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分析与体制改革

时间:2022-10-06 05:27:48

探讨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分析与体制改革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融的自由化趋势已经显现出锐不可挡的趋势。各个国家的银行业也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而以往的监管措施、力度或者是银行本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都很难再适应现如今银行所面临的日益复杂的风险。尤其是今年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的重大金融风险事件,都更加深刻的让各国银行对其信用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理念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基本是从中国入市以后开始逐渐显现的。

关键词:金融监管理念;入市;金融监管制度;体制改;风险

为了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效率,使之能够更好的发挥金融监管对我国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树立一套正确的金融监管体系并有效地指导金融监管实践已经成为目前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理念必须从传统的控制风险转变到隔离风险上来,建立完善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一套适应现代金融监管理念的新型金融监管体制。自从我国加入WTO世贸后,金融监管当局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除了各类中资金融机构外,还有外资金融机构。他们优厚的待遇,丰富的业务培训机会,完善的升职制度等等都是中资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无法比拟的。培养一支精职业队伍,只有走精英监管、专家监管这样的道路,我们的监才不会被长期地被牵着鼻子走,最终也一定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有效监管。

一、我国目前金融监管情况分析

我国目前的监管情况可以总结出这么几方面:首先是目前行政管理色彩太过浓厚,而监管效益和监管的成本不对称“重监管,轻效益”的观念十分根深蒂固,所以导致了监管效益与监管成本的不对称,还有“重常规性监管,轻创新监管”的思想还有待改变。同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就是一种对前期已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和监督,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都没有制定具备前瞻性的监管制度。这样存有求稳怕新的监管思想,绝对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长远发展。其次就是我国的金融监管力度不够。可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违章的金融机构人员,还不能够严格的依法处理,这就导致了监管工作中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了金融监管的严肃性和中央银行的监管权威性。最后就是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不够健全。我国目前的金融法律体系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金融改革发展还有现代金融监管理念的要求都还有相当大的一段差距。其中一部分金融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不符,最终就会造成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不够规范。还有一部分就是金融法律法规不够系统。各地的法规、各金融机构系统中内定的各种金融制度相对规定较多,而且庞杂且不系统,但是他们中的多数又都具有真正的法律效力,所以在监管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一些因为对某一问题认识的不同而产生的定性上的争议,其实这些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目前我国的各项金融法律法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还不能有效地连接起来,在我国已经加入了WTO世贸的新的环境下,如何做好与WTO组织各国金融法律法规的衔接工作已经显得尤为必要。再有就是我国有效监管的基础还没有被建立起来,因而缺乏社会联合防范机制。

二、我国金融监管的体制改革建议

具体的体制改革建议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的监管理念

运用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强我国的金融监管,允许所有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进入到金融产业,并按照市场原则引入竞争。

2.完善金融机构监管的理念

效益监管的核心就是金融企业经营成果综合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的设立,而中心操作环节就是对贷款损失的动态界定。

3.加强政府对银行的外部监管

加强我国银监会对各个银行的监督管理,改进和提高监管效能,以风险性的监管为主,真正的重视风险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建立一套统一的科学的规范化的监督体系。

4.建立风险评定机构

建立这个机构可以增加我国对金融监管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可以建立评估机构的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公布标准。

5.强化市场约束力

监管当局应该通过制定信息准则等措施,使这些商业银行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和及时性,这样可以加强社会的监督力度,从而促使金融机构的执行力,起到监督约束的作用。

6.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规模还小,所以应该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完全实现与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

7.建立监管体系及完善的信息制度

这样就通过法律法规来防范和处理信息中的欺诈行为,并且能够保证信息及时全面和真实。这样就可以促进银行的稳健经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上一篇:正确分析清非工作形势努力提升信贷资产质量 下一篇:我国和美国汇率体制差异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