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头痛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10-05 10:26:08

穴位注射治疗头痛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头痛病的疗效。方法将366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3%~5%川芎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在风池、第2掌指骨全息穴头部、天柱、阿是穴作穴位注射治疗,隔日1次,3次后与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片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8%,对照组总有效率81.97%。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头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头痛;穴位注射;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098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头痛病是由于外感与内伤[1],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头痛既是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2],凡五脏精华之血,六府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积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中医治疗一般是口服中药、针灸推拿、中药外治等,西医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酚酸钾等。西药虽然见效快,但是副作用大,疗效不持久,病情常反复。在2011年4-6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将366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3%~5%川芎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在风池、第2掌指骨全息穴头部、天柱、阿是穴作穴位注射治疗,隔日1次,3次后与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片进行疗效对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66例头痛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62例,女204例,年龄16~46岁,病程2个月~5年。所有病例均按石学敏的《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和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头痛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头颅CT显示颅内无实质性病变。所有病例均有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大多数以头前部、颞部、眼眶周围、太阳穴等部位为主,头痛剧烈时有头裂开感。疼痛一般在1~2 h达到高峰,持续4~6 h或十几小时,重者可历时数天,患者头痛难忍,十分痛苦。

1.2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3],取穴风池、第2掌指骨全息穴头部、天柱、阿是穴;药物使用3%~5%川芎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0.3~0.5 ml,隔日治疗1次。治疗3次后与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片进行疗效对比。

1.3护理

1.3.1治疗前护理保持治疗环境清洁安静;治疗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向患者介绍穴位注射原理、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舒缓情绪和放松心情,避免患者因精神紧张或恐惧针具注射而导致治疗不顺利。

1.3.2治疗中护理(1)患者取舒适坐位或半卧位;(2)操作方法:取穴风池、第2掌指骨全息穴头部、天柱、阿是穴,阿是穴在头部触找圆形结节,其余按孙国杰主编的《针灸学》中相关穴位的方法定位。皮肤常规消毒,取5 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2 ml左右,在穴位上斜刺约10~15 mm,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0.2~0.5 ml),隔日1次,3次1疗程;(3)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②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③风池穴近延髓,故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深穴应控制在颈围的1/10内,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伤及延髓。脊髓两侧腧穴注射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④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⑤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1.3.3治疗后护理进行穴位注射后,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 h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 d。

1.3.4饮食护理头痛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应避免应用致敏的药物及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煎、炸食物以及酪胺含量高的易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如巧克力、乳酪、柑橘、酒精类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B1的谷类、豆类食物以及新鲜水果、蔬菜等。戒烟酒。

1.3.5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头痛虽然在症状上表现为躯体疾病,但发病和演变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头痛患者必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稳定、乐观的心理状态,遇事要沉着冷静,学会客观、理智地对待事情,不要过喜、过悲、过怒、过忧,要学会控制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1.4疗效标准治愈:头痛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头痛症状无变化。总有效=治愈+好转。

1.5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头痛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偏头痛,一般人群发病率达5%,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患病率为985.2/10万,30岁以下发病者逐年增长,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4。相当数量的患者尤其久治不愈者,往往求治于中医。经过笔者所在科的临床实践证明,穴位注射治疗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该法费用低廉、无损伤、治疗时间短,易于被患者接受。现代医学研究穴位注射疗法作用有以下特点:(1)止痛作用: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射与针刺一样,可以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生诱发电位,这种诱发电位可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2)穴位注射的放大作用:穴位对药物有放大作用,即相同剂量的药物在穴位注射产生的药效要强于皮下或肌肉注射甚至静脉注射;或者达到同样药效时,穴位注射的剂量要小;(3)穴位注射的双向作用:不同经穴对不同药物反应性不同,经穴有辨别性地接受化学性刺激的性质,或者说穴位组织对注射药物有一定的辨识作用,这正是药物的归经理论表现所在。在穴位注入有相对特异性的药物,这种药物的性味与此经穴具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即归于此经,就能显著地加强穴注药物的效应;相反,如果注射进入的药物被识别不利时,该穴的组织能够减弱或者纠正这种不良效应。穴位注射当以经络为载体,把药物运送到相应区域或部位,从而发挥药物和经穴的双向作用,使药效得到加强,并且更迅速、持久。药显效的发生与发展有经络功能的参与和协同,有一定的循经性,遵循经穴-脏腑相关原理。综上所述,穴位注射治疗头痛的显著疗效及优越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4.

[2] 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

[3] 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7.

(收稿日期:2012-01-05)(本文编辑:李静)

上一篇: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临床观... 下一篇:肝性脑病59例诱因与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