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下“语文主题学习”开拓实践

时间:2022-10-06 11:06:43

论当下“语文主题学习”开拓实践

[摘 要] “语文主题学习”是一种正在兴起的教学改革实验,目前有许多教育工作者投身到课题的实践中,并且成果斐然,在阅读观念、教学模式、课堂理念等问题上颠覆传统,做出了有深度的开拓。通过对当下教学实践进行思考,为“语文主题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寻找突破。

[关键词] “破坏”;创新;改良

自2006年至2015年,“语文主题学习”从课题的提出到实施教学实验,已经不知不觉走过了九个春秋。在这九年的时间里,“语文主题学习”已经由一个抽象的名词演化为一次次鲜活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语文主题学习”无论是作为研究课题还是教学实验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当下“语文主题学习”较以前的语文学习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有深度的开拓与创新。

一、“破坏”――“一元价值观”阅读的瓦解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旨在说明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建立科学的教材观与教学观。科学的教学理念在“语文主题学习”中的体现即是对传统教材解读中“一元价值观”的打破,“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开始鼓励孩子们用一种自由的、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

不拘一格的阅读观是当下“语文主题学习”散发的独特魅力。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被“考试”“检测”这些评价手段绑架,课堂上即使孩子表达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教师也会全力把他们的思想往“作者的本来意图”和“主流”价值观上引导。其结果是路“越走越窄”,限制了孩子的阅读思维,很多孩子进入中学阶段以后反而不会读书了,甚至一部分孩子恐惧语文、厌恶语文。但“语文主题学习”打破了这一局限。“主题学习”客观上没有与评价手段捆绑,它鼓励孩子有多元化的阅读感受。以主题学习丛书里的《去年的树》一课为例:《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有着清新、明快的语言和较为丰富的解读空间,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被当作典型广泛使用。文本中有个潜在的“环保”主题,这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主题。但是选用此文本的教师几乎没有在课堂上提及“环保”的主题,更没有企图把孩子往其他任何主题上启发,而是通过不同阅读形式的变换,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悟。结果喜出望外,许多学生从自己的视角读出了很多新颖别致的见解,比如“小鸟与树的友谊”“信守承诺的重要”等等。孩子的这点滴的思想火花正是由“主题学习”开放、自由的学习方式激发而来。

与主题学习配套的丛书里,《去年的树》一类的文本有很多,这一类内涵丰富的阅读文本和宽容、开明的阅读理念相得益彰,为学生树立独立自由阅读观创造了条件。

二、“改良”――兼收并蓄的教学模式

如果把“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观上的革新比作一场语文教学的“革命”,那在教学模式上的探索应该是一场温和的改良。“语文主题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孩子突破语文阅读的困境,实现在课堂中的海量阅读。但是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性和国民教育的体制、现状都对“语文主题学习”的探索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即不能全盘否定现有语文教学模式,要在继承中发展和进步。

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既能保证课堂教学基础目标又能适应海量阅读的新课型一直是“主题学习”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因而,基于传统之上的“新兴”课型诞生了。在“语文主题学习”理论探索阶段,有学者提出关于主题学习的“十大课型”。“十大课型”具体包括:主题交互型、主题探究型、主题烘托型、主题注读型、主题写作型、主题展示型、主题研读型、主题速读型、主题积累型、主题综合型。就当下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竞赛的成果而言,“主题学习”的实践者们对于“新课型”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传统的阅读课一般以“以讲带读”的方式开展,主题学习的课型依然以“以讲带读”的方式为主,但是在形式上有了突破和创新。传统的“讲”主要是教师的“教授”,但主题学习课上,老师不仅有语言上的引导,还增加了“唱”“念”“画”“表演”“游戏”等新形式。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把“阅读”和“说唱”结合起来,通过“听”“记”“唱”三大步骤的引导,学生能用优美的旋律把诗与文唱出来。这种新颖活泼的新形式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40分钟的课程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既读懂了诗与文,也了解了中国的文化。还有的教师以一连串趣味游戏展开识字教学,课堂中通过新颖别致、趣味性强的游戏引导孩子记住了大量生字的字形,理解了词语的含义,语文学习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对于主题学习而言,“读”是核心。从近期围绕着“语文主题学习”开展的教学比赛和研究成果来看,教师们在几种传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些新的阅读方法,展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在词句学习中,使用 “速读”的方式,教师在多媒体上设置大量的生字和新词,让学生自由读,在短时间内产生感性上的认识,接着在设备上快速闪过打乱顺序的词和句,再让学生根据记忆抢读。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识记字词,大大提高了课堂阅读的速度和效率。还有的教师将民间艺术,如快板、小调、说唱等艺术形式和朗读相结合,创造出了异彩纷呈的“阅读”……这些站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对于“读”的方法的新探索,为主题学习创造了新的学习范式。

三、“创新”――语文课堂理念的革新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发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主题学习正是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将新的学习理念投入课堂,将语文课本和主题丛书之间建立起联系,大力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在主题学习中,教师们能转变思维方式,超越教科书的局限,摆脱对教学参考书的依赖,有效利用教材、丛书、名著、期刊、画报等各种资料进行整合,进行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以《走进鲁迅》课例为例,对内容较为艰深、思想性较强的该文学文本,很多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都选择从《朝花夕拾》一类回忆散文中关于儿童生活的片段入手引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接着通过鲁迅作品和评论作品穿插阅读的方式降低阅读难度,最后以慷慨激昂、富有激情的文学大家赞颂鲁迅的诗歌作结,使得原本深奥难懂的文本一下子活了起来,让孩子与名家对话,在对经典的诵读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另外还有一些主题学习课例如《红领巾真好》《拥抱诚信》等,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中都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加强语文课程和时代、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赋予语文课堂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这些三维目标兼顾“以学促学”“关注现实”等的课堂新理念,相对于传统的“被动灌输式”教学思维无疑是一种质的飞跃。

四、总结

“语文主题学习”通过九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到“主题学习”的实践中来。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主题学习”在理论建设、阅读观念、教学模式、课堂理念、实施方法等层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实践中的不足和局限性也依然存在。希望通过未来的努力,“主题学习”可以在实验中日趋完善,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题组.反三归一 质从量出――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论、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2,(8).

[2]赵桂霞.语文的“病”与“变”――“语文主题学习”十大课型诞生记[J].人民教育,2012,Z3.

[3]朱爱华.主题整合:小语教材二度开发策略研究[J].教育导刊,2014,(2).

[4]李希贵.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J].人民教育,2012,Z3.

[5]“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题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解读[J].语文世界,2013,(10).

[6]徐红立.行走,是为了一路花开――林州市市直八小“语文主题学习”散记[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4,(5).

[7]王桂相.区域推进中的“语文主题学习”[J].内蒙古教育,2014,(5).

[8]李雪梅,李瑞霞.变――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西湖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侧记[J].语文世界,2013,(12).

[9]高雪山.他们何以如此精彩――“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回顾与感悟[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4,Z1.

[10]王桂相.区域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J].吉林教育,2014,(9).

上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积极教学气氛营造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