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彰显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10-06 07:48:32

如何彰显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要】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就如何彰显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53-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长期以来,“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影响、指导着千百年来的为人师者。然而,“传”、“授”、“解”的主体都是“师”,如此一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老师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都由老师唱主角,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地方,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显然束缚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翅膀,“天下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活生生的来自不同家庭、具备不同资质、拥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们呢?因而,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以自由翱翔的广阔天地,成了时代的呼唤。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求知识的宝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主动性”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它具体表现为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气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激发及引导。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协调,师生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一种能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情境,就是发挥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唤起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机。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问题出自于怀疑,不怀疑就没有问题,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而学生能不能提出好的、标新立异的问题,关键是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化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条件给学生大胆猜测想象,并给予引导。对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不管正确与否,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问题也不能简单的否定,更不能责怪,这对于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究科学真理的内在素质非常重要。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纳入认知结构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必要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和时间,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四、及时激励评价,体验探究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先出示一组算式:6÷3=2,60÷20=3,600÷300=2,6000÷3000=2,然后提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对于学生得出的结论,老师都能及时评价,给予充分的表扬、肯定。有学生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商不变。老师马上表扬他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但说得不够准确,鼓励他继续探索。不一会儿,他又高兴地举起了手,还没等老师喊他,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回答:“应该是这样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老师又及时肯定他:“你真棒!但你说的只是同时扩大相同倍数时的情况,同学们想想在什么情况下商也是不变的?”马上有学生回答在同时缩小相同倍数的情况下,商也是不变的。学生都获得了探究成功的体验,探究的热情大大提高,顺理成章地探究、总结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谁是罪魁祸首? 下一篇:机械工程图图形检索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