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的认识

时间:2022-10-06 01:14:08

我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的认识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和价值: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美术教育确有以上功能,但是纵观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特别是在小学教学中,美术教育真的起到了以上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长期以来,广大美术教师一直沿用过去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方法,没有新的突破,以至于使小学生产生了厌烦上美术课甚至觉得上文化课比上美术课更有趣的想法,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太陈旧了。所以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创新。

那么怎样进行“创新”?要创新,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新”。“新”是相当于传统而言的,是与传统的某些“不同”,因而创新就是要创造出与传统不同的东西,或者说创造出新于传统的东西。然而这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任何真正美学意义上的艺术创新都不能割断历史、不要传统,或者说都必须是以往某个传统的发展或改变。所以创新实质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因素,即新于传统的方面和同于传统的方面。这两方面不可或缺,如果一味“求新”,只看到创新必须新于传统的方面,而忽视其必须同于传统的一面,从而完全彻底地割断历史、不要传统,那这样的所谓“创新”就已经与真正美学意义上的艺术创新无缘,而成了货真价实的“创怪”了。那么针对现代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怎样对其进行创新改革呢?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是美术教学观念的更新。

目前,美术教学观念是以教师、教材、教案为中心,学生虽是主体,但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规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一种“重技轻艺”的倾向。教师总认为在教学上对学生指导得越具体,学生学得就越好,实际上却适得其反,学生会因此失去自我感受美术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出现了学生厌烦美术课的问题。所以说,按现行的教育思想,这种陈旧的美术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美术是情感艺术,不同的美术作品能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享受。所以美术教师要紧紧抓住美术这一特征对学生进行施教:一是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二是指导学生“学会认知”,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以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善于用美术之美和自身的一片爱心来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重视对学生美术趣味的激发,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是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改革进行了几十年,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其根本原因就是往往只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没有重视合理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长期以来,不少美术教师一直沿用过去常见的教学习惯和方法,总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教师讲,学生听”成为常见的教学模式。

在创新实践中,我对照教育理论并结合实际对传统教学模式和现行教学模式进行了剖析:一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示范、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工具,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缺点是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把学生置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因而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是为传统教学模式服务的。二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习者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美术知识意义构建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即促进学生进行主动的意义构建而展开的,其组成环节主要包括“情境”设计和自主学习及策略设计两个部分,其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由此可见,若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进行恰当的结合,就可以构建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并非始终如此。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的状态,但更多的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思考、实践和探索;教学媒体有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美术教材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蓝本,也是学生进行主动意义构建的素材。

最后是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里指的是“出新”,是建立在“得法”的基础上的“出新”。在教学中,有的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味追求出新,结果出了问题。如有一位教师在讲《同类色与互补色》这节课时,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把所有涉及到的色彩都用圆纸板画好了,然后让学生拿着任意一种色彩找自己的同类色、互补色。课堂上学生你碰我、我碰你,嬉戏声、桌凳声、跑步声混成一片。再看一下学生找的“色彩朋友”,可谓五花八门。试问这样的“出新”对学生有意义吗?我认为虽出了“新”,但不能称为“得法”,正所谓“出新容易,得法难”。所以说,建立在得法基础上的出新,首先是得法,其次是出新。总之,得法、出新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堂教学想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创新正在我的美术教学中实行,并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会将其逐步完善,为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质、创新美术教学做出贡献。

上一篇:仿真教学在技工院校电工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抑癌基因PTEN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