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段太尉逸事状》

时间:2022-10-06 09:32:58

摘要:《段太尉逸事状》为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传记文,全文叙事谨严、写人生动,选取段太尉一生中的三件小事,从侧面来表现人物外柔内刚、平易中见勇敢的个性特征。本文试图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来对此篇传记文进行解读,感受文章隐含的歌颂之情。

关键词:柳宗元;段太尉;逸事;历史散文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148-01

《段太尉逸事状》作为柳宗元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九年,本来是提供给当时做史官的韩愈修国史时用的,因韩愈改任而未果,后来“宋祁修《新唐书》,在段秀实传时就采取了《逸事状》提供的材料”,成为《段秀实传》的主要部分。那么整篇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我们可以借本文的题目作为一个直接的媒介来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技巧。

题目《段太尉逸事状》最后的一个“状”字首先明确点出了本文的文体。状,即行状,是为撰写正史传记或墓志铭提供材料,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本篇实际就是传记文。柳宗元对这篇传记“相当自许,说‘传信传著’‘虽孔子亦犹是也’”。前人对这篇文章很推崇,认为此文和韩愈的《张中丞后叙》“俱擅胜场”,可以互相媲美。确实,作者在这篇传记中把唐代历史上段秀实这个清正官吏的形象塑造得血肉饱满,逼真传神,从中表现了鲜明的爱憎感情。

主人公段太尉,即段秀实,德宗初年任司农卿,朱在长安称帝时,他被困在长安,义不降贼,在朝堂以笏奋击朱,因而被杀。后来民族英雄文天祥还赞美说:“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旁薄,凛冽万古存。”

通过本文主人公的身份,我们可以一窥柳宗元散文在选材上的特点。在选材上,柳宗元的人物传记,与一般正史中的传写帝王将相、贵胄功臣不同,其主人公大多为下层人物、普通百姓,如《童区寄传》中的牧童。还有一些传记则以统治阶级中的人物为传主,如《段太尉逸事状》中的清正的官吏。柳宗元这样写,是“表达他对政治、社会、人生的看法,也体现了柳子对真善美的人文精神底蕴的探求”,反映出他独特的审美理想。

那么,文章着重描写了段太尉的什么“逸事”呢?所谓逸事,即史书未载,世人不大知晓的事。文中环绕着段秀实与跋扈军阀、不法豪强作斗争的中心线索,写了三件事。段秀实是唐代历史上有名的直臣,可记的史迹是很多的。为了写好这篇传记,柳宗元他自己还“出入岐、周、”,对段秀实的事迹做过实地调查,所掌握的材料十分丰富。可是他在文章中却没有繁琐地加以罗列,而只写了段秀实的三件事,为什么只写了三件事呢?这就涉及到了本文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技巧。

文章所记事迹虽不多,但由于这些事有着高度的典型意义,正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他性格的三个方面:刚正沉勇、宽仁爱民和清廉自守,从而血肉饱满地塑造了这个被柳宗元称为“大节古无有”的清正官吏的形象。同时,“柳宗元散文的曲折还表现在有波澜,有起伏,层见叠出,姿态横生。”作者在写这三件事时不是平铺直叙,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运用了后先倒叙、重点突出的手法。本来镇压郭手下骄兵悍将的事在同焦令谌斗争之后,但这个事件更能突现段秀实的主要性格特征,材料比较丰富,情节也较曲折,所以就挪到前面,作为重点作着力的描写,这样一开始就树起人物的基本形象,紧紧吸引读者;接着以代民还谷写其对人民的爱护备至,揭示了他刚正无畏的原因;以拒绝朱赠绫写其奉公廉洁,补足他的清正品格。这样主次有别、层次分明的描写,就使段秀实的形象显得十分鲜明丰满。

柳宗元这种描写的典型性与形象化,是受到我国古代描写人物的历史散文,尤其是《史记》的启发。从表现手法、结构、语言、风格,一直到传末“柳先生曰”的评论方式,都和《史记》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如文章通过三个有代表性的情节,在对抗性的冲突中,在具体而细微的叙事中,写出虎虎有生气的人物,语言简劲有力,就深得《史记》神韵。清代蔡世远说“文笔酷似子长”。吴汝纶说“生气勃勃,似太史公”,这都是不刊之论。

柳宗元善于运用多种手法来写人,写人的命运和性格。他的传记篇幅虽然不长,可是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都很鲜明生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记文学的人物画廊。

参考文献:

[1]孙昌武.柳宗元传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谭家健.中国古代散文史稿[M].重庆出版社.

[3]李措吉主编.中国散文[M].同济大学出版社.

[4]吴小林.柳宗元散文艺术[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上一篇:影响演唱的心理因素分析 下一篇:浅析美国PS22 Chorus童声合唱团在合唱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