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慢行系统应用于桠溪国际慢城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05 10:30:14

自行车慢行系统应用于桠溪国际慢城研究综述

摘要:自2011年南京高淳桠溪镇成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以来,其旅游开发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以自行车慢行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慢城发展研究、自行车系统的应用以及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希望找到三者的契合点,提出在桠溪镇引入自行车系统的设想。最后对在桠溪镇建设自行车慢行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和高淳旅游规划开发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自行车慢行系统;国际慢城;乡村旅游;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6019603

1引言

随着桠溪成功申请国际慢城,国内对慢文化的研究逐步深入起来。作为中国第一个慢城,桠溪在慢旅游开发方面,需要开发更多形式的慢产品,如慢餐、慢行等,以便更好体现“慢”的内涵,提高游客在慢城旅游的参与度。

在国际慢城的发源地——欧洲,自行车交通已经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荷兰、丹麦、德国等欧洲国家大力提倡自行车交通,建有较完善的自行车交通系统,拥有较高的自行车使用率。在保持慢文化,提高生活品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自行车交通为这些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因此,笔者设想,在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高淳桠溪引入自行车慢行系统,或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自行车行作为一种低碳健康的旅游方式、一种慢行方式,与高淳桠溪慢城“生态之旅”的主旨不谋而合。同时,国外慢城也有采用自行车慢行系统的先例,自行车不失为一种适合桠溪的慢行产品。因此自行车模式在桠溪慢城旅游开发中应用的研究便应运而生。

2主要研究内容文献综述

慢城是近十几年来兴起于欧洲的一种新型城市模式。与大规模城市化不同,它追求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方式,主张将城市文明引入城镇社区,并保护地方传统特色,注重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

2.1慢城发展综述

慢城产生于1999年的意大利,并于2010年在中国拥有第一个慢城——高淳区桠溪镇。之后,国内才开始有了对慢城较为系统的研究。栾习芹(2008)在《慢城运动引领城市新生活——意大利慢城生活侧记》一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意大利慢城奥维托的风貌,将这种全新的城市模式展现在国人面前。之后,朱晓清、甄峰等人(2011)撰文,对西方慢城和慢城运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介绍,展示了几个成功实践案例,论述了将慢城引入中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与国内“宜居城市”理论相结合,对中国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在高淳区桠溪镇成功申请国际慢城之后高淳区政府也做了大量有关慢城的研究。宗仁(2011)在《“国际慢城”在中国及其现实意义研究》中,介绍了高淳区桠溪镇成为国际慢城的基础和原因,阐述了慢城运动的以人为本和逆城市化理念给的启示和借鉴,以及发展慢城对推动中国旅游产业转型、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作用。

2.2自行车旅游开发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急剧变化,国内民众环保意识的高涨,自行车旅游作为一种健康、绿色的旅游方式被高度推崇。国内外关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都非常丰富,并且有很多成功运行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旅游景点。

万亚军、蒙睿(2009)在《自行车旅游起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自行车旅游的起源、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阐述了自行车旅游对于环保和健康的意义,并指出自行车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安全隐患等。随后,慢行理念与低碳理念得到了结合。张航、万军(2010)通过《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模式研究》一文详细研究了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公交)对于实现城市低碳生活和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的末端交通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交通发展新模式,为探讨城市的低碳、和谐发展提供了参考。国内相继出现了杭州、昆明等成功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旅游城市。罗成书等人(2009)以旅游城市杭州为对象,从空间布局视角分析了杭州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和完善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对策,为其他旅游城市发展自行车旅游系统提供了一定借鉴。除旅游城市以外,其他城市也逐步开始构建公共自行车系统,这使得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更深刻更成熟。

2.3乡村旅游开发的文献综述

桠溪慢城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乡村旅游的开发,因此,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对于桠溪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王秀红(2006)在《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述评》中以及王琼英等(2006)在《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中,系统归纳了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背景,从概念内涵、经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区别,最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是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系统论述。苏勤(2007)的论文《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讨论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文化性、生态性和体验性,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措施。

目前,国内专门针对慢城旅游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尚未出现,不过,丁海茹(2011)写过《传承自然生态之美,创造慢行城市生活——新疆拜城县北部新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构想》,文章针对新疆阿克苏市拜城北部新区,依托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构建城市慢行系统的想法。该文章研究了小城镇与慢行系统(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结合,可以为研究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慢城旅游中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参考。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慢城旅游研究和构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基本上是两个独立的板块,没有针对两者的共性(生态、慢)而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本文希望通过分析高淳区桠溪镇的城镇规模、地形地势、道路交通现状、居民接受意愿、游客需求程度等各方面信息,提出在高淳构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条件、市场的可行性,为更好的规划慢城发展以及高淳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3高淳建设自行车系统可行性分析

3.1环境分析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自行车交通曾经繁盛一时,但是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自行车交通出现萎缩。近几年,随着绿色交通,可持续交通理念的提出和普及,自行车交通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自行车交通持续复兴的背景之下,高淳建设自行车系统可谓是顺应当代趋势。

成功申请国际慢城对高淳的旅游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绝好的契机,但是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持高淳“慢”“生态”的特点,是高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行车交通作为一种慢行产品,能丰富高淳“慢”的内涵,增强游客的慢体验,更加吸引游客。同时,高淳桠溪镇以“生态之旅”而闻名,自行车模式低碳的特点正是生态之旅的要求,如若在高淳适和自行车通行的路段都施行自行车模式,提倡低碳环保出行,慢城的生态保护才会有切实可行的行动依托。

