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6 09:38:53

现阶段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良好的信用环境是贷款安全的重要保障。辽阳农信在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方面不断创新,研究当前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信用环境支持体系、完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环境;体系;失信处罚

一、辽阳农信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特色经验

第一,狠抓信用“后进村”转化。县委组织部联合成立“信用后进村”金融服务协调小组,信用社主任挂职“后进村”党支部副书记,把“后进村”转化及金融帮扶工作纳入对信用社业务指标进行考核。第二,首创“星级道德信贷工程”。以诚信建设为载体,通过评定“星级文明户”、“星级文明联合体”,以集约化的方式将信誉良好、从事相同生产业态的农户组织起来,给予信贷支持,有效解决农民大额贷款难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化。第三,推出“专业农户联保协会”。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相同、致富愿望强烈的“专业户”,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扩大贷款授信额度、延长授信周期,走出了一条以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推动大额农户联保贷款发放。

二、主要问题

(1)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不容乐观。一是乡镇企业信用状况依然堪忧。多数农村小微企业仍停留在家族式粗放管理、缺乏完善法人治理的阶段,财务报表数据失实,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贷后还款意愿差,贷款存在被客户挪用、到期拖延想办法转贷的现象,银行对此类企业的授信工作难度大,导致不良贷款有抬头趋势。二是农户联保贷款顶冒名贷款尚未根除,此类不良贷款有抬头趋势,诚信意识缺乏。三是乡镇政府提倡主导的一些农业产业化项目,乡镇出具资产价格证明、协调银行贷款。(2)县域相关各方协作配合难度大。一是银行间、银政各部门间信息无法共享,银行和客户信用信息不对称。二是司法诉讼难度大,妨碍信用体系建立。信用社在诉讼中面对的被诉群体范围扩大,不利于工作开展。导致更助长了欠贷户的侥幸心理。(3)相关信用配套机制建设明显滞后。一是缺乏信用风险分担机制。农村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少,尤其是农业、林业保险的支农保障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险种和覆盖农业生产环节少。二是风险补偿机制无法落实。农业具有弱质性,涉农贷款应给与适当的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营业税收减免,而这些难以落实,涉农机构投放顾虑较多。三是农村债务人的财产构成特点不利于司法执行,其土地承包权、农机具、养殖大棚、房屋缺少配套的产权登记、等级评估、流通转让制度和市场,导致执行难。

三、政策建议

(1)统筹规划,系统构建农村信用环境体系。一是多方协作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协调人民银行、银行机构、税务、工商等多个部门,共同采集客户信息,丰富信用信息体系和数据库。二是进一步加大信用宣传力度,报纸电台等媒体要向全社会宣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无信不立”的观念。三是可以考虑学习国外经验引入家族信用记录继承制,使失信欠贷者的有所顾忌。(2)多方协作,加强失信处罚机制是关键。一是构建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处罚体系。构建培育以良好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舆论环境作为支撑点的处罚支持体系,增强金融机构研判力,形成“一行失信、处处受阻”的奖罚联动共享机制,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二是完善司法环境,加大执行力度。必须从法律层面维护金融债权,坚决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不给恶意欠贷者以侥幸心理,强化金融业发展信心。(3)强化激励,完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农业的弱质性决定贷款具有高风险性,农村贷款具有正外溢性,必要的政策贴息和风险补偿必须落实。但是这种信用风险政府全承担不合适,全由涉农银行承担更不合理,应按照市场体制的要求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以缓解农业贷款机构的风险管控压力。为此,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合理的扩大对农业生产环节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应完善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涉农融资担保体系。一是鼓励引导农民合作组建贷款担保机构、担保基金。二是以资本金注入、风险补偿机制为杠杆,广泛撬动各类民间资本参股担保机构。三是引进大型担保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组建县域担保联盟,增加对农村担保机构的再担保支持。四是创新农村贷款联保制度。结合农村贷款需求日趋多样化的现实,创新和壮大多元化的信用联合体,改进合同条款,堵塞法律漏洞,防范诉讼纠纷。

参 考 文 献

[1]王会利.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积极营造良好信用环境[J].西部金融.2010(11)

[2]宋文.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J].中国农村金融.2012(6)

[3]程鹏.发展信用违约互换:改善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用环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

上一篇:民航企业收益管理分析 下一篇:在竞争融合中共生共赢——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