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气管插管的规范化护理

时间:2022-10-05 07:02:04

新生儿气管插管的规范化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管插管的规范化护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对我科两年来的37例新生儿气管插管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对气管插管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行规范的护理后明显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结论 规范新生儿气管插管的护理对策,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关键词:新生儿;气管插管;护理;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症

气管插管是应用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抢救危重新生儿的有效措施,可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在体内滞留,为抢救呼吸衰竭患儿和窒息患儿提供有力的生命支持。由于气管插管是侵入性操作,如护理不当易造成脱管、内脱管、痰痂堵塞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新生儿因其特有的生理特点,对气道护理有着比成年人更严格的标准与要求。因此严格、细致、规范的气管插管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1月~2012年2月两年来我科行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及早产儿共37例,术后予规范化护理,疗效显著,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行气管插管新生儿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0~24 h31例,24~48 h6例;足月儿27例,早产儿10例。插管方式:经口气管插管。置管时间:12 h~22 d。除l例患儿因为出生时脑缺氧过重死亡外,余均治愈出院。

2插管前物品准备

①检查呼吸机各管道系统及功能状态。②根据胎龄、体质量选择一次性气管插管。体质量3000 g选用3.5 mm。③准备并消毒新生儿咽喉镜,复苏囊,吸痰用品。④准备工字形胶布2条,长8~10 cm,宽约1 cm。⑤插管前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

3插管过程的配合

①协助医师使患儿取仰卧位,扁背部稍垫高,头低位。②吸净口腔,咽喉部分泌物,协助暴露声门。③插管后,接复苏囊加压给氧,观察胸廓起伏,检查有无漏气,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确定无误后用工字形胶布局条分别固定于患儿上下唇,与导管一起固定,并用头架固定头部,使其不能左右摆动,防止因此而致脱管成扭曲。

4插管前后的护理

4.1插管妥善固定,注意观察 因新生儿气管短,如插管略有移位,就有可能脱出气道或进入肺内引起通气不足,也可造成内脱管进入食道,所以应固定好在门齿处的刻度,发现松动及时处理。气囊内需充人气体,量以能密封气道又不能压迫气道粘膜而影响血液循环为佳。另外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或人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缺乏稳定有效固定。②操作失误,在固定插管或行口腔护理、吸痰、更换等操作时不慎脱管。③缺乏临床经验,或观察不及时,在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脱管先兆,无法预防脱管。因此,在好了措施方面应做到:①护士应选择粘性和韧性较好的胶布作交叉固定在一边面颊下方及下额下方,并加强巡视,检查气管插管的外露情况,固定的胶布有无沾湿和松脱,应及时更换。②适当的调节头架的松紧度,以既不使患儿被夹得太紧,且患儿头部又无法随意移动为好,患儿的手脚应给予必要的约束。③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情况,有无人机对抗,有无缺氧症状等,及时发现脱管先兆并予以及时处理。④加强责任意识,认真做好交接班,避免动作粗鲁硬性操作而引起脱管,如给患儿擦浴,扣背动作过于粗暴,呼吸机牵拉致插管脱出。

4.2气道内湿化 在吸痰前首先要进行气道湿化,合理调节呼吸机上的加热湿化器一般为100%湿度,温度为31~32℃。进行湿化前加压给氧,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加抗生素,药液应根据医嘱配制,一般滴入量为1 ml~1.5 ml为宜,后用简易呼吸囊进行加压,促进药液充分进入气管,然后扣背1 min立即吸痰,这有利于稀释痰液,而促进排痰。操作时一般需二人进行,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3扣背法 临床上使用的叩击法有三种,如手扣背法,指扣法,扣胸法。而扣胸器可用呼吸囊复苏器上的面罩代替,效果相同,而临床观察发现,手扣法新生儿背部小,操作不易,指扣法力度不足效果差,最好选用扣胸法。方法是一人固定呼吸管,另一人手托患儿颈部,用呼吸囊面罩轻扣一分钟后吸痰,力度应适宜,有轻微震动即可。肺气肿,肋骨骨折,颅内出血者禁止使用。

4.4吸痰法的操作与差异 由于新生儿迷走神经张力高,吸痰时间过长或吸入过深,可刺激迷走神经而引起心率下降或呼吸暂停。吸痰时动作应轻柔,从下向上,左右旋转,深度以不超过气管导管总长度的1 cm为宜,以免引起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吸痰前必须进行氧储备,一般吸100%纯氧3 min,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0 s/次,间断时间为2 h一次或根据病情而定,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4.5新生儿实施湿化,扣背,吸痰等操作时,应三步骤连贯进行,其方法是:医生和护士两人配合,护士松开呼吸机与气管插管接头,在患儿吸气的瞬间同时注入生理盐水后,接上复苏囊连同氧气加压给氧5~10次后,前者开始扣背,扣背应持续3~5 min,后背及前胸都应叩击,并用适当的力度,然后给予吸痰,吸痰时不宜一次吸净,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 s,然后接呼吸机吸氧数分钟,这样二者交替进行直至痰液吸净。

4.6固尔苏的滴注 根据患儿的体重给药,一般为100~200 mg/kg,取药后放于37℃水中温化,滴注前经气管插管吸净气道分泌物,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温化的固尔苏,复苏气囊短暂给药后,经气管插管注入固尔苏,给药后1~2 min保证药物充分在肺内弥散。

4.7用药后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用药后保持患儿头高位,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维持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在90~94%,控制吸入氧浓度,6 h内尽量避免气道吸引,以免减少气道内药物浓度,如患儿出现痰阻时,吸痰应10 s内完成。吸痰深度不宜过深,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根据患儿体重选择适中温度,维持患儿体温在36.5~37℃。

5拔管前后的护理

拔管前应禁食2 h,有留置胃管的应抽尽胃内容物后拔除胃管。拔管前应给予拍背,彻底吸痰。拍背方法为手呈杯状,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叩击患儿背部后吸静气管插管及口腔内的痰液,先吸气管内,然后再吸口腔及鼻腔内的痰液,以免感染,然后迅速拔出。拔管后给予及时的加压吸氧,并观察有无呼吸困难、改善或良好即可改头罩吸氧,并定时翻身拍背,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的发生。

气道管理是危重患儿护理的重要内容,而护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存亡。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序贯性的操作把湿化、扣背、吸痰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气道充分湿润,刺激咳嗽反射,稀释痰液,使吸痰更彻底。在气管插管的一系列病例中,通过规范气管插管的深度、气道管理与拔除气管插管前后的护理,从而明显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霞珠,朱海萍.气管插管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4.

[2]茹海风.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护理[J].华夏医学,1999,2:12.

[3]李亚杰.新生儿气管插管的注意事项[J].实用医技杂志,2008,6:5.

[4]裴群,刘咏梅,袁宏芬.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5):49.

[5]陈淑琴.对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常规操作的商榷[J].福建医学杂志,2002,25(12):791.

上一篇:76例晚期血吸虫病治疗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64排螺旋CT对左半结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研究