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育公平实现途径分析

时间:2022-10-06 12:16:02

新形势下教育公平实现途径分析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公平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当前,我国在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教育权利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教育过程的不平等、教育效果的不公平四个方面。新形势下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是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时间,从教育的起点上实现教育公平;调整教育资源的布局,增加城镇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增加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效果公平的实现。

关键词:新形势;教育公平;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C913H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1-0164-03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无论是对国家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的公平与否不仅影响着不同阶层公民的发展程度,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一、新形势下教育公平的内涵和要求

教育公平是指社会不同阶层的公民,能够平等、自由的享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公平在社会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我国目前教育发展的实际看,教育公平应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效果公平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教育所面临的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同,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要求是不同的。解放初期,教育资源极度缺乏,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解决人民群众子女有学上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高等教育的规模很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当时教育公平需要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通过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教育公平的要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对城镇教育资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者向城镇转移的背景下,转户进城的居民和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迁移到城镇就学,而城镇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这说明城镇的教育资源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要求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仅仅要求“有学上”,而且要求要“上好学”。三是要求国家在教育上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国家不仅要承担起解决有“有学上”的责任,还要承担起解决“上好学”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解决“有学上”过程中的诸如学费减免、住宿就餐、营养改善、校车安全等相关问题的责任。

二、新形势下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

1.教育权利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实现了人民群众在教育权利上的平等。但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公民在教育权利上仍然存在着事实上不平等的现象。如城乡学龄前儿童在享受学前教育权利方面存在不平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孩子在享受教育权利方面存在不平等,教育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等。

2.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从公民受教育的机会看,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公民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但公民在教育机会上仍然存在着事实上不平等的现象。一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不一致,不同地区能够向社会提供的教育资源也不完全相同,不同地区的公民在享受义务教育上的机会是不完全平等的;二是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迁移到城镇就学,公办的学校进不去,只能在民办学校就读,这一部分孩子,同样失去了享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3.教育过程的不平等

这一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过程的不平等表现在,一是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的水平不一致,所提供的教育资源不一样;二是城乡教育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不致,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能够更多的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三是社会不同阶层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资源的享受上不平等。

4.教育效果的不公平

不同学校办学的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今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教育效果的不公平表现在:一是教育发达地区的孩子,获得的能力和素质在总体上要高于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二是城市的教育水平总体上高于农村的教育水平,学生获得的能力和素质在总体上城市高于农村;三是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办学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获得的能力和素质在总体上强势学校高于薄弱学校。

三、新形势下教育公平实现的途径

1. 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时间,从幼儿园到初中,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从教育的起点上实现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公平,应立足于从教育的起点上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从个人成长的过程来看,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能够发展孩子的智力、挖掘孩子的潜力,而且对形成一些基本的品质也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学前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学前教育阶段,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国家公办的幼儿园数量比较少,并且大部分公办幼儿园集中在城市,县城以下的乡镇和农村很少有国家公办的幼儿园。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要么没有接受到学前教育,要么没有接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其智力的发展,潜力的挖掘和一些基本品质的养成就会受到影响。这些孩子,一开始就和接受到正规学前教育孩子拉开了距离,这种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建议国家集中一部分财力,建设一批幼儿园,逐步解决学前教育义务化的问题,争取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的时候,实现学前教育义务化,从教育的起点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2. 调整教育资源的布局,增加城镇的教育资源,保障转户进城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要求,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资源在总量上基本上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但是,我国的教育资源存在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上个世纪中后期,为解决农村孩子“有学上”的问题,我们在农村配置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员流动的加快,一部分农村居民转户进城,成为城镇居民,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进入城镇务工。在外来务工人员中,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随父母迁移到城镇就学。近年来,农村的校舍等教育资源,开始出现了剩余,而城镇的教育资源,在满足了城镇孩子就学需求的情况下,已无法完全满足转户进城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需求。目前在城镇,尤其是在产业积聚程度比较高的大中城市,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要保障其子女的就学需求,已经出现了困难,在城市出现了新的“上学难”的问题,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公平面临的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保障转户进城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要求,就需要对教育资源的布局进行调整,在城镇,尤其是在产业积聚程度比较高的大中城市,新建一些学校,或对原有的学校进行改造,扩大办学规模, 有效的增加城镇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

3. 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步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

[JP+2]我国教育资源虽然在总量上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基本上能够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但是我国教育资源在结构上并不合理,一个基本的表现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不能有效的解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问题,这是当前影响我国教育公平实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进入不同的学校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育经费、教育内容、教师质量等方面,对教育资源的享受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是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在新形势下,教育公平的要求已经从“有学上”提高到不仅要“有学上”,而且要“上好学”。要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要求变化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就应在稳定总体教育规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从教师培训、硬件设施改善、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逐步缩小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有效的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解决教育过程不平等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4.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效果公平的实现。

由于教育机会、教育权利和教育过程在事实上存在不平等的问题,在教育效果上必然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孩子,并不没有完全获得与其智力水平相符合的能力和素质,这必然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解决教育效果公平的问题,应从教育机会、教育权利和教育过程等方面去解决,如果能实现教育机会、教育权利和教育过程的平等,教育效果公平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要有效的解决教育机会、教育权利和教育过程平等的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一种弥补性的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效果公平实现的一条基本的路径,(1)职业教育可以从职业能力的提升方面弥补一部分学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综合素质的基础;(2)职业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同样可以实现学生的事业发展和人生发展;(3)职业教育能够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平台,对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促进学生事业和人生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浅谈提高教学质量应把握的三个着力点 下一篇:法律英语教学现状及案例教学法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