3.2交通系统现状分析

根据对欧洲国家如丹麦、荷兰、德国较为成熟的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分析可得知,自行车道分为两种类型:自行车专用道与路边自行车道。自行车专用道指与机动车道有物理隔离或独立的路面,一般仅限自行车使用。路边自行车道指位于车道外侧的自行车道,一般无物理隔离,只通过线条分割。两种自行车道各有优劣,需要根据高淳桠溪现有的道路交通具体分析采用哪种车道。

实地调查显示,“高淳城区——桠溪镇——桠溪生态之旅各景点”一线现有的道路类型有以下三种:(1)县级公路;(2)“生态之旅”旅游大道;(3)田间小路,如图1所示。

图1县级公路图2“生态之旅”旅游大道图3田间小路县级公路连通高淳城区和桠溪镇。如图1所示,公路宽阔,地势平坦,几乎无坡度,适宜自行车通行。公路还有双向的自行车专用道(非机动车道),可以确保骑行安全,是非常完善的自行车道。

“生态之旅”旅游大道起始于桠溪镇入口处,贯穿整个景区,是生态之旅的主干道。如图2所示,该道路大部分路段都比较平坦,小部分位于丘陵地带,有一定坡度。此路段机动车、自行车、游览车、步行通用。前往桠溪旅游的游客中,自驾游最多,私家车甚至停满道路一侧,不论是对自行车还是对行人,都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重新规划,或将此路段辟为仅供自行车、游览车和步行之用,提供更加便捷、完善的自行车租赁系统,让游人能最大程度的享受慢行,同时保护桠溪镇的生态环境。

田间小路连接旅游大道,深入农田。此路段较狭窄,坡度较大,适宜步行欣赏田间美景。因此建议在旅游大道与田间小路交汇处设置自行车停靠、休息场所,方便游人停靠车辆、深入田间游玩体验。

3.3市场分析

自行车慢行系统具有低碳环保,灵活机动的特点,能为民众提供舒适有氧的健身方式,有利于解决末端交通问题。应用于旅游中,可以开发体验式旅游。因此,公共自行车系统应用在桠溪国际慢城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在高淳现有的交通系统中,桠溪镇生态之旅已为游客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该服务采取按小时计费或按天计费方式,收费较贵,且提供的自行车数量小,服务网点少,宣传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故非自驾游游客大多选择步行进入景区。

针对高淳旅游交通现状的问题,笔者在高淳进行了小型的问卷调查。在随机发放的60份调查问卷中,27位游客希望将自行车作为在高淳旅游时的主要交通工具,占总量的45%,位于所提供的四种交通方式之首。同时,调查问卷还反映出一个现象:来高淳游玩的青年人(20-40岁)所占的比例最大,他们活力充沛,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是自行车旅游的最大受众。因此,青年人所占的大比例也为自行车系统在高淳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宣传慢行文化,推广慢旅游,高淳区政府也开展了多项活动。如每年春天“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中的“帐篷大会”活动,相关部门组织万名南京大学生和市民到慢城旅游,开展慢步登山越野联赛和百车骑行高淳、花海露营等户外系列休闲活动,让市民走进慢城感受自然,体验慢生活。还有“自行车慢骑赛”活动,会组织体育爱好者、游客参与慢城千人集体慢骑。这些活动说明,游客对于“骑行高淳”活动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骑行在高淳也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并受到开发部门的支持。

综上分析,本文认为根据当地地形结构、已建成交通网络、自然景点的分布以及市场需求等条件,高淳桠溪国际慢城采用自行车模式存在较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设计出一个完善的、适合当地旅游开发的自行车慢行系统不仅会给高淳旅游带来即刻的效应,也会为其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特别致谢:本文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刘庆友老师指导,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

[1]朱晓清,甄峰,蒋跃庭.国外慢城发展情况及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4).

[2]宗仁.“国际慢城”在中国及其现实意义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9).

[3]朱晓清,甄峰.慢城运动对国内城市宜居建设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1,(9).

[4]丁海茹.传承自然生态之美创造慢行城市生活——新疆拜城县北部新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构想[J].现代城市研究,2011,(9).

[5]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4):3337.

[6]王琼英,冯学钢.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7]万亚军,蒙睿.自行车旅游起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太原大学学报,2009,10(2).

[8]栾习芹.慢城运动—引领城市新生活——意大利慢城生活侧记[J].世界科学,2008,(2).

[9]罗成书,周敏,钱苗.都市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4).

[10]石晓凤,崔东旭,魏薇.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与使用调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0).

[11]王秀秀.杭州市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模式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0,(5).

[12]孙颖.法国巴黎自行车租赁业务及对我国的启示[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6).

[13]罗成书等.都市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4).

[14]熊文等.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J].城市交通,2010,8(1).

[15]潘海啸.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J].城市交通,2010,8(6).

[16]黄彬.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状况调查分析与展望[J].城市规划学刊,2010,(6).

[17]郭敏辉.上海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与实践[J].城市交通,2009,7(4).

[18]谢彦君.以旅游城市作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J].财经问题研究,1999,(10).

[19]张航,万军.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模式研究[J].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2010.

[20]王秀红.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3).

[21]苏勤.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

[22]马帅.公共自行车朝赁系统的模式分析及改进提案[J].高校理科研究,2009,(2).

上一篇:太阳能跟踪装置的领域分析与改良 下一篇: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运用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