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习惯之花自然绽放

时间:2022-10-05 11:32:50

让学习习惯之花自然绽放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尤其是坏习惯的纠正,更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中肯定有反复的现象。教学五六年了,无论哪一年都会遇上不写作业的学生。那么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帮助这样的学生纠正这一坏习惯呢?

记得刚刚工作时,接手一个新班,当发现班级中有哪个学生一开始就不完成布置的作业,首先是生气,然后给学生一个“下马威”,用严厉的批评甚至惩罚怔住学生,想通过这样的手段让学生一下子改变不做作业的习惯。其实这是妄想,用这样的方法对待新接班的学生,正把学生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只会让学生讨厌自己,不喜欢这个老师,也就不会喜欢上她教的这门课程。从此那学生不做作业的现象或许会更加严重,事实也确实如此。心平气和对待这类学生,不能心急,不能像要求其他学生那样要求这类学生。这些学生今天做作业了,可能过两天故伎重演,那是很正常的,我们知道,要改变一个不良习惯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小王(真实姓名隐去),男,初中一年级时我担任他们班的数学老师,性格非常内向,身体也比较瘦弱,入学成绩在班里中游,但天天不完成作业。初一的上学期,各位任课老师对学习习惯及作业完成都抓得很紧,因此他整天奔波于各科老师的办公室补作业。经过各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多次耐心指导教育仍不见效。甚至为了躲避检查作业,他向家长谎称头疼、肚子疼的,好让家长帮他请假,可家长放下手中工作几次带他去医院检查了身体,也没什么大碍。一提到上学就生病,家长最初就相信他了,长时间在家休息。整个初一一年断断续续的到校的时间不到1/3吧。直到后来被家长发现装病后被强行拖到三轮车上拉到学校来,还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最终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劝说下同意到教室上课。

到了初二,这位同学被分到了我所担任班主任的班里。我第一个先找到他,和他谈了一次,首先是出于关心向他了解了他的身体状况。接着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对他特别照顾,身体健康最重要,一旦感到不舒服随时跟老师请假回家好让家长带着去看医生。但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坚持到校上课。作业最低要求是完成上交的部分。其他的尽量去做,当然全部完成就受到表扬。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他至少做到了能坚持到校了,请假的次数明显减少。学习成绩连续两次被评为进步之星。到第二学期就全勤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记得又一次在班里提到合校后分班时,他明显的流露出对班级的恋恋不舍之情。还有去年刚来到临淄三中时,他还主动发短信问侯我,提醒我注意身体等,更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每到过节时都能记得给我发一条祝福的信息。初中毕业后他升入了职业学校,在一次跟他交流中得知,他在现在的班级里担任班长这一重要的角色,是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的得力助手,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做起事情来也非常成熟稳重了,是个男子汉了。跟初中时的那个小男孩判落两人了。

记得有人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学习时期,乃至一生的工作、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知识教学更重要,意义更大。

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也是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多给鼓励少给批评,注意他们一言一行,尤其要注意观察哪些学困生的言行。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达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为目的。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然而导致丧失自信心,那么他的学习主动性就会打大大的折扣。所以一个教师应在课堂上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构建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学生因势利导。尤其做好学困生的引导工作,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三是设疑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让其辩论、经过辩论、就会使学生找出最佳的答案,学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同时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学必思、学必疑,常思考、常怀疑,带着问题学。这样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同时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他们的才华才能得到展示。平时我还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习惯指对待他人说话、表达时的一种正确的态度。认真倾听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同时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好的倾听习惯既是虚心的表现,也是好的人格的重要表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就是要鼓励学生在与别人交流时注视别人的眼神,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透过说话者的眼睛洞悉说话者的心灵之声。

学生养成不写作业的习惯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问题,针对不会写作业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可以留一些简单的作业,当他们完成或只完成一部分时,可适时地给予他们表扬和激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实践表明:创造条件让“差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另外,老师在表扬这些学生时,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果能将声音语言、文字语言、肢体语言结合使用,则能让学生感到真诚、贴心、愉快,并乐于接受。

总之,每个学生都有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有他们的闪光点,老师只要“蹲”下来,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进行适度地表扬和奖励,就能走进他们的心里,然后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帮助学生找到“想做作业的我”,并引导学生使它变得高大起来,最终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上一篇:一张纸的厚度 下一篇:生物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