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石窟寺的赋存环境

时间:2022-10-06 02:45:03

甘肃省石窟寺的赋存环境

[摘 要]本文将从石窟寺的现状出发,分析石窟寺的现状,以及石窟寺产生的破坏与赋存环境的关联。详细的介绍石窟寺现在的赋存环境,根据石窟寺的赋存环境不同,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再根据区域内石窟寺的横向对比,综合得出甘肃省石窟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而对甘肃省石窟寺的保护提出综合性的意见。

[关键词]石窟寺,赋存环境,地质条件,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K8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035-01

1 甘肃省地质概况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是几个重要纬向、经向和扭动构造体系及构造带的汇集部分,经过20余亿年的地史变化,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综合甘肃省的地质构造特征大致可分为4个区:

1.1 北山区

指敦煌-阿拉善及以北地区。北纬40°30'以南是前长城纪沉积集中出露地带,为厚逾16300m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岩层发生中低级区域动力热流变质,走向近东西向,已强烈褶皱,形成结晶基底。北纬40°30'以北,长城纪一早二叠世海相沉积发育。中、晚元古代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下部夹少量火山岩,顶部有冰碛层,厚约13400m,岩浆活动微弱。

1.2 祁连山区

泛指河西走廊以南,西接阿尔金山,东到兰州以东,可能包括陇山以西的广大区域。前长城纪的情况与敦煌-阿拉善地区类似。早古生代地壳活动最为强烈,沉积厚达25900m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建造。晚期由超基性开始以酸性为主的岩浆侵入活动十分强烈。

1.3 西秦岭区

指徽(县)成(县)盆地以西的秦岭山脉和陇南山地。西秦岭区早古生代为厚度不大的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岩浆活动颇微弱,岩层呈东西走向;晚古生代和三叠纪是该区的重要地史阶段,沉积了与下古生界基本连续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

1.4 陇东区

指陇山以东包括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这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地区,未见岩浆活动。该区地层形变规律,即沿贺兰山-陇山一线普遍呈南北走向中等褶皱,两侧边缘断裂发育[2]。

2 甘肃省石窟寺赋存环境

2.1 北山区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km处鸣沙山的崖壁上,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处在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之间,海拔1138.7m(敦煌气象站)。敦煌东南有党河南山,西南有阿尔金山。莫高窟地处戈壁沙漠腹地,空气干燥,雨量稀少,温度变化剧烈,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据记载,年平均降雨量仅仅只有20-35mm,然而年平均蒸发量就达到了4200mm。莫高窟的地表水主要为窟前大泉河,由三危山南盆地地下水溢出汇集而成,实际上为一泉水河。莫高窟的赋存环境除了有着稳定的自然因素,同时社会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点。据文献记载,4-14世纪莫高窟连续开凿造像10个世纪中,敦煌及河西地区尽管朝代几经更迭,兵戈逆乱迭起,但是与中原地区相比,这里还是属于比较安全的地区。15世纪以后明朝政府封闭嘉峪关,敦煌遂成为边处荒芜之地,千年佛教圣地莫高窟也被人遗弃,任其自然坍塌,风沙侵蚀,日晒雨淋,偶有偷盗掠夺,时有烟熏破坏。

莫高窟的保护措施对于莫高窟的保护应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石窟危崖加固。(2)采用科学手段监测石窟的大气候环境和小气候环境。(3) 制定严格的开放参观制度。

