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苑寻珍 第1期

时间:2022-08-28 02:02:47

一、把握教材精神内涵

本单元由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苏州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以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三个内容组成。通过参与体验和表现活动,领略我国曲艺音乐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为传承祖国悠久文化奠定基础。

二、灵活选材 扩充教学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出发,把本单元定为三个课时。课题分别为《京韵新唱》、《南腔北调》、《曲艺音乐聚会》。第一课时《京韵新唱》,以学唱《前门情思――大碗茶》为重点,扩充欣赏《故乡是北京》;第二课时《南腔北调》的教学以《蝶恋花・答李淑一》、《重整河山待后生》为教学重点;第三课时《曲艺音乐聚会》以乡土曲艺为重点,选择快板书、道情为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的定位及过程与方法

第一课时《京韵新唱》

教学目标:

(一)能够感受、体验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格的现代歌曲,引起对北京风格音乐的关注。

(二)能够随着伴奏音乐模唱京韵大鼓韵味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体会京韵大鼓的韵味。

(三)初步感知老北京民间音乐风格、京腔韵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教材资源为载体。以近些年来,备受人们喜爱的新的音乐体裁(戏歌)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先通过复习京歌《唱脸谱》,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这首京味十足的现代歌曲,获得美的体验。然后运用对比法聆听《前门情思――大碗茶》,并组织学生模唱这首歌曲,进一步感受、体验浓郁的地方气息、老北京风格的现代歌曲。接着欣赏《故乡是北京》拓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听辨、模仿,再次感受京腔韵味,更深入体会以传统民间音乐素材写成的现代歌曲的风格特点。

第二课时《南腔北调》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能够引起对我国曲艺音乐的兴趣,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二)能够感受我国南北有代表性的两种说唱音乐――苏州弹词和京韵大鼓的主要艺术特点。

(三)能够跟着录音哼唱《重整河山待后生》,深刻体验高亢、悲壮的音乐情绪。

过程与方法:

运用对比欣赏、听辨导入教学法。首先组织学生聆听苏州弹词《新木兰辞》片段和京韵大鼓《丑末寅初》片段,引导学生根据方言特征,区别我国南北民间音乐的风格,探讨其艺术表现形式(戏曲、歌曲、曲艺)。

然后体验、感悟根据曲艺音乐写成的曲子。组织学生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和《重整河山待后生》,启发学生探讨曲子旋律、唱腔韵味,与南方弹词、北方鼓词之间的关系;感受体验两个唱段中所表现的革命家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

接着分析、理解作品的艺术手法。通过对两个曲子片段的再次欣赏体验,指导学生比较两种曲艺的表现形式、音乐特点、伴奏乐曲等特征。

边听音乐,边填写列表中的各项内容。

再让学生任选其中一首的片段唱一唱,感受南腔北调其中的韵味。

第三课时《曲艺音乐聚会》。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曲艺形式,感受说唱表演的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并能意识到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二)通过交流与合作,体验说唱艺术的魅力,能够用乡土曲艺进行创编表演。

(三)能根据语言特点辨别(北京单弦、江苏评弹、广东粤曲、四川清音)几个唱段。

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学习为手段,合作探究为策略。采用收集、交流、探索、表现的方法展开教学。课前让学生多渠道收集关于曲艺(说唱)方面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材料选择其中流传广泛、有代表性的天津快板、山东快书以及本土曲艺形式。将学生分成三组,从起源的地点、历史渊源、演唱形式、主奏乐器和音乐特点等方面进行交流。

1.由教师展示收集的材料:冯巩、郭冬临合说的相声《旧曲新歌》片段,提示学生,从中发现了哪几种曲艺形式?然后直接切入课题。

2.学生收集的资料展示:第一组学生,用语言解说的方式介绍天津快板;第二组学生,提供了山东快板的演唱录音;第三组学生,展示的是义乌道情(运用《家乡的拨浪鼓》的歌词以道情说唱的形式)现场表演。教师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料,开启学生的思维,并通过看、听、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3.引导学生对比说唱艺术中的音乐、节奏特

4.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入手,引导他们参与创编表现的实践活动。

A.请学生创编一段反映校园生活的义乌道情说唱表演。

B.听辨北京(单弦)、江苏(评弹)、广东(粤曲)、四川(清音)作为课堂的拓展与延伸,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C.最后总结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谈谈你学到了什么?最感兴趣的有哪些?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进行教学反思。

周小俊 浙江义乌市宾王中学

上一篇:小推车上的音乐课 下一篇:卡门序曲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