仅提供基础技术平台还提供面向应用的实际服务,从而可以让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知识管理能力。如上海电信通过使用动态数据中心工具包,创建了一个自助服务的门户,在门户中客户可以通过任何的网页浏览器下订单,并管理自己的IDC资源。这项举措使得上海电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提升了信息与知识管理的能力。

(六)安全可靠

云服务采用了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的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云知识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云使用数据高度分散存储、数据自动恢复等措施来保障服务;云还采用了多级安全隔离和访问控制技术来抵御外来的不明攻击,云网络会随时监测软件行为,并获取网络木马等的最新消息,将其推送到服务器端进行自动的分析和处理,然后会把解决方案发送给每一个客户端,这样用户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安全数据。以上的这些举措都使得云存储数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构建企业协同知识管理逻辑框架

知识是企业至关重要的资源。知识在个人、群体和组织之间的流动称为知识流。因此,知识流是通过应用各种工具将获取的知识从知识发送方到知识接收方的互动过程。基于企业知识来源的角度,知识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企业内部的知识流动,如产品设计研发部门、产品生产部门、产品测试部门、产品改进部门、市场部门之间和各部门中对知识的共享、创造传递和共享。这是企业知识流动的微观层次。第二层是企业与企业外部之间的知识流动,包括企业客户群、竞争对手、其他企业、科研院所等。这是企业知识流动的宏观层次。

企业的知识流管理模型是由创造和使用组织知识的企业员工建立,在企业协同作业的云平台上,实现流程的再造和最佳决策。基于知识流的企业协同知识管理逻辑框架包括四部分:知识源、知识管理交互云平台、企业云知识库和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基于知识流的协同管理逻辑框架的建立,需要从组织的构建、云平台的建立、流程的再造等方面出发,将知识流整合到业务流程中,并将其整合在企业协同知识管理云平台上。通过规范知识的流动,按照流程最优化的要求设计知识的流动路线,从而提高知识流动的效率,使得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够更好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柯青,沈惠敏,刘高勇.企业协同知识管理的系统科学性研究[J].情报杂志,2010(9).

[2]储节旺.寄心海上云:云计算环境下的知识管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1).

上一篇:数字水印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设计应用 下一篇:红外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