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在《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06 06:20:21

Seminar在《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应用研究

【摘要】Seminar是国外大学的主流教学方式,在国内尚属于探索实践中。在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学校的实际,选择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进行Seminar教学实验,理论研讨与应用实践相结合,挖掘学生的学理潜能,开辟一条学生为研究和解决某一问题与教师、专家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Seminar商务跨文化交际 应用 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01-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商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很多职业学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熟练的商务业务能力及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跨文化交际,是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 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者的人际交往和互动。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由言语和非言语交际能力及文化适应能力所组成的综合能力。本文作者尝试把Seminar教学法引入职业学校的课堂,目的是拓宽、提高《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与学的实效性。

一、关于Seminar教学法

Seminar(音译为习明纳,意译为讨论会、讲习会)纯粹是舶来品。最早见于18世纪虔敬派教育家佛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1737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在德国哥延根大学创办哲学Seminar,从而把Seminar引入到大学中。后来柏林大学对Seminar进行了改造,把它发展成为一种基本的制度形式:教学——科研研讨班。其含义是指:“大学或者研究生院中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原创性或者集中性研究的一小组高年级学生,教授具体通过定期会见这些学生并同学生讨论他们的报告或者研究成果来指导他们。”

Seminar在欧美大学课堂中广为流行。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注重Seminar教学法,在吸收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后,在管理学、外语等专业课程中对该法进行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Seminar的教学模式呈多样化,如在宏观教学计划层次单列讨论课、在中观学科课程层次穿插讨论课、在微观的一堂课或一个知识点运用讨论课等等;还有的对Seminar进行分级(初级、中级、高级),以适应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这就为引入Seminar教学法到职业学校提供了可能性。当然,在职业学校开展Seminar教学法,并不像本科及以上的学校关注前言问题或一门课的基础问题,而是侧重学生对于学习资料的查找、梳理、归纳,实践后的经验积累、交流、提炼与理论印证与认识提升。

二、Seminar教学法在《商务跨文化交际》中的实施

Seminar教学实践主要包括教师的前期概要式和后期总结式讲述、学生的专题报告两部分组成。如无特殊情况,基本上安排每个月一次,在开学前一个月教师(教师或指导教师)和各组(每组8人)组长根据教学计划共同敲定好课题,由各组长分配研究任务并指定报告人。学生必须定期汇报报告的准备情况、进度、存在的问题等等,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引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确保学生研究的方向、内容、深广度与教学大纲相符合,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效更新,让其他组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提高学生在学术场合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邀请企业顾问或相关专家光临指导。各组在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可以进行模拟报告,以求完善。各组长负责于报告前两周在校园张贴海报,欢迎师生参与。Seminar教学法实践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以一节课45分钟为例):

(一)主持人介绍,导入主题(2—3分钟)。主持人一般由教师担任,用英语对报告人的学习和研究背景做简要的介绍,概要地提及主题,为下面的讨论定基调。主持人不做任何的界定或评价,以免影响学生的自我判断。

(二)主题报告演示(20分钟左右)。报告人(组长或某个组员)利用多媒体对自己的主题进行论述。该部分是对该组全体学生的学术水平以及报告人的礼仪、形象、多媒体制作、现场驾驭能力等总体水平的检阅,因此要求报告人衣着整洁、礼貌谦虚、言语流利。题目要中英文双语制作,摘要部分为英文,报告人尽可能用英语陈述,当然适当的语码转换也是可以的。

(三)讨论与交流(10—15分钟)。这一阶段主要是围绕主题进行交流。针对报告内容,课程参与者(教师、学生等)均可向报告人提问,并对报告的命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指出报告中或多媒体演示中的错误,或要求报告人对某些内容进行解释或表达看法。主持人要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互动,避免个别学生唱主角。

(四)总结与评点(3—5分钟)。学生对本次报告做总结和致谢,然后由教师或特邀专家简短地对讨论进行点评,对本次课的专题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加以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五)作业布置(1分钟)。“Seminar”课结束后,要求报告人根据报告过程中教师、学生等所提出的意见,与该组成员一起将自己的“Seminar”报告做认真的修改,然后打印成文,作为资料保存。

三、效果与思考

近年来,笔者连续应用Seminar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班进行了实践,发现其与传统的讲授课方式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并不是以“传授——接受”的模式让学生掌握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而是特别强调实践、反思、合作及对话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激活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通过高水平的思维加工来达成。它的运用给职业学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1)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经常聚在一起围绕主题讨论研究,既分工又合作,集思广益,经过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帮助,学习主动性增强,最明显的一点是,发言的质和量明显改善,学生不仅把课本上的商务跨文化交际知识深入理解,还把静态知识变成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动态知识,明显提高学习的效度;(2)促使学生查阅资料,尤其是外文资料,更多的学生走向图书馆和利用网络搜索所需信息,学会了做笔记和写一些英文“小豆腐块”,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3)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换,使师生关系更和谐,建立在课程研究的共同兴趣取向的师生关系对在职业学校执教多年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幸福。

Seminar教学法在职业学校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有两点必须足够重视:(1)每一次实施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教学目标、研讨内容、主题难易度、时空安排、报告人和专家的选定等;(2)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参与和指导,避免在报告中出现严重的知识性错误、曲高和寡或相互衔接的真空地带。

参考文献:

[1]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365.

[2]张建林.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层次性体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

上一篇:我们的“大黄蜂”被击中了 下一篇:核心就是力量、美感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