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银行恢复“太平盛世”尚需时日

时间:2022-10-06 09:35:13

美银行恢复“太平盛世”尚需时日

美国各大银行2009第二季度财报纷纷传来利好消息,在已然走出最糟糕时期的乐观情绪推动下,各家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其实金融危机远未离去,美银行的复苏只是昙花一现,苦尽甘来尚需时日。

好了疮疤忘了疼

与去年的惨淡经营相比,美银行业至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9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美国四大银行都赚得盆满钵满,其中摩根大通盈利27亿美元,美国银行盈利32.2亿美元,富国银行盈利31.7亿美元,遭受金融危机打击最为严重的花旗银行利润也达到了创纪录的42.8亿美元。而半年前,他们合计亏损为208亿美元。

于是美国银行业劫后余生的恐慌烟消云散,代之以歌舞升平的享乐,灰头土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又开始挥金如土了。

薪酬大涨。美各大银行正大幅提高顶级投行家的薪酬,以阻止人才的大批离去。据内部人士和竞争对手表示,董事总经理的市场薪酬已经从几个月前的大约25万美元,上升到近40万美元。

而在几个月前,各大银行对高管的薪酬制订十分谨慎,当时银行正在通过自我调整来适应经济衰退和监管打压的形势,其中包括因接受了联邦政府援助资金而不得不对薪酬采取限制措施。

奖金照发。7月30日,纽约州一份有关使用纳税人资金纾困银行的报告显示,在花旗和美林这两家2008年总计亏损550亿美元的银行中,共有1400余名雇员拿到了100万美元或者更多的奖金。在亏损277亿美元的花旗,有738名雇员拿到百万美元级奖金。在亏损276亿美元的美林,有696名雇员拿到百万美元级奖金。人们还记得,金融危机到来时,美国总统奥巴马曾为AIG滥发奖金勃然大怒,喝令财政部长盖特纳寻求一切法律手段阻拦。谁知今日这些人又东山再起。

巨资“赎身”。在金融危机最紧张的关头,美国联邦政府果断地向几大银行注资输血。可仅仅过了几个月,从危机中死里逃生的几大银行纷纷偿还政府的钱以“赎”自由之身。摩根士丹利将出资9.5亿美元,购回当初给予政府的认股权证,这批认股权证是在去年金融危机高峰时期,政府对摩根士丹利100亿美元注资计划的一部分。在此之前,摩根士丹利已偿还了数十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资金。

美各大银行出手如此大方,就像在大海中漂泊的落水者,被救上岸后,刚缓过神来就要喝可乐。

危机尚存

对美国各大银行盲目乐观的情绪,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大泼冷水,他认为,美国银行业的复苏只是昙花一现,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将会有四、五年的调整期,美国银行业还要有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

事实上,美国银行业仍潜伏着危机。

首先是发透支财杀鸡取卵。来自研究公司Moebs Services的数据表明,从最低账户余额到自动取款机跨行取款,从透支到支票拒付,美国的银行正在一系列项目上提高收费增加自身收入。美国十大银行中,有半数在去年以某种形式提高透支费。

而今年美国各家银行收取的透支交易费已合计达到破纪录的385亿美元,这―金额创下历史纪录,接近2000年的两倍。其中大部分来自于那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银行客户,他们在金融危机的凄风冷雨中已经折腾得瑟瑟发抖,现在又受银行涨价的盘剥,真是雪上加霜。

美银行业提高透支费用,被媒体斥责为“趁火打劫”,严重损害银行的信誉,为其信用危机留下了后患。

其次是信用卡出现新危机。据权威评级机构穆迪公司7月下旬的报告称,由于失业率持续攀升,美国6月的信用卡违约率由前一个月的10.62%进一步上升至10.76%,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最典型的是于去年9月被摩根大通收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推出的信用卡贷款违约率达到令人惊讶的24%。美银6月份的冲账率接近14%,而违约率达到1.9%,超过了花旗、摩根大通、美国运通等大行的总和。权威部门预测,美国信用卡发卡商的损失可能会超过820亿美元。

再次是会计现象难掩财务窘境。尽管2009年第二季度美国银行业绩增长强劲,但这些利润大多来自投资银行业务,而不是对经济至关重要的商业银行业务。目前的这种可喜景象可能转瞬即逝,因为这些大型银行仍然面临坏账堆积的严峻挑战。

而表面盈利只是意外之财,光鲜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不安。其中,两家挣扎于困境中的银行巨头美银和花旗看似体面的二季度盈利数字――分别为32.2亿美元和42.8亿美元。但这一结果最终得益于出售资产和税收优惠而得来。

美银出售它的商户处理业务和部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挣得91亿美元。同样,花旗将其经纪业务部门分拆出来,得到税后约67亿美元进账。如果去除资产出售所得,美银、花旗分别将亏损58.8亿美元以及24.2亿美元。

美银行还需从长计议

经过此次金融危机的洗牌,美银行业幸存者的生存能力已无可厚非,他们仍是投资者的掌上明珠,熠熠发光。美银行财报一见喜,就撩拨股市“涨”声一片,足见投资者对美银行业的等待和期望。

不过,眼下美国各大银行还应谨慎行事,莫要辜负投资者的希望。

要与美联储密切合作。美联储兼有双重身份,既是代表联邦政府的央行,又是代表私人银行家利益的特殊机构。美联储已成为金融危机期间华尔街的最大客户之一,为帮助稳定市场购买了大量证券。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市场,美联储购买的债券比其他任何买家都要多。谁能获取美联储的“芳心”,谁就能在市场大餐中多分一杯羹。

要精准收购中小银行。未来美国银行业还要面临第二次倒闭潮,美各大银行要做好收购的准备,出手既要快,更要准,特别是要注意“收购”顶尖的金融人才,为己所用。

要向新兴市场进军。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代表新兴市场的国家,是未来国际金融最活跃的市场,美银行大亨们要有共同开拓而不是单方攫取利益的思维,与新兴市场国家共同开发金融市场,而不是心怀叵测,搞什么“货币战争”,从中渔利。

要培植客户信任感。靠提高透支费来增收,眼前虽可增加收益,不过从长远利益来说,得不偿失。现在是银行与客户同舟共济的时候,大家坐在一条破船上,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力克时艰,将破船撑到彼岸。

要过紧日子。大手大脚历来是创业的大忌,美银行要牢记危机最困难时候的生存欲望,雷曼兄弟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已成历史的“长恨歌”,而联邦政府从长计议,花费纳税人的巨额钱财力保几家银行度过难关。无论是从感恩,还是从发展角度而言,美银行都没有理由盲目乐观,尽享“太平盛世”,更何况苦尽甘来尚有时日。

上一篇:无价的泰山三宝 下一篇:瑞士,一个没有垃圾污染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