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潜虚半腹与峻拔一角

时间:2022-10-06 02:49:27

“一元复始”这方印边款中刻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时壬午春节刻之。此印章法得魏碑峻拔一角之妙,非复汉法之雍容舒和。刚田记。”此中提到“峻拔一角”这个词语,此语出自隋僧智果的一篇《心成颂》,这是一篇较早研究字法结构美规律的文章。文章中“潜虚半腹”与“峻拔一角”二语为相邻的一组,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字法结构的势态之美。这种对立统一的美,在魏碑中表现最为充分,所以魏碑最具势态,降至唐楷,则淡化了这种对比中的美,而以端庄、虚和之美代之。从艺术形式上看,唐楷将生机勃勃的魏碑楷模化、文人化,魏碑结构不主故常的变数、出人意料的天趣,在唐楷中被驯化了,康有为所以极力推崇魏碑鄙薄唐楷的原因正在于此,他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楷:“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截鹤续凫,整齐过甚……浇淳散朴,古意已漓。”赞美魏碑:“笔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正之内,皆极精彩。作字工夫,斯为第一,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这话说得虽有些绝对化,但站在艺术创作立场上看,是很有见地的。

“潜虚半腹”,指一种虚和、雍容之美,具体在汉碑、汉印的形质中,其线条的平直、排叠最能体现这种美,这种相对不变的平直、重复,在单调之中表现着汉代艺术的深刻性,表现着先民对自然朴素美的追求,在这种不变与单调之中,展示出一种恢宏大度。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隶与汉摹印篆的“潜虚半腹”所表现出的虚和之美,合于儒家中正冲和的审美理想。但只有这种平直排叠的单调,只有不变而没有变化在其中调整,将会陷入板滞之中,虽合于文人虚和自然的审美,但缺少艺术形式的变化,故少神采而难以动人,所以,聪明的古人便以峻拔一角与之相对应、相调和。在隶书中,如果说平直排叠的横画最能体现潜虚半腹之美,表现隶书的静态,而竖、折的微妙向背屈曲,撇捺的左右波拂分展,则展示着飞动之势。在魏碑中,其结构的不变是平直稳定的潜虚半腹,其变化是错落侧的峻拔一角,无平直之态则失稳重,失古厚,无错落之势则失生动,乏神采。故潜虚半腹与峻拔一角的辩证,是静与动、单纯与变化的矛盾统一。

“一元复始”这方印款中所说的魏碑之妙,是指从魏碑结构规律中得到启示,所说非复汉法,指势态上脱开了汉印的平正均衡,但仍是汉篆。篆法结构基本上不去破坏汉篆的平直排叠,线条之间多为平行,这是汉隶及汉篆的基本特点,但整体的势态上向左侧,故形成右边的腾扬之势。全印左重右轻,左实右虚,左静右动,形成峻拔一角之美。无平直则失汉印之醇厚古意,无峻拔则失神采飞动,合平直与峻拔为一体,此为不变之中求变,以不变为本,以变为标,以不变为体,以变为用,一印之中,变与不变,难分难解。

初学篆刻,老辈告诉我们要宗法汉式,这当然很重要,但在独立创作中,解脱汉式的模铸力则更重要。

上一篇:纵横捭阖《诸上座帖》 下一篇:汉晋时期鸟虫书用名和实指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