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水稻病毒病发生及防控初探

时间:2022-10-06 10:22:29

舒城县水稻病毒病发生及防控初探

摘 要: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变化,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在安徽省舒城县有加重发生趋势。根据近几年对全县水稻病毒病发生防控情况的总结与分析,对今后水稻病毒病防控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稻;病毒病;防控;舒城县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65-02

1 病毒病在舒城县近年发生情况

舒城县常年水稻水稻种植面积49 350hm2,其中早稻

5 340hm2,一季稻37 340hm2(含杂交稻13 340hm2),双晚

6 670hm2。2004年,条纹叶枯病在舒城县一季粳稻上出现危害,当年零星发病面积330hm2。2005年全县单晚粳稻发病面积3 000hm2,占一季粳稻面积10%左右,其中病株率在1%以上田块1 000hm2。2006年单晚粳稻发生面积1 000hm2。自2007年开始,条纹叶枯病又在早籼稻皖稻15(皖稻139)品种和双晚粳稻出现危害,部分田块病株率达8%,一季单晚粳稻当年发病面积超过3 340hm2,少数田块病株率高达60%以上,基本绝收。2008年灰飞虱暴发,早稻大田、双晚大田发病面积分别为90hm2、670hm2,占种植面积的10%、7%;一季单晚粳稻发病面积超过5 340hm2,占种植面积的27%。特别是武运粳7号等系列品种早播田块病株率在10%~25%。2009年以来由于采取统防统治、推迟单晚播期等灰飞虱综合防控措施,条纹叶枯病病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综合来看,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从零星发病到普遍发生,从一季粳稻扩大到早稻与双晚大田,圩畈区杂交稻同时还出现黑条矮缩病危害。因此,水稻病毒病的防治已成为我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2 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发生原因初步探析

近几年灰飞虱越冬基数逐年上升,主要原因:一是种植模式改变,小麦面积扩大。2003年以前我县小麦主要在山区旱地零星种植,面积2 670hm2左右。2003年以后,随着土地向大户集中,以前油―稻种植模式,逐步改变为麦―稻,全县小麦面积扩大到13 340hm2,种植地区由山区转变为以水稻产区的圩畈区为主。二是农田环境适宜,杂草丛生,加之暖冬气候,这些都为灰飞虱越冬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食料条件。三是水稻品种结构变化,为条纹叶枯病提供了良好的寄主条件。2000年以前我县以双季稻为主,一季稻主要是杂交稻。2000年以后,我县从苏北地区大量引种高产商品性好但易感条纹叶枯病的武运粳系列品种,一季单晚粳稻目前种植面积在24 000hm2以上。

3 2013年灰飞虱发生情况

据系统调查,2013年我县以小麦越冬为主的灰飞虱虫口基数自3月上旬以后呈渐次上升趋势。3月26日调查667m2虫量为7 928.5头,4月1日虫量平均4 875头,4月4日虫量平均8 250头,4月14日虫量平均9 750头,4月20日虫量平均4 500头,与去年同期虫量基本持平。小麦收割后,灰飞虱成虫大量迁入早稻大田。5月27日由安徽省植保总站检测的灰飞虱带毒率为2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我县圩畈区陆续种植的主要感病品种一季粳、糯稻面积超过24 000hm2,治虫防病任务十分艰巨。

4 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4.1 提前预警信息 2013年3月5日,县农委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防治预案,3月13日了预防病毒病水稻种子处理意见,4月10日了灰飞虱防治预报,并就玉米粗缩病的预防提出了吡虫啉浸种、错开播期及喷药防治等具体意见。5月4日又了小麦、水稻以灰飞虱为主的防治情报,并印制了7 600多份技术明白纸发放到乡村。5月28~29日,在系统与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灰飞虱防治警报2 500多份。

4.2 政府及领导部门重视 县农委于4月14日即以舒农[2013]28号文件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灰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灰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防控工作领导组;县政府于29日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防治灰飞虱工作的紧急通知〉的专题明传电报并及时开展防治工作督查。

4.3 做好宣传发动 县植保站于4月16日在电视台制作了防治小麦赤霉病与灰飞虱电视预报和专题防治新闻,实行滚动播放,5月12~14日县电视台《新农村》栏目专题播放了5月11日灰飞虱防治技术培训现场。5月22日在千人桥镇召开了双季稻区乡镇参加的防治灰飞虱与二化螟统防统治现场会。推荐使用48%乐斯本(毒死蜱)或20%氯虫苯甲酰胺加25%吡蚜酮防治技术,隔5~7d后再防治1~2次。5月25日在全县500多名农资经营大户参加的培训班上,由植保站长作了专题技术讲座。5月29日制作了灰飞虱防控电视预报,在广播、电视台插播紧急通知,印发了11 500份图文并茂的水稻病毒病、玉米粗缩病防控技术明白纸。县12316农民万事通发送防治信息3 500多条;各乡镇也积极行动起来,采取进村入户、广播会和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确保科学防控。

5 病毒病防控对策

(1)立足于早,抓好灰飞虱的统防统治及水稻种子、苗期药剂处理的技术宣传。

(2)选用抗耐病水稻品种。

(3)推广药剂拌种,播种前用浸种灵2mL加10%吡虫啉10g兑水10kg,浸种5kg,浸36~48h。

(4)调整播期,适当推迟单晚直播稻的播期(建议推迟到6月5日后播种,2009-2012年发生实际情况来看,此播期的单晚病毒病明显低于早、中期播种水稻)。

(5)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边杂草、剔除早期病苗和强化肥水管理。

(6)狠抓治虫防病,实行两期防治(水稻秧苗期、大田前期),每667m2田用48%乐斯本(毒死蜱)100mL加25%吡蚜酮(飞电)24g兑水45kg(机动喷雾兑水15kg)喷雾防治。一般田块隔3~5d再防治2~3次。防治时田间保持3cm左右水。在大田病毒病发病初期可加用2%宁南霉素(菌克毒克)200mL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喷雾,作为辅助防治措施。 (责编:徐焕斗)

上一篇:论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下一篇:贵妃鸡蛋、珍珠鸡蛋及商品鸡蛋品质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