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包容 平等对待

时间:2022-10-05 09:15:38

1.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像源源这样的宝宝,或许在自己做错事之后,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试着说出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源源,你是不小心的,对吗?”“你觉得怎样做会更好呢?”“老师知道,你下次会小心的!”……类似这样简单明了的语言,孩子容易理解接受。如果从老师嘴里说出来,孩子也可以感受的到老师对他的包容。当老师理解了孩子,我想孩子的反应也会有所变化的。

2.留心观察,适时的鼓励。在平时组织的其他活动中,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当发现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及时地肯定表扬。同时把他的做法,用简单明确的语言说出来,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去做。我想这点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与其亡羊补牢,等到孩子做错事情后进行批评教育,不如在孩子做之前,就给他一个正确的示范。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知道该如何做。

3.把说教改成讨论。当宝宝真的做错了之后,老师先不要直接批评。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可以避免?关键是让孩子知道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做,而不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受到批评,而产生逆反的心理,或者觉得老师不喜欢他。所以,用平等的心态,平和的语气,和孩子一起讨论,可能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观点采撷:

面对可预见性的错误,我们可进行建议性引导,即提出不同的行为方案,并告诉孩子每个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让孩子自己抉择;在有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可采用暗示性教育法,即利用“对比”、“类比”、“联系”等方法予以暗示,让孩子知道大人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以启发引导孩子应该如何做。(扬州大学第三幼儿园 惠 慧)

对这样的孩子,要采取正面的教育形式,积极诱导孩子认识到错误,改进错误。孩子都有闪光的一面,教师要善于去观察,去发现孩子可爱的,闪光的一面,在肯定孩子的优点的同时,提出要求。如“源源,老师发现你喝水时很主动,不用老师提醒,老师相信你下次喝水也一定会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少接一点,不撒水,这样我们大家就会更喜欢你了。”(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二幼儿园 赵素杰)

音乐有镇定的功效,放点音乐,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哭闹停止。可以忽然提出一个新的事情,要孩子和你一块儿去干,他就会忘记发脾气的事。在孩子耳边轻声说些有趣的事,或者开始说故事,孩子很可能会为了听故事而停止哭泣。(扬州大学第三幼儿园 汪 俊)

上一篇:《小人国》——回归生命本真 创造儿童自己的世... 下一篇: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方案:小兵收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