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及其治理

时间:2022-10-06 03:34:23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及其治理

摘要: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特点日益突显,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传统防控面临新课题。应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可从强化案件特点追踪、提高科技侦查手段、加强社会预防的有效性等多种途径予以推进。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犯罪侦查;犯罪预防;智能犯罪

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面广,破坏经济秩序稳定,损害社会公、私经济利益,影响社会安全,一直是经济犯罪侦查机关防范、打击的对象。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特点日益突显,其对经济和社会的破坏作用也更为严重,亟需思考其新的应对措施。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特点分析

涉众型经济犯罪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智能性特点,但在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智能化的特点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人自身知识的智能性

随着国家对涉众型经济犯罪防范、打击能力的增强,犯罪分子也增强了自身犯罪的能力。他们利用自己的某些专业知识、经验、社会阅历等,不择手段地攫取他人财产,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从近几年看,涉众型经济犯罪分子的学历构成较过去已大为提高,他们的知识及对作案对象的预先选择、辨别能力以及犯罪技能比以往犯罪有较大提高。当前,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实施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高科技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犯罪预备的周密性

对犯罪人而言,涉众型经济犯罪和其他犯罪一样,同样是一种具有较强风险和犯罪成本的活动。因而加强犯罪预备的周密性就成为了犯罪分子图谋犯罪成功的常用手段。司法实践中,他们往往仔细设计、勾画犯罪预案,分析犯罪可能的困难,认真准备犯罪工具、勘察犯罪地形,慎重选择作案对象和作案环境,仔细设计脱逃掩盖隐匿的方法手段及路线等。

(三)作案手段的科技性

从近几年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看,许多犯罪分子在作案时大量使用科技手段以达到侵占、骗取或非法牟利等犯罪目的。常见的如犯罪人借助现代印制手段伪造信用证单据及其附随文书、伪造信用卡、伪造信用证修改书进行诈骗,利用现代制版技术非法印制货币、税务票据、财税票证;利用计算机程序设置侵占挪用公私财物等等。这些犯罪手段无一例外地显现出利用现代科技的特点。

(四)证据收集困难性

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本身隐蔽性的特征,犯罪分子作案又极其狡猾,因而虽然在案件侦查方向、犯罪人范围等的确定上相对容易确定,但侦查中对犯罪证据的收集、保全却存在诸多困难。譬如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后立即破坏设置程序的、网上购物中被骗受害人及其受害额的确定等较为困难。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对犯罪防控的影响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对传统的经侦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传统经侦工作在涉众型经济犯罪打防中面临新挑战,这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案件及时侦破的艰巨性增强。涉众型经济犯罪由其事后追究的特点和本身的隐蔽性所决定,案件的侦破自然地具有诸多困难,犯罪智能化的出现无疑又加剧了案件侦破的艰巨性。在司法实践中,有的犯罪分子作案设计周密,及时销毁犯罪证据,未留下对案件侦破有用的线索;有的犯罪人利用高科技作案,长时间未被发现,在败露后又潜逃他地,这些情形都为及时有效地侦破案件增加了难度。

第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社会防控的难度加大。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社会防控是由社会主体在社会、经济领域进行犯罪防范的一项复杂的体系性工程。随着涉众型经济犯罪智能化的突显,社会防控工作对防控参与者的知识技能要求势必增强;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本身的隐蔽性,其对防控人员、范围的要求也必然进一步扩大;在犯罪社会防控的手段要求上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常规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管理改革、强化社会价值的重整与统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性特点使犯罪的社会预防不能止于传统的个人、社区、社会积极参与的机制,社会预防的方式、途径也需要多层次、网络化、系统性。可以说,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社会预防在新形势下成本增加,难度增强。

第三,侦查中的协作配合亟待提高。经济活动具有复杂性,犯罪分子也往往“巧妙”地利用多种多样的经济联系来实施犯罪,因而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也需要从多渠道入手来发现、确定侦查线索、方向和收集、固定证据,捕获犯罪人。这必然不能脱离与国内、外其他相关职能机关、部门、企业的协作配合。涉众型经济犯罪智能化对侦查中这种协作配合的要求空前提高。

三、智能化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治理对策

(一)及时更新、完善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现行防控预案

控制犯罪必须首先掌握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而,首要的是认真调查研究涉众型经济犯罪在新形势下的规律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尤其要加强对犯罪智能化现象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经侦部门应不断总结智能性涉众型经济犯罪侦破、控防的有效途径、措施,及时更新新形势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预案。

(二)积极探索应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智能化下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措施新手段

某一时期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的体系是与该时期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相适应的。因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社会防控也必须以该时期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状况而确定。在新形势下,必须以涉众型经济犯罪发展的现实状况为构建社会防控手段的基础,同时,不断改革创新,依据犯罪智能化的特点探索适应治安防范各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新措施新手段。

(三)强化科技强警的力度

在犯罪智能化的新形势下,科技建警、科技强警就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应重点加强一线经侦科技装备的研制、开发以及基层现代科技设备的装配等工作,以适应有效打击智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需要。

(四)加强组织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

第一,应加强一线经侦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工作必备的现代科技知识、涉众型经济犯罪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新时期经济侦查的常用手段、策略。第二,采取有效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经侦人员,尤其骨干经侦人员学科技、钻业务的积极性。第三,加强对智能性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预案的编制、研究,制订科学、机动、有效的侦查预案,从而为有效及时打击犯罪提供智力准备。

(五)积极开展打击智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国内、外刑事司法协作

积极开展有效的刑事司法协作是案件侦破的重要保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使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中的刑事司法协作变得尤为重要,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就犯罪人犯罪事实调查、嫌犯查控、证据收集等在国内外加强协作。在长期的侦查实践中,我国经侦部门与异地经侦部门多次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合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应加强在国际范围内就上述工作如何与国际刑警组织及有关国家的警察部门如何协作的思考,探讨有效合作的新途径、新方式。二是应加强智能性涉众型经济犯罪情报信息以及涉众型经济犯罪打防专业力量的交流培训。我们不仅要重视国内智能性涉众型经济犯罪情报信息的定期相互交流,加强对经侦人员交流培训的力度。同时,也应重视分析、利用有关国际组织、专业商会、国际资信调查机构的情报信息、技术力量,与之开展平等、有效的合作。如充分利用国际海事局的专业力量和技术。国际海事局具有防止和处理国际海事欺诈的经验,能够培养防范国际海事欺诈的专门人才,为有关方面提供防范欺诈的措施建议,并能够进行全球性调查。与之平等合作,有利于我们掌握现代智能性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的途径、措施,制订出适合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防控策略。

上一篇:浅谈大学新生学习心理适应与调整的技术 下一篇:浅谈跑步锻炼中需要关注的常见运动伤病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