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时间:2022-10-05 10:52:37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殷集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在籍学生180人,幼儿54人,寄宿生76人,智障残疾学生5人,经济特困生35人,近60%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富余劳力的转移,大批的年轻父母出外打工,留下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抚养。"空巢家庭、隔代抚养"让留守儿童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和生活问题。留守儿童在性格、品行方面表现为任性、冷漠、忧郁、多疑,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理严重,集体荣誉感淡薄,纪律性差,厌学,逃学,撒谎,成为学困生,问题学生。他们的天空比别的孩子多了一道灰暗的色彩。为此,我校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的关爱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校就是"留守儿童"的家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本期来,我校全体教师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共同讨论并拟定了《殷集小学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管理办法》,形成了校长牵头,主任抓辖区,班主任抓班级,教师包村组的齐抓共管的态势,确保每个留守儿童在校有如在家的愉悦。其做法是:

1. 摸清底细,因人施爱。

开学初,我校便组织全体教师走村串户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并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进行登记造册,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年级、家长姓名、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等都逐一落实。便于学校、教师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必要时让孩子与其父母直接通电话,让孩子在电话中享受父母之爱。每学期,我校分两次给贫困生及"留守学生"发放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此外,学校还为困难学生减免生活费,这些举措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 鼓励教师施爱于平时.

因为我校的"留守学生"散读于各个班级,对他们教育管理只有源于平时。学校明确规定,教师在课间时间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要特别关注"留守孩子",要让他们永远在教师的视野之中,教师在平时洞察他们的心理,然后"对症下药",调整他们的心态,把他们的恶习扼杀于萌芽状态。另外,要平时多和"留守孩子"拉家常,对他们进行真情的课业辅导,减轻他们学业负担,培养他们的上进心。

3、施教、施爱于活动中。

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爱玩又是每个儿童的特点。为了让"留守孩子"也在玩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校安排专人教师对这些孩子进行课外辅导,让他们从各兴趣班中有所收益,在活动形式上,是从多渠道、多方位、多内容上下功夫,全面提高他们活动兴趣,无论是哪一种兴趣小组,辅导教师都会给这些"留守孩子"热情的关爱,都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激励他们勤奋学习,教育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要求他们以大局为重,端正态度,克服不良倾向,全面发展自我个性,取长补短,提升自己。老师们在活动中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着所有的"留守孩子",让他们有安全感、由激情谈论及活动的空间,引导他们向健康、正确的轨道前进,给他们每人食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欢乐,班级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幸福。

二、 教师的关爱让"留守儿童"倍感温暖。

关爱留守儿童,首先要打开他们的心扉,解开他们的心结,给他们一个家的温暖,一份父母般的关爱,这一切应从"心"开始。为此,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关爱留守生的'五心'换'五心'活动"。要求教师对留守儿童和学困生必须怀有一颗爱心、责任心;对待留守生要用心、细心且耐心、"。换取留守学生家庭父母的放心、省心,让留守学生在校能开心、充满信心和拥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父母般的关爱对待留守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下成长,教师对待学生必须真心。留守儿童的心常常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对于外界往往采取封闭和抗拒的态度,只有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真心对他们的好,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了一颗仁爱之心,用心对待学生,还必须有细心和耐心,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才会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一年级的班主任肖海燕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让大家十分感动的事,她说,她们班的好多孩子时常脱口叫她"妈"。为什么会这样,只有教师真正的把爱倾注在孩子身上,给孩子以父母般的爱,孩子才会这样。我们的教师就应该这样对待学生,才是真正的把关爱学生落到实处。

六年级班主任王绪川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他班上的王林文同学,在深秋天还穿着一双凉鞋。他问清了情况后亲自把该生带到商店,给他挑了一双合脚的鞋子。这个孩子后来对他奶奶说,老师待他胜过自己的家人,我一定要努力读书,长大后报答老师对我的关爱。之后,孩子读书努力了,成绩直线上升。正是有了爱,才有孩子的开心和信心。正是因为教师具备了五心,孩子们才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树立起信心,才会变得有爱心,才会有感恩之心。

我国明朝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让学生知道,除了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以外,还可以从老师这里获取到爱,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一样可以健康成长。然而师爱更是一种艺术。教师除了要爱学生,更要懂得讲究方法。首先,当学生犯了错误时,特别是留守学生,不要当众批评教育他,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尊心,有思想和人格尊严。他们的不听话和放纵有时只是为了保护自己那脆弱的自尊。教师只有了解到这点,充分保护和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才会感激在心,虚心接受。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之处。以他的闪光之处为契机,给他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或许他会给你一个突然惊喜。再次,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集体的温暖把学校、把班级当做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他们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和教师要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教师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发挥留守儿童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其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增强教育的固有"魅力"。学校应优化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切实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可能地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着力培养习惯,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监督和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独立能力和自我管理、控制能力。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学校针对全校学生和留守学生,开展三个行为养成习惯教育。即: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公共文明卫生习惯的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常规习惯养成,预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由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对全班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个人要求做到,"四必四会"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衣会洗、被会叠、鞋会系、财会理。养成良好公共文明卫生习惯。要求做到,"四不四能"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吃不洁食品,不追赶喧哗打闹。"四能:"能讲文明用语,能礼让三先、能遵守交通规则、能助人为乐。"

学校还大力开展"卫生文明寝室""先进班级""自强之星""小当家"个人和集体的评比活动,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指导和促进。制定了殷集小学学生在校一日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和自主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三年级以下的学生特别安排了生活辅导员,帮助学生实现生活自理,良好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校通过实施"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蓝天"关爱行动,学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累累硕果。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学生的辍学率为零,学生的成绩有了飞速的提高,学校多次被县教育局评为 "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留守儿童在教师和社会及家长的关爱下,沐浴着爱的阳光,同其它孩子一样有着七彩童年,共享一片蓝天。

上一篇:浅谈文科生如何学好数学 下一篇:浅谈英语词汇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