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折射各国支明程度

时间:2022-10-06 11:47:26

马路折射各国支明程度

德国:“以人为本”

德国人多、自行车多、汽车多,街头几乎看不到交通警察,但路上却总是秩序井然。

在德国,对人的尊重体现在道路交通的每一处。每当人们站在斑马线前等待疾驶的车辆通过时,汽车往往会主动停下来,开车人打手势示意行人先过,难怪德国人会说,“车是可以修复的,而人是无法修复的”。同样,前面有行人的时候,司机也不会按喇叭示意行人让开,而是等待行人觉察后自行闪开j或者慢慢尾随,想办法绕开行人。斑马线则是行人绝对的安全线。有时候,行人即使离斑马线还有一段距离,车子也会停下来,等行人穿过斑马线。此外,德国的公交车像火车一样准时,几乎分秒不差。乘客们均排队上车,车上设有老人、残疾人专座,乘客们从不占用这些座位。

德国人的驾照首次考核通过率不到一半。一旦违章,驾驶员不仅会被罚款和扣分,其违章情况还会在网上公布,今后驾车、购车和享受相关社会福利都会因此受到影响。除了严格的法规约束之外,民众也很自觉。德国人的马路文明都是从小开始培养。如在一些著名的汽车公司销售厅里常备有特制的电动小汽车,经常有大人带着孩子在那里“路考”,过关后再发放“执照”,以鼓励孩子从小了解、重视并遵守交规。

德国城市绝大部分的马路两边都可停车。为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交通管理部门按交通流量情况。分时间和地段,规划了限时和不限时、收费和免费等形式不一的停车带。此外,公共场所随处可见自行车停车架,并对小摊进行集中管理,定时定点开放。德国对信号灯进行智能化控制,如果没有机动车通行,人行横道的红灯时间可以缩短,提前切换到绿灯;如果这一时间段行人流量相当大,可以把人行横道的绿灯时间延长。研究显示,行人对马路口红灯的等待时间忍耐限度是60秒,所以红灯最长时间都不超过60秒。

美国:行人是“老大”

美国人很少按汽车喇叭,除非你的车技太差,挡住了别人的路,或者提醒你后车门没关好等。 在美国的马路上,行人是“老大”。交通规则讲究“路权”,行人穿越马路时最优先。只要人行指示灯一亮,所有的汽车都得停下来让道,许多美国妇女在过马路时都目不斜视,因为她们平时就被礼让惯了。在城市的社区、校园或办公场所附近的道路上,通常会有专门的行人通道和限速标志,提醒驾车者注意行人安全。

在美国,“最牛”的车要数校车。这种车一般通体黄色,如果它在路边停下来接送孩子,并打开了延长停靠的指示灯,它左面和后面的车辆都得停下来,直到马路上没有孩子才能启动。

美国人视时间为生命,但在开车的时候却争当君子。在车辆较多的城市如纽约等,难免遇到两方车辆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狭路相逢的时候,如果互不相让,很容易造成堵塞。美国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人们通常奉行“一让一”的通行规则,即A方向的车辆先过一辆,B方向的车辆接着过一辆,然后A方向的车再过一辆,大家都不占用公用的空间,一会儿工夫就畅通了。

一个国家马路文明的程度与其法律制度和公民道德意识息息相关。美国是法制国家,交通规则被视作法律规范,如不遵守就会受到严厉惩罚。如在首都华盛顿市区,公共停车位很紧张,一般都是投币计时收费,巡警随时抽查计时表,一旦过了时效,哪怕是几分钟,都会贴上罚单,或者干脆让拖车拉走。既保证了停车位的高效使用,也防止路边乱停车的现象。当然,警察的眼睛不可能无处不在,更多的情形下还是靠公民的自觉。纽约市的许多路口没有摄像头,也没有警察把关,但人们在看到路边红色的停车路牌时,还是会把车停下来。如果有人超速闯了红灯,后面的车辆甚至可能报警。

韩国:用应急灯表示歉意或感谢

在韩国,开车的人都会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矩。行人总是站在人行道尽头等待变灯,即使没有车辆经过,也耐心注视着人行道上指示灯的颜色,很少看到抢灯的现象。特别是行人一般不会在没有斑马线的地方乱穿马路。韩国人等公共汽车时,即使只有几个人,也会认认真真地排队,按顺序上车。

初在韩国大街上开车,发现有人插到前面时,都会闪起应急灯,开始时十分不解,后来才知道,这是表示歉意、感谢或请求谅解的意思。虽然这不是交通规则中的项目,但人人都认可,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当急于并线时先打起并线灯,再打应急灯,别人也会让一下。这种做法减少了许多马路纠纷。开车的人能找到这样一种不用下车就可交流的方式,是个不错的选择。

泰国:对付堵车有三招

“等”功。曼谷的交通信号灯比较复杂,左行、右行、直行严格分开,基本上一次只放行一个方向的车。大的十字路口,红绿灯轮换一次,等8―10分钟时常遇到。无论前方排多长的队,大家都依次排在后面,安静等待;很少有人乱加塞,也没有汽车鸣喇叭的现象。

“让”功。在曼谷开车,支线让主线、转弯让直行这样的规矩得到了严格遵守,即便是左转(相当于中国的右转),也必须避让直行车。平时在路上走,不是为了转弯,很少有车来回变线。如果想变线,打开转向灯,后车大都会主动减速让道。

“快”功。曼谷的街道不宽,行车线也划分的很窄。曼谷有三条行车道。这么窄的路,车速还出奇地快,市内行驶时速80公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曼谷交通事故率很低,其实事故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守规矩,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该让,彼此都很清楚。也正是因为速度快,使得看不到头的长龙,一个绿灯就过完了。

公路文明和交通管理更多的还要靠公民自我约束,其实只需要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牺牲个体的、眼前的便利,换取整体的、长远的效率。

(摘自5月21日《中国社会报》)

上一篇:台湾经济边缘化问题 下一篇:中国和印度的人口问题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