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化工人才的探讨与实践

时间:2022-10-06 04:36:18

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化工人才的探讨与实践

摘 要: 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滁州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通过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对产学结合, 构建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研学结合,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学研结合, 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 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 A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条件下,仅仅依靠国家的投入已经不能够实现高等学校的发展目的。为此,为了促进高等学校的发展,一定要实施新的策略。产学研结合是企业实践和学校教学相统一的模式,跟其他模式的人才培养相比较而言,产学研结合对化工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积极地探究跟学校的发展现状相符合的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和规律。

1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且要切实增强双方的信任与了解。截止到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化工人才教育基地。通过各种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了校企稳定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建立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产学结合, 建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校不但能够明确社会与企业对对人才的实际要求,而且能够把工科实验室的场地与费用问题解决,与此同时,还可以把高校教师弱工程化的问题解决。从而及时地调整课程的内容、人才培养的规格、招生的规模,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建立实践和理论相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就是实践性教学,实践性的教学注重人才的创新素质与动手能力,而学生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具备,需要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要求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优化。为此,这就需要结合高校的专业要求,把校企资源加以整合,建立合理和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在培养应用型化工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大大地提高实践内容教学的比例。在教学实验当中提高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比例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和实际生产的统一,激励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增加应用型题目与设计型题目的比例,让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实践统一起来。经过进一步地努力,在学生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了贯穿企业文化的教育模式。比如,在大一设置了化工导论课,以使学生初步地认识本专业和企业的轮廓;在大二和大三创设了认识实习和金工实习环节,通过校内教授、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和校内实习基地学习相统一的形式,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接触生产实际;在大四应用产学研合作基地,引导选学生走进企业实习,以使学生熟悉整个生产的流程,感受理论知识、企业文化和实际生产相统一的关系;在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增加实际研发题目的比例,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够统一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建立了比较可靠的、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基地,初步建立了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相统一,企业和学校相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3研学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学校在培养本科人才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激励高年级的学生参与科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在在实践当中应用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增长了专业知识,增强了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了创新能力。凭借产学研的优势与化工专业雄厚的理论基础,注重教学、生产与科研的互相结合,实现了良性的发展,这大大地提高了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在研究一些纵向课题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跟企业的联系,在承担横向研发项目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过程中,也奠定了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教授毕业论文方面) 的基础。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科研创新提供了题目来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打下了基础。这是确保化工专业的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一人一题的前提条件。近些年以来,在科研与教学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日益明显,在教学中,科研成果进入了课堂,进入了实验,进入了毕业论文设计。良好的教学资源与人才培养环境,再加之产学研合作这种有效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连续三年以来,毕业生都保持在95%以上的高就业率。

4产学研结合,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应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人才,教师队伍是根本。由于高校的教师科研、教学的任务都比较重,致使一些教师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企业,因而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比较差。比如,教师缺乏把实验技术向实际产品转化的能力,或者是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低等。为此,通过制定政策和建立产学研基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让教师走进企业基层,实时地洞察企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以及企业尖端科技的应用与发展现状,把实践和学习理论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以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近些年以来,为了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滁州学院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比如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实习,以及激励青年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等,这大大地提高了教师实践与学习的热情。此外,注重让青年教师组织实习指导,在组织实习指导的过程中,实施产学研合作、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当作实习指导教师和实施老带轻的模式,以有效地提高化工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 1] 潘艳秋, 张述伟, 韩 轶. 密切产学研结合, 培养化工创新人才[ J ] . 化工高等教育, 2009, ( 6) : 42- 45.

[ 2]李江, 张 莉. 产学研结合长效性分析与探索[ J ] . 化工高等教育, 2007, ( 3) : 23- 26.

[ 3] 李文军, 李东升, 毛 成, 等. 校企优势互补, 激活实践教学资源[ J ] . 化工高等教育, 2010, ( 2) : 49- 51.

[ 4]谭海鸥. 大力开展产学合作教育, 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J] . 中国高等教育, 2008, ( 7) : 57- 58.

[ 5] 张燕青, 鲁德平.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J ] . 化工高等教育, 2010, ( 2) : 15- 18.

上一篇:掺烧劣质煤(煤泥)对脱硫设施运行影响分析 下一篇:探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