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评价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时间:2022-10-05 08:26:29

学业评价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摘 要】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而我认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利用好学业评价“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我认为,有效的规划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合理的量化是稳定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能动的加分是呵护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

【关 键 词】 学业评价;发展性评价;发展;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改倡导建立能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理念的课程评价体系,所以目前对于发展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也成了热门话题。我校也在致力于促动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天天争做最好自己”的学生学业发展性评价改革。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我认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参与这场改革的征途中,我首先把如何利用好学业评价“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我在数学教学中的第一块探索高地。

一、有效的规划是点燃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关键

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叫“结果应用”,也就是评价后得出的结果如何促动学生发展。只不过按常理这个环节在评价的终端阶段。但如果能在评价实施之前先对这个“结果应用”进行有效的规划,那么评价的激励性就能贯穿整个发展过程。所以我认为首先要引导孩子规划评价的最好结果,憧憬得到最好结果后可获得的“甜蜜果子”,再指导他们确定达成最好结果的实施计划。这个规划该怎么做?我是分两步做的:

(一)挂好“甜蜜果子”

如果苹果树上的苹果足够吸引孩子,那么孩子一定会努力地向上跳跃直至够到苹果。这就是评价激励性的最直白的表示。当下有些孩子数学学习提不起劲,就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为谁而学或者为什么而学的问题,换言之是找不到这颗能吸引他们的苹果。所以如果把评价的终端结果奖励设定为学生的现实需求,也就是说孩子渴望得到的那个苹果,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事就轻而易举了。所以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堂数学课我就会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效的规划。如果学期结束获得“数学免考生资格”,而最终又获得“全科免试生”荣誉的,那你就能参加学期末为期一周的拓展性课程,在其他同学都在教室里忙着复习、考试的日子里,你可以自主选择学校里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拓展性课程,如学做生日蛋糕,学做陶艺,外出参观考察等等实践活动。总之,你可以在这一周的轻松学习中玩得痛快,玩出名堂……当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们要倾尽自己所能把孩子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得到的这个苹果描绘得极具诱惑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我们努力想打造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拓展性课程我们是依据“孩子喜欢什么?孩子缺什么?”方向去设置,孩子最喜欢的是玩,孩子最缺的是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所以这些课程的本质就是老师带着孩子有意义,有发展性地玩,其目标就是让孩子玩得开心,玩出名堂。

(二)制定“攀摘计划”

“果子”再诱人,如果孩子不知道应该怎么摘,那么恐怕孩子兴奋过后就会一切回到始然。所以规划的第二步是要引导孩子根据自身基础设定好攀摘的计划。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当孩子们因听了这些课程而兴奋不已的时候我可以提出了一个“但是”:但是要想获得这种快乐需要大家付出努力,Z(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全部星位,G(数学过程与方法)获得一半星位且Q(数学情感与态度)值至少良好以上。而我所教的数学学科要获得星位其实并不难,我会在开学第一课上预测××同学只要突破什么(我指名班中本来数学学科不太优秀的一位学困生)也能拿到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全星位。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激发每个孩子的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就是要增强他的自我有效感,要让他觉得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我查过资料,在动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是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信念,能力信念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当然到此为止还只能算是展望,要让孩子树立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还需要有一个能引导孩子看到自己成功的小目标体系,我所谓的小其实就是要把每个目标订成多数孩子短期内易达成,且容易量化的。如我把我的学科Q值目标(即学分量化内容)设定为三个:一是课堂纪律,每节课两分,二是作业完成情况,做好一次作业加两分,三是合作学习情况,参加一次合作学习,根据学习情况便可得分。目标门槛很低,以至于有一个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好像也能得优秀!”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你才能跟孩子谈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的道理。所以具体的学业规划在发展性评价中意义是非常大的,它能直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合理的量化是稳定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

我始终认为学习成就感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内趋力,我们的学业评价能否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利用一些载体合理地量化学生的学情。我理解的“合理”包含三层意思:

