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10-06 08:31:41

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摘要: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其它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师德 环境 管理 教育

学校的工作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重点是两条:一是高尚品德,二是聪明才智。我认为学校应追求高尚品德和聪明才智的统一,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在制定校训,确定学生培养目标时,都应该突出、强调出德育的重要性。在学校建设德育工作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师德,做好带头人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德育的对象是学生,但主体是教师。一个学校,德育好不好,关键在师德。“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教师既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更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的身体力行者。老师德育的强化,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观。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仅关系到自身的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影响到我们的学生,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大都具有这种气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我们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更重要的还是这种无声的传授,无言的感化。学生会在这样的教育下,稳定、持续的获得进步,并且,这样的进步空间还会很大。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目标是学生,眼睛盯的是教师。坚信“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的信念,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

二、营造气氛,好的环境才能更好的育人

我认为在好的氛围下才能更好的育人,要想做好德育,我们应改善我们的学习环境。

1、将德育分解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三位一体,使学生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自然而然得到品德的熏陶和教育。

2、抓住近几年发生的事,针对性的开展墙报、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使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祖国和家乡带来的新变化,更加坚定了爱国爱党爱乡的信念。

3、通过校广播站开设专题介绍我校辉煌的历史和优秀校友,讲诉一些为人的事迹,通过班级开展班会,积极地对德育工作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母校、以母校为荣的情怀,进而转化为努力学习、为母校争光的行动。

4、注重育人“软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自然和人文环境开辟德育基地,每学期都开展“绿色班级”、“绿色寝室”评比活动,创设“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让学生明白德育时刻在我们生活中。

5、家、校、社区合作,从而能更好的让家长―学校―社区相结合。通过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和德育工作,与社区、景区、敬老院、特殊教育中心等共建协议,来建立校外德育基地。让学生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同时,能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培养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建立“联防网络”,杜绝外来不利因素滋扰,净化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把学生带到德育基地参观,进行传统教育,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工作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得到有机的结合,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形成整体合力。

三、严格管理,纪律才能更好的规划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拥有良好的气氛下,学生需要强制的纪律来约束,这样才能更好的实行下去。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观念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初中阶段,学生都应有一定的是非观,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始学会自立、自强。如果我们仅教育他们怎么做的道理,而不加一定的规矩,效果一定不会明显。重视学期初管理,强化对初一新生的规范教育,使学生迅速适应校园生活。每学期开展一些活动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和督促。学校加强对全校学生的穿着仪表检查与整改,利用校广播宣传,弘扬正气,鞭策落后。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德育教育,需坚持时代性和针对性

德育,就是“育心”;育心,贵在“感应”,贵在“共鸣”;没有时代性,没有针对性,“感应”和“共鸣”从何而来?我们可以通过班主任、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座谈会,通过全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及与班主任、学生、家长的个别谈话,通过他们发表的文章、撰写的总结、创办的刊物,他们自己组织的活动及学生代表会等形式来对学生情况做详细的调查研究。我们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团结互助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现在的学生也讲理想,讲奋斗,但个人色彩较浓。对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和奋斗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德育应落实在一个“小”字上,从小事抓起,学校无闲时,时时是教育时机,事事是德育内容。站在理论的高度,落脚在一个个学生身上,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上,诸如对一句粗话、一张废纸、一口痰都应抓住不放。所谓“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不空洞说教,要实实在在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从而养成一种优良的行为习惯,使之终生受益。方法上注意创“新”,紧随时代步伐,给德育内容赋予新的内涵、新的形式,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

其实,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是真正绝对的,只要我们方法正确、切入点准确,想转化、改变一个学生是很容易的事,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善于动脑,勤于研究,根本的还是我们要有这样的责任心,我们要时刻记住:转化一个学生,受益的是整个家庭,受益的是整个社会。建立德育常规,实施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从学校实际出发,制订切合学生实际的具体目标,管理网络,计划与内容,途径和方法,要求学生有礼貌、讲整洁、长志气、能自律。把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通过各科教学,班级管理,少先队活动,劳动(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家庭教育和校为教育等各种渠道,各个方面的配合,进行整体协调安排,统一部署。

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它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它分散在学生的各种活动过程之中。我们可以以德育专题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我们教师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理想远大的人,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塑造学生的心灵,容不得我们有一丝的懈怠和疏懒,我将在这项严肃的事业中,强化自身的修养,放飞孩子们的理想,让他们在我的帮助下,飞的更高更远。

上一篇:数学教师如何学会“研究” 下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