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时间:2022-10-06 10:31:11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摘 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身的需要,是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努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品质 心理素质 课堂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现在人们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视的,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又常常忽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心理健康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课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身的需要,是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学阶段,是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与确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他们良好德育基础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大量的独生子女进入中学时代,他们因各种复杂的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个别严重者甚至出现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依赖性、偏执、凡事依自我为中心、生活能力极差等。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常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到处补课;学校为了升学率,学生作业负担太重。因此社会上有识之士为学生鸣不平,说当今社会上最累的是学生。所以有学生感到学习很乏味甚至很痛苦,因而厌学,有的离家出走,有的早恋,有的考试弄虚作假。以上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或者说有效的教育,后果将难以设想,因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集中表现

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之一是厌学。孩子在刚上学时,都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可学来学去发现所学的东西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加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及家庭和学校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如家长的责问、班级分数排榜等,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把学习看成是苦恼的事,逐步由厌学、逃学发展到弃学。

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之二是离家出走。家本是最温暖的地方,有的学生要离开它是因为厌学弃学之后,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非常之大,是不得已而为之。

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之三是早恋。早恋是教师和家长最忧虑的问题,往往谈恋变色。过早陷入“爱情”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之四是考试弄虚作假。由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以分数的高低来作为标准的,学习差的学生还有学习不错的学生为了取得高分数,考试时就会作弊。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各个中小学都应该开设心理课,应由专业心理课教师任教

在心理课上,首先应教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从正确评价自己开始,逐步完成智能训练和能力创新、学习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等等。学生上完心理课后,会心情愉快,上进心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努力上进,克服自卑心理。

2、开展心理咨询

现在学校的德育处和团委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有威望的教师在这里耐心倾听咨询者的倾诉,然后帮助分析指导,作他们可信任的大朋友。

3、建设心理健康的隐性课程

建设心理健康的隐性课程,包括美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如运动会、艺术节、合唱团、舞蹈队等。在众多的活动中,每个人总能找到自己发挥优势的场所,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4、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

学生的心理压力,一般首先来自家庭。家长投入重金培养学生,不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较差的学生,都会有巨大的压力在身。学校可利用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心理知识,对孩子坚持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对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只有家庭、学校、社会成为一体,目标一致,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的人才,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努力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健康心理、高尚情操的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郭黎岩《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逐丕《学校与教育心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

上一篇: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促进儿童人格和谐发展 下一篇:让生命之花在语文教学中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