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学习并不难

时间:2022-10-06 05:31:10

爱上学习并不难

2010年5月,教育专家郑委推出了《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为了孩子做出1%的改变》等一套家长教育丛书。很多家长都因为孩子不爱学习头疼,但郑委认为“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如果家长做对了,孩子就能爱上学习。

从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

10岁的峰峰是一个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男生。一年半前,他的妈妈找到郑委,原因是峰峰总考全班倒数第一,还在课堂上做鬼脸捣乱。妈妈想尽了办法就是不管用。

几天后,峰峰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郑委的办公室,峰峰妈正欲说什么,却被郑委制止,说道:“请您先出去待一会儿,我与孩子交流一下。”

看着平时对自己颐指气使的妈妈被叔叔“轰”了出去,峰峰的眼神中流露出些许的惊讶。

“你是班里倒数第一吗?”

“是的。”

“你是全年级倒数第一吗?”

“是的。”

郑委再度提高音量问:“你敢说你是全校倒数第一吗?”

“可能是吧!”

郑委再次提高嗓门问:“那你敢说你是全市倒数第一吗?”

峰峰抬头看了一眼郑委,摇摇头说:“我不知道。”

郑委笑了,说:“你看,你不敢说了吧。你敢说你是全省倒数第一吗?敢说是全国倒数第一吗?你还敢说你是全世界倒数第一吗?”听着郑委一连串的发问,峰峰脸上露出了笑容,瞪着眼睛看着郑委。显然在生活中从来没遇到过如此说话的人。

郑委趁机问道:“你想当倒数第一吗?”

峰峰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不想。”

郑委又问:“那你能说说自己的优点吗?”

“我没有优点。”峰峰说。

“谁说的,你乐于助人呀!”

峰峰不理解地看着郑委。

“你想想看,当倒数第一很痛苦吧,但是你却当了倒数第一,别人就不用痛苦了,你这不是乐于助人吗?”

峰峰不好意思地笑了,显然,他对眼前这位思路怪异的叔叔已经非常信任了。

郑委接着问:“你想不想不当倒数第一呀?”

峰峰使劲点头:“想啊!”

“考倒数第二,那不就不是倒数第一了吗?”郑委说。

结果,接下来的一次考试,峰峰就考到了倒数第十。他来见郑委,郑委惊讶地说:“哎呀,你有潜力呀,我让你追倒数第二,你连倒数第十都追上啦,你这是提前完成了任务,咱下一步怎么办呀?”

峰峰理直气壮地说:“那追倒数第二十不就得了。”

“不行,我看你还是追倒数第十一吧。”

峰峰小声说:“我觉得我能追上倒数第二十。”

郑委故作为难,说道:“这样吧,你能追上倒数第十五就可以了。”

结果,接下来的一次考试,峰峰取得了比上一次更大的进步。就这样,在郑委的引导下,峰峰用一年半的时间,从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一,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自卑的差生了,而做鬼脸扰乱课堂秩序的事情再也没有出现。

郑委说,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里面蕴含了很多教育方法。

在郑委这里,峰峰得到了理解,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没那么差”,他的信心有了一点儿恢复;郑委为峰峰设计的目标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不像父母只是责骂不定目标,或者是定太高的目标。而一旦有了主动学习的意愿,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够生效。峰峰很快就超额完成了目标。

郑委始终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爱学习的。很多孩子之所以不爱学习、成绩差,都是父母的原因。那么,父母的哪些行为会让孩子不爱学习呢?

打消孩子

学习念头的行为清单

T 包办代替: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全身心地学习,基本上包办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琐事,就连整理书包、准备文具等事情也都揽了过来。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在对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我是为了爸爸妈妈学习。孩子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T 缺少目标:家长可以试着问孩子两个问题,第一个:“你喜欢学习吗?”第二个:“你以后想干什么?你近期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孩子答不上来,那就说明孩子现在对学习没有兴趣;如果家长做法不改变,孩子将来对学习也不会有乐趣。这归根结底,是家长的原因。首先,没有引导孩子去体验当下学习的乐趣,其次也没有引导孩子制定学习目标。

T 不找原因:每一个孩子都曾经努力过,但是之所以不爱学习、成绩差,其背后是有原因的。但很多家长常常不找原因,要么给孩子提要求― “你写作业的时候不要做小动作!”要么批评孩子―“你没脑子啊,怎么又做小动作!”要么表扬孩子―“宝贝,如果你不做小动作就最棒了!”要么讲道理―“你做小动作,作业就出错,老师就要批评你,就要找妈妈谈话,你不要做小动作可以吗?”结果发现,这四种方法全不奏效。

T 盲目报班: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报各种班,心里就着急,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于是也盲目地跟风。这种忽视孩子个性特征、盲目从众的做法会剥夺孩子的乐趣,占用孩子玩耍的时间,甚至让孩子疲惫不堪。这种状态下,孩子自然不会专心学习,他们总是试图从学习中“抽出时间”来满足自己玩耍的需求。

家长做对了,

孩子爱上学习很简单

R 将责任还给孩子:要想让一个孩子爱上学习,最根本的是要让他对自己的学习有责任心,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责任心的培养却需要在生活中实施。比如,家长能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洗袜子、整理书包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在生活中有责任心的孩子,在学习上才能有责任心。

R 多动脑找原因:只有找对了原因,才能想办法解决。就拿写作业磨蹭来说,每个孩子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是不喜欢老师导致的,有的是在消极对抗家长,有的是没有时间观念,有的是因为写字台摆放了转移注意力的东西……家长一定要多动脑,分析原因。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好,所谓的不想学好,常常是他们找不到方法、得不到帮助表现出来的习得无助。比如,你发现孩子爱咬手指而耽误了学习,不妨去和孩子一同探讨解决的办法,可以尝试用胶布将手指粘起来,在孩子咬手指的时候就能提醒自己不该咬,也可以每咬一次就画一横线,看看今天能不能比昨天少咬几次。其实,只要孩子感觉到家长是在真心帮助自己,都很愿意配合。

R 带孩子去实践:学习了知识就在生活中去实践。比如说,孩子学了数学,妈妈可以让孩子帮着记账;孩子学了生字,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记录好玩的事……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R 找老师的优点:家长平时聊天,可以多与孩子探讨老师的优点。小孩子是最容易爱屋及乌的,如果他喜欢一个老师,就会更爱学这门功课。

R 明确写作业的流程:对于孩子的作业,家长要做的不是监工,而是帮助孩子制定写作业的流程。这可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步,准备。让孩子提前上厕所,同时将所需的文具准备好,防止孩子因此而导致磨蹭。第二步,回忆。让孩子将每日的学习重点回忆一遍,实在想不起来再看书,然后将重点写在纸上,写作业时,不断地看这张回忆纸可加深印象。第三步,让孩子提前预计完成作业的所需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会有紧迫感。第四步,记录开始的时间。第五步,正式写作业。此过程最好做到不翻书,不间断。第六步,统计实际作业时间,让孩子和家长都心里有数,对照预计的时间,做出调整,以逐步提高速度。第七步,检查作业,记住,是孩子检查而不是家长检查。第八步,预习第二天的课程。

R 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当孩子作业出了错,或者是考试没考好,要引导孩子“错误是让我进步的宝贝”的积极思维。家长不妨给孩子准备一个“宝贝本”,专门记录做错的题目。成绩好的同学,大多都有建立“错题本”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危急情况解除后,口头遗嘱还有效吗等 下一篇:月经不调应警惕脑垂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