2.2 祁连山区炳灵寺

泛指河西走廊以南,西接阿尔金山,东到兰州以东,可能包括陇山以西的广大区域。炳灵寺位于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黄河右岸小积石山的大寺沟崖壁上。地处古代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陇西段支线上。永靖县位于陇西黄土高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这里属于七千万年前白垩纪地质结构,红砂岩石质比较坚硬,颗粒小,胶结性能好,宜于雕刻。另外,这里气候干燥,石窟群顶部有一个自然形成的遮檐,夏天淋不上雨,冬天落不上雪,可以遮风雨阳光,减少风化用。1967年,刘家峡水库修建成功,黄河河床迅速抬升,黄河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倒灌进大沟寺。泥沙大量的淤积,无形中形成了另一个隐形的水库,泥沙高程超过了洞窟高程,窟内长期渗水。同时,刘家峡水库的完工也形象到了石窟周围的小气候,窟内周围雨水普遍增多、集中,湿度增大。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开沟泄水。清理窟前沙泥。筑坝治沙。

增加绿化面积。

2.3 西秦岭区麦积山石窟

天水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东南约35km的秦岭之中。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山势陡峭麦积山石窟群位于渭河流域。处于秦岭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地质构造条件复杂。高原地貌和丘陵地貌交错麦积山山体主要由下第三系地层组成总的变化规律在纵向上由下向上沉积物颗粒由细变粗,横向上由东南到西北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麦积山石窟正处于天水地区,是我国的地震多发带。地震是麦积山石窟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4 陇东区北石窟寺

陇山以东包括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北石窟寺位于甘肃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km的覆钟山下,泾河的支流蒲河和茹河交汇的东岸石窟开凿于中生代白垩纪的黄砂岩上,因河流冲刷砂岩出露形成的岩崖,高20m,正西向,崖底阶地海拔高度1030m。

北石窟寺所处于的地方是陇东的黄土高原。陇东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多在100m以上,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作用的影响,该地的地形地貌变得极为复杂北石窟寺所在地属中温带亚湿润气候陇东地区的白垩系砂岩岩性较差。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北石窟寺坡体的地层由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和白垩系砂岩组成北石窟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岩体的裂隙较多。稳定性差。 洞窟潮湿。风化严重。游览所造成的破坏。解决这些问题所要做的是加固山体,防治水害,降低窟内的潮湿度。加强对石窟寺周围的小环境的监测,防止不利因素的出现。制定有效的游览方案。

3.总结

莫高窟现在所面临的是可能性的地震,莫高窟虽然已经撑过了千年岁月,但是其中的小型地震的破坏使得莫高窟现在的崖体中空,有着随时再次被破坏的可能。莫高窟内的壁画,承受着包括空气,水和光的氧化。

炳灵寺的问题是特殊的。它的主要问题除了风化作用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刘家峡水库的建立,改变了石窟寺周围的小气候条件。石窟寺所建立的条件就是干旱。而刘家峡的建立打破了这个条件,让炳灵寺的小环境变得湿润起来。窟内受到潮湿的侵害比较严重,甚至有些窟内已经积水。

麦积山石窟所承受的问题就是地震。麦积山石窟处于天水地震带内,虽然麦积山石窟开凿的地方处于白垩系厚层紫红色砂砾岩中,但未见到明显的裂隙和解理缝隙,所以现在保存还是较为完整。但地震问题是麦积山石窟的致命问题。

北石窟寺处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稳定性是差的,容易发生运移。北石窟寺就是由于这种运移的效果导致地下水排泄不畅,从而导致了窟内潮湿、窟内渗水等等的问题。

本文前面说过,要想保护石窟寺就要从根本入手,就要从解决石窟寺的赋存环境开始。我们无法解决历史上的因素对石窟寺造成的伤害,但至少要通过现在科学的方法可以减少现在条件下对石窟寺产生的不利影响。

本文仅是对石窟寺的赋存环境进行介绍,也通过石窟寺的赋存环境对现在石窟寺的问题进行介绍,也对石窟寺的保护提出了个人意见。对石窟寺的保护要遵循“修旧如旧”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现在我们能获取的石窟寺的最新,最先进的资料还有有限,对于石窟寺的赋存环境的研究还没有彻底完成。所以我们需要加强交流,让甘肃省石窟寺的保护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们还需努力。

上一篇:铁岭市殷家屯地区地热钻井技术与评价 下一篇:GIS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