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拖拉散”的十分钟到“快静齐”的三分钟

时间:2022-10-06 06:28:01

摘 要: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如果在课堂上学生能做到有序、高效,那对于整堂课将是事半功倍,效果显著。因为一年级小学生活泼、注意力不持久,所以对学生的要求要简单、明了,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排队;习惯养成;高效

一年级初入学的儿童,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比较陌生,头脑里基本没有课堂纪律的概念,再加上儿童的身心特点,出现以下案例情况在所难免:

根据学校要求,低段学生上体育课,教师需要把学生从教室排队带到操场。上课铃响后,我还没进入一年级新生教室,就听见里面的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进去一看,学生讲话的、喝水的、玩弄学习用具的、下位疯赶打闹的种种行为让我花费了很大力气才使他们安静下来。我一说到教室外排队,学生们就争先恐后下位,从前后两个门挤出教室,有的学生还因为出教室慢,被别人挤摔倒,留下满桌的物品及横竖摆放不齐的座椅无人问津。在排队下楼的过程中,学生插队、推搡、讲话等现象也让我头痛不已,好不容易帮他们在室外站好队,一看时间,十多分钟过去了。原先计划好的课程内容也只能草草地结束,将他们在吵闹无序中送回了杂乱的教室。

很明显,这是一节费力而且低效的体育课,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学生缺乏课堂纪律意识及良好的行为教育。如何才能有效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安静、整齐地排好队伍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呢?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小学低段的学习习惯都需要在学习及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培养。因此针对低段小学生天真活泼、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年龄特点,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制订了一套“334模式”上下楼站队法。

一、室内组织

(1)预备铃响后教师迅速走入学生教室,让全班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手势报数,以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

(2)收拾桌面比赛。在教师由十到一的手势时间内,比比看,谁先把自己桌面的学习物品收拾干净,举右手表示已经收好。率先全部举手的小组为获胜小组。

(3)全班起立,将座椅轻轻竖放于桌子的右下方。

二、室外站队

(1)各小组在十秒内依次从前门出教室,按小组顺序在教室外站成两路纵队。

(2)安排体育委员关灯、关门。

(3)下楼前采用互动儿歌的形式强化学生队列意识。

三、排队下楼

(1)安排体育骨干站守在楼梯拐角处,提醒同学们上下楼注意安全,一律靠右行,不得超过楼梯上的红线。

(2)教师在队伍前端语言提醒学生眼睛要看楼梯,手不要推搡前面的同学,教育学生在集体上下楼梯行进时,个人不得擅自停下来做其他的事,以防止造成楼道交通阻塞或踩踏事故。

(3)上下楼梯时,不得滑楼梯扶手,不得勾肩搭背、推推搡搡、追逐打闹,不得并排齐步走。

(4)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鼓励是非常有效的。所以,下楼后,教师要及时表扬和肯定下楼中表现良好的学生。

此外,在室内组织部分里教师还应该根据季节的不同,提醒学生在出教室前穿好或脱掉外套。在学生排队下楼前将楼梯道中间画上白线,以帮助学生培养上下楼梯靠右行的良好习惯。

一般经过两周的练习,在学生了解下楼站队的方法和要求以后,教师可以将以上步骤简化为:教师进教室十秒钟收拾桌面小组十秒钟室外站队儿歌互动(同时体育骨干关灯、关门,到楼梯拐角)有序下楼。

通过对学生的坚持训练,一年级各班的排队下楼情况都有明显的好转;学生离开时的教室不再是一片狼藉,而是干净的桌面与摆放整齐的座椅。学生排队下楼的纪律明显好转,变得更加有序。最显著的就是从教室排队走到操场的时间也由开始的十分钟左右减少到现在的三分钟左右,有效地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从而为高效体育课堂做好了铺垫。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很活跃,教师应有耐心。把自己融入他们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你会发现,其实他们真的很可爱。所以,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我们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上一篇: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一篇:“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