(一)量化载体是否可触及

量化的载体指的是能记录反映学生学情的表格、图册、电子文档等。我所谓的可触及是指这些量化的结果学生个人或其他同学还有家长是不是抬眼就能查阅,且通俗易懂。比如我们二(1)班和二(2)班,不仅每门学科都有便于操作的量化载体,还特别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发展性评价设置了一整套翔实、方便的量化表册。我们把每个项目的考评进行了细化,每个细化的目标又落实有一个学生专门管理,每个孩子每天又必须在成长记录册的“本周行为习惯累进记录”栏中记录当天的学情,而老师除了做到在每天的暮省课中总结量化表册记录情况,还对学生的学业成长记录册使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这种相辅相成的量化载体定能保证学业评价之舟顺风顺水。

(二)量化标准有否具严肃性

每个量化的指标都是学生行动的比照标准,所以只要是规划中定下的指标就一定要严格执行,千万不能因老师个人的心情或喜好随时变动。只有量化标准在孩子的眼中具备了严肃性,我们的评价才能在孩子心中树起威严的旗帜。

(三)量化时间是否及时

学业评价的量化要及时,如刚才讲到的我任教的二(1)班和二(2)班,我们把一整套量化表册挂在教室显眼处,小干部每天对负责项目及时量化,老师每天就量化表册进行及时的表扬和批评。这样能让孩子在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存在的问题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能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

三、能动的加分是呵护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

赞科夫认为“发展性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引起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所以学业评价的目的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下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自始至终为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但如果我们只是整齐划一地设定一个评价标准,那么同一个评价标准对应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个体,这样的评价难免会对部分学生产生负效应。如学有余力的孩子会满足于达成目标而停止不前,学习困难的学生会因为扣分过多失去学习的热情。又比如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我们如何利用其自身优点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着眼于学生的不同特点设定能动的加分标准,我戏称它们为“保险分”“赦免分”和“操作分”。

(一)学优生的“保险分”

优秀的孩子在学业的过程中往往较容易达到评价的优秀标准。但我喜欢给这些孩子灌输忧患意识,如我会告诉这些孩子,要获得星位整学期Z、Q值只能扣几分,如果以后你不小心犯一个错误,分值就会出现危险。保险起见,你可以先贮备一些附加分,以备不测。孩子听后往往都会心动地问我哪里可赚这些“保险分”。于是我会在每堂课设定一个“高要求”,比如在二上教学完 “观察物体”后,我出示摆出的一个较复杂的组合图形,要求画出在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这一探究性作业,可加5分等等。当然这些分数的获得会比较不易,但每堂课我总会给一些努力攀摘的孩子一点希望,有时除了分数,我还会在评价的过程中派送“心愿单”,就是给完成任务特别优秀的孩子一次要老师达成他们某个心愿机会。为了这些“保险分”,这些“心愿单”,学有余力的孩子一直保持着“每天进步一点点,天天争做最好自己”的激情。

(下转51页)

(上接49页)

(二)待优生的“赦免分”

学业评价的量化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扣分”就难免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对那些常会被扣分的学生。如果此时的评价只是为了给个分数,那自然无法达成发展的愿景,所以此时的教师和学生应该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使学生明确将来继续努力的方向,直白地说,就是要给孩子指明弥补过的途径。从而弥补扣分所产生的副作用以便呵护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的意见是本着“扣分容易,补分难”的原则设定相关的加分赦免制度。

(三)课堂外的“操作分”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和热情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乐此不疲。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自制学具等,获得加分,既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总之,我们的学业评价永远要充当所有学生学业发展之舟的“顺风”角色,只要评价过程中某个细节阻碍了某个学生的发展,那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再研究这个学生,看看他目前最需要什么?然后根据他的情况能动地调整我们的评价方式,直到这个评价工具重新扮回“顺风”的角色。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若能从每个孩子的需要出发,探索出符合这个学生需要的更好的评价方式,如数学学科般严谨的评价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发展他的学习热情,那么对于学生,对于我们教师本身来说将是多么理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吴维宁,高凌飚,李佳. 学习过程研究与学习方式评测[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5).

[2] 高凌飚. 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 教材 教法,2004(10).

[3] 郑美婷,桂秋. 以过程性评价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J]. 学园,2013(16).

上一篇:关注教学细节 成就智慧课堂 下一篇:面朝大